09.14 走進北京晉商博物館

走進北京晉商博物館

一部《喬家大院》紅遍大江南北,晉商驕子喬致庸幾十年商海沉浮的故事也深入人心,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以喬致庸為代表所折射出的中國晉商的“仁義禮智信”,弘揚了晉商誠信為本的商業精神和文化內涵。“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在中國民族商業發展史上,“晉商”是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當鋪、錢莊、票號、商號,就是晉商留在歷史上的符號和印記。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時光流轉500年,如今的通惠河畔漕運碼頭舊址上,建起了一個巨大的中式院落,成了“北京晉商博物館”所在地。這個博物館是山西商人趙遠長家族歷時6年、耗資4億多元建成的,他們的夢想是修復輝煌的晉商文化。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明清時期,晉商曾匯通天下,財雄四海,算盤是當年各大票號、商號中的必備之物,大多數晉商子弟學習經商是從算盤開始的。在晉商發源地的山西晉中地區,留傳下來大量精巧奇絕、堪稱藝術精品的算盤。

詳細資料: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器--算盤。 算盤是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裡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樑和算盤分成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北京晉商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館藏最為豐富的晉商專題博物館,在這裡有大量藏品,弘揚晉商文化和精神是它的宗旨。其以“義為利,以利為本,不取不義之財、誠心不欺“才是晉商經商的準則。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無奸不商”。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印面邊飾為卍字錦,四角分別以楷書刻“錦生潤記”四字。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大德玉票號舊址位於太谷縣城錢隆巷5號,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票號由綢布莊改成,創立於清同治年間。共設分號9處。於1914年歇業。舊址坐西向東,並排兩院,佔地面積約460平方米,有房屋40間,均為磚木結構。現保存基本完好。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晉商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當走進了晉商博物館,解讀一件件珍貴的藏品,彷彿又想起《喬家大院》給人生的那句反省與深思:如果是你,你會做出和喬致庸一樣的人生選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