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書香合肥:“最愛閱讀城市”誕生記


書香合肥:“最愛閱讀城市”誕生記

瑤海圖書城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

在安徽合肥的黃山路與懷寧路交匯處,城市的霓虹燈下是一個個年輕臉龐,這裡好吃好玩,和每座城市都有的商業步行街別無二樣。

在這片街區,85後文藝女青年朱莎無疑有最真切的感觸。7年前,朱莎和朋友們一起創建了合肥市第一家獨立書店,如今,其中一個四層樓的分店正開在這片街區中,為城市的喧囂增添了些許寧靜。

書店的三四層樓是合肥市圖書館分館閱覽區。“合肥市以前沒有這樣結合的模式,把書店變成圖書館的分館,是民營企業與政府機構的一次聯合。”朱莎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她看到了當地政府在推廣全民閱讀上的決心。

近年來,合肥市著力打造“書香合肥”,在公園、社區、商業街等城市角落,多元的城市閱讀空間正悄然成長。在亞馬遜中國公佈的2016、2017年度年中圖書排行榜中,合肥市連續兩次榮登“最愛閱讀城市榜”榜首。

一直以來在同級別城市裡缺少存在感的合肥,不斷擴充它的閱讀體量,逐漸凸顯成一種城市品牌,這座“大湖名城”又有了一張標誌性的書香名片。

書香合肥:“最愛閱讀城市”誕生記

瑤海圖書城

誕生與轉型

“每一個閱讀的人都擁有魔法”——文藝女青年朱莎堅信著,這句話成為她和朋友們創建的獨立書店的標語。

7年前,合肥市第一家獨立書店誕生,這家名為“保羅的口袋”的書店,最早是合肥幾個年輕人憑個人愛好創建的小店,以此作為當地文藝青年的聚集地。

2011年,安徽巢湖市行政區劃調整,巢湖成為合肥市的內湖,關於“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構想成為當地主政者的期待。

只是在當時,朱莎既沒有擔心過獨立書店的經營狀況,也未曾想過有一天,“書香合肥”會成為當地政府打造城市品牌的一張名片。

朱莎把書店的成功歸結於“天時地利人和”。“那個時候,合肥還沒有這樣的獨立書店,‘保羅的口袋’恰好出現,有了一定的名聲後,很多年輕都會聚集於此。”她告訴澎湃新聞,身邊的朋友聞訊而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團隊,名聲很快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投資。

伴隨獨立書店成長的,除了年輕人的青睞,還有老牌國有書店的轉型。其中,新華書店在合肥市的“試驗”足見這座城市潛在的閱讀體量。

2006年,合肥人徐昕煒剛剛到新華書店工作。那時,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中心的三孝口街道上的新華書店和大眾對它的印象一致,因經營教材、教輔書聞名,賣書以外的業態不過是一樓大廳玲琅滿目的點讀機。

“轉型是勢在必行,否則必‘死’無疑。”徐昕煒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回憶合肥新華書店轉型之路時,仍有強烈的感觸。

2013年6月,新華書店三孝口店(以下簡稱“三孝口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它拋棄了以往單調的經營模式,向服務大眾閱讀轉型。澎湃新聞近日走訪時發現,三孝口店如今被打造成了一個八層樓的綜合體,圖書僅在其中的三層,其他的業態包括餐飲、服飾、家居裝飾品等,給讀者帶來更多元的體驗。

徐昕煒現在的身份是三孝口店的副店長,他記得三孝口店作為新華書店的第一家試驗點,轉型之路走得還算成功。到了2014年10月底,三孝口店開始進行24小時經營,成為展示國有書店的一個窗口,讓讀者在夜間有了更好的去處。

正是有了24小時書店,徐昕煒看到了合肥市民對夜間閱讀的需求。“夜間模式得到了市民的認可,每天零點前都會有大約三四百人到店,雙休日更多。”

書香合肥:“最愛閱讀城市”誕生記

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24小時書店

創新與擴容

真正讓三孝口店的影響力走出合肥的,是2017年的高考。當年,三孝口24小時書店成為山東高考作文題素材,三孝口店從當地“網紅”書店躍然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

一個多月後,2017年7月,亞馬遜中國發布2017年年中圖書排行榜,在“最愛閱讀城市榜”中,合肥繼2016年以後再次榮登榜首,連續兩年成為該榜的“最愛閱讀城市”。據《合肥晚報》報道,該榜單是根據亞馬遜中國網站上各城市圖書的銷量在該城市所有產品總銷量中的佔比排出。

在同級別城市裡缺少存在感的合肥,開始引領全國城市閱讀風尚。近年來,合肥市著力打造“書香合肥”。在公園、社區、商業街等城市角落,多元的城市閱讀空間正悄然成長。

書香合肥:“最愛閱讀城市”誕生記

保羅的口袋1912店三、四樓為市圖分館借閱區。

據朱莎介紹,2016年,保羅的口袋最早向合肥市圖書館提出自己的創意,他們認為,可以擴大市圖書館的閱讀點,到社區等地創建分館,在街邊創建移動式的借書點。朱莎後來看到了政府在推動全民閱讀上的決心。

據央廣網報道,2016年6月,合肥市圖書館在省內圖書館系統率先為市民提供24小時閱讀書房。合肥市圖書館是為全市居民提供閱讀服務的首要陣地,2017年總進館人數達到15315人次,分設在各個區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也在運營八個月後獲得近三萬人次借閱量。

2017年7月16日,全球首個共享書店模式誕生於三孝口店。“讀者只需要下載相應的APP,繳納一定押金,就可以在共享書店借閱兩本總價不超過150元的書,10天內歸還免費。”徐昕煒告訴澎湃新聞,共享書店模式培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和粘性,提升了三孝口店的客流量。

合肥文明網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7月16日至12月31日,三孝口店日均客流6646人,累計客流1116589人,比上年同期增長3.15倍。以書店老會員為例,這部分用戶人均到店6.83次,比共享模式開啟前增加5.39次,總消費次數增長18.28%。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開放各類城市閱讀空間超過20個。計劃到2020年,合肥市將建成約100個城市閱讀空間,形成“15分鐘閱讀圈”。

其中,合肥市目前最大的城市閱讀空間位於包河區常青街道竹西社區紫竹苑小區內。澎湃新聞近日走訪時看到,這座名為“半畝方塘”的場所集圖書借閱、銷售、共享於一體,是附近居民的免費閱讀及購書點。

“半畝方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行“圖書館+書店”的“館店一體”的模式,通過更多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化服務,形成社會、政府與家庭之間的教育合力,讓閱讀成為附近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常青街道宣傳辦主任鮑俊良切身感受到閱讀空間給街道管理者與居民之前的關係帶來變化。據他介紹,1998年前後,當時的常青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到了2013年,常青街道周圍建起數個回遷小區,共有兩萬多居民。此後,通過“書香”為切入點,閱讀空間為平臺,居民與街道辦之間建立起互信互融的關係。

鮑俊良告訴澎湃新聞,政府通過建立城市閱讀空間,不僅形成與居民間的良性互動關係,還彌補了電子閱讀時代給紙質書帶來的衝擊,同時也找到了與打造城市名片之間的契合點。

書香合肥:“最愛閱讀城市”誕生記

合肥興起共享書店模式

合作與提升

這種契合點,在合肥市的各個區越做越具規模和特色。

為推動閱讀點的建設,貫徹合肥市打造“書香合肥”的精神,2017年,合肥市瑤海區在長臨路與郎溪路交口的東南角打造出了一座“旗艦版”的閱讀空間,名為“瑤海圖書城”。

澎湃新聞近日走訪瑤海圖書城時,看到了這座極具工業文明風格的大型書店。巨大的活動空間搭配超高的挑高設計,工業文化元素與瑤海區作為合肥老工業區的特點相吻合。在這個空間裡,讀者不僅可以購買、借閱圖書,還能享受咖啡廳、餐廳等多元服務業態。

合肥東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琦告訴澎湃新聞,瑤海圖書城是政府投入建設的一項惠民工程,但光有政府的扶持還不夠,還要有專業的運營團隊。當時,通過招商的形式,保羅的口袋作為第三方運營機構,整體運營瑤海圖書城。

“我們採取政府購買的形式,把民營書店的管理經驗引入到國有載體上來,我們會給他們一定的運營補貼,在前幾年的扶持過程當中,讓他們能夠生根發芽,按照他們的運營理念,在一段時間內把這個空間盤活。”許琦表示,政府由此獲得社會效應,獨立書店獲得經濟收益。

朱莎也發現,在合肥,如今對書店運營的需求已經不僅來自政府政策的傾斜,還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企業等在耳濡目染中也加入到打造閱讀空間的行列。“房地產商特別明顯,現在的樓盤不只是賣一個環境,而為了提升他們的整體價值,開發商希望從文化角度入手,創辦讀書會也好,文化沙龍也好,他們為此會去尋找有這方面管理經驗的人。”

面對“最愛閱讀城市”的頭銜,作為獨立書店創始人,朱莎清楚地意識到,很多數據還需要有更細化的考量,比如,合肥市民愛看書的人群中是青少年多還是成年人多。

以朱莎的從業經歷來看,合肥目前還是青少年對閱讀和書店的需求更強,但大學生年齡層以上的閱讀人群還有待開發。

“這需要慢慢培養,從政府層面到每個市民都需要有這個意識。”朱莎認為,培養青少年閱讀不需要太多的方式,因為家長都會有強烈的意願把孩子教育得更好,他們會主動尋求閱讀空間,但對於大學生朝上的人群,還需要通過多布點來影響,比如,在年輕人經常去的商業綜合體投入更多的書店和閱讀環境。

朱莎更希望閱讀空間可以成為一座城市文化傳承的社交空間,於此,每個人可以放下手機,面對面學習和交流,這在浮躁的網絡時代下更難能可貴。(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