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老話說,北方吃麵,南方吃米,的確在蘇州每頓飯的主食幾乎都是白米飯。但要說起吃麵,蘇州人可是非常自信:不是我針對誰,在座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小弟。

放眼望去,姑蘇古城內大街小巷,哪條路上沒有個幾家麵館呢,尤其是一碗蘇式湯麵,更是蘇州人自成一派的生活態度。

據記載,蘇州人吃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由於時局原因,大量來自北方的人口遷移到南方來,也因此南北飲食習慣碰撞、融合,最終讓蘇州人開始吃上了麵條,這一吃,竟然就是千年。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據說,南宋時期蘇州崑山有一種網紅食物,叫“藥棋面”,麵條又薄又細,而且易儲存、可攜帶,就連朝中的達官貴人都很喜歡吃。這種南宋版的掛麵就是蘇州人發明出來的。

後來到了元朝,大畫家倪瓚在《雲林堂飲食制度集》就詳細記錄過蘇州湯麵的做法,已幾乎與今天一樣了。

到了明清兩代,蘇州更是成為江南首屈一指的繁華之地,酒肆、茶館林立,餐飲業非常發達。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澆頭面、炒麵、冷麵儼然是三足鼎立,楓鎮大面、燜肉面、鱔魚麵等也都一個個登上了吃貨們的餐盤。

而在乾隆年間,蘇州湯麵圈更是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蘇州歷史上第一家麵條行業協會“面業公所”成立了!

蘇州人是如此喜歡吃麵,居然願意為了一碗麵條成立了一個組織!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如今赫赫有名的蘇幫菜老字號松鶴樓也是這個組織的一員,要知道當年的它也是從一家麵館開始做起的。

到了光緒年間,像是松鶴樓、觀振興這樣的帶頭大哥為了重修面業公所要募集資金,向蘇州城內大大小小麵館發出邀約,結果出資的店家有88家之多。要知道當年的姑蘇城不過護城河內方寸之地,人口最多就十來萬,居然就有這麼多面館,可見蘇州人對這碗麵的愛是多麼深沉。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那這一碗蘇式湯麵,到底有哪些講究呢?

首先是麵湯,這是蘇州面的靈魂,所謂“唱戲靠腔,下面靠湯”。蘇州人吃麵的所有講究,有一半都在這湯裡了。做麵湯也叫作吊湯,每家麵店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絕不能外傳。常見的做法是用棒骨、鱔骨、雞殼等材料來吊湯,得用上五六個小時的功夫文火慢熬,才能出來一鍋清澈見底的湯,味道鮮美,但品嚐後是不會口乾的。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蘇州麵湯主要分為白湯與紅湯兩種,顧名思義,前者湯清如琥珀,醇香撲鼻,後者色澤棕紅,鹹中帶甜。

所以為了這碗湯,就得趁早吃麵,這就有了蘇州人常說的“頭湯麵”的說法。清晨的第一鍋煮麵的水清澈而不渾,此時下出來的頭面湯才是湯色最清澈,味道最鮮美,而麵條軟硬適度且有嚼頭。

就像陸文夫的《美食家》裡寫的那樣:“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蘇式湯麵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豐富多彩的澆頭。所謂面澆頭就如同蓋澆飯上的菜一樣,蘇州這一碗麵可能麵條、麵湯都是一樣的,但這澆頭卻是千變萬化。不管你去街頭巷尾哪一家麵館,總能在門前牆上掛著幾十塊寫滿澆頭的牌子。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在2018年5月18日,在蘇州市旅遊局發起的“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麵”世界紀錄挑戰中,蘇式湯麵憑著驚人的518種澆頭

,被認定為“世界上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麵”。當真是吃一年都不重樣了。

蘇州人還總結了吃麵的四個燙:面燙、湯燙、澆頭燙、碗燙,缺一樣就不是一碗完美的面。

518種澆頭!說起吃麵蘇州人真是不針對誰

你看看,這小小一碗蘇式湯麵到底凝聚了多少吃貨的細膩心思?又有多少代代相傳的文化藏在其中?

姑蘇一碗麵,悠然天地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