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王貴英:山西第一位全國勞模



王貴英:山西第一位全國勞模

太鋼是一個出勞模的地方。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太鋼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英才:一次次刷新舊式平爐全國紀錄的鍊鋼班長王貴英,冶煉出中國第一爐不鏽鋼的黃慶泰,奠定太鋼不鏽發展的特殊鋼專家王國均,搬走堆積了50年的渣山、“保護及改善環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的當代愚公李雙良……

一連串閃光的名字,幾十載光榮與夢想。這一還在不斷增加的名單裡,王貴英永遠排在第一——他是太鋼走出來的第一位全國勞模,當選的時間是1950年。1917年出生的王貴英,1944年到育才機器廠當工人,在晉綏八分區陽曲城工部的領導下,從事地下工作。1948年,他被閻特警逮捕,在百般折磨中,始終堅貞不屈,後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出獄後,針對鍊鋼工人工資待遇低的情況,他曾提出“不發三斤小米不出鋼”的口號,發動工人開展怠工鬥爭,迫使廠方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條件。

太原解放後,為儘快恢復生產,王貴英以主人翁的精神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多次響應並倡議開展愛國勞動競賽,三次創造平爐鍊鋼日產全國記錄。

王貴英上過兩次《人民日報》,一次是寫他的,一次是他寫的。

寫他的那篇刊發於1950年9月25日,題目是“太原鋼鐵廠鍊鋼能手王貴英”,記述他一次次創造出鋼紀錄的故事——“去年10月間,一號爐前壁掛磚,鐵板溶化約300釐米。爐頂磚失卻靠力,爐頂會膨脹鬆散以至倒塌下來。這時候工友幹部們都束手無策。王貴英苦心研究後,把爐頂約七、八號磚拆下,找一塊同樣大的鐵板,用乙炔焰焊接好按上磚,結果修理成功。爐子一修好出鋼也就多了,到11月份,就創造了該廠出鋼的新紀錄。

在評選大會上選舉模範,王貴英光榮當選為特等勞模。也就在這個月,他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上世紀50年代初,鍊鋼用的是舊式平爐。王貴英瞭解平爐,愛護平爐,平爐也最“怕”王貴英。有一次,修理平爐出鋼口,首先要除去舊的殘鐵殘渣,修理工高德文用氧氣燒、鐵棍打,4個小時沒作出一半活來,王貴英著了急,接上去一陣幹,很快就把出鋼口鍛好。

1950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工農兵戰鬥英雄、勞動模範大會上,王貴英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榮譽,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山西省、太原市最早的全國勞模。

1951年,在王貴英的團結帶領下,平爐工人7天連創8次生產新紀錄。王貴英深知,僅靠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高超的技術。為此,他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向蘇聯專家請教,刻苦鑽研鍊鋼技術,首創的“雙包出鋼”和“快速鍊鋼法”,使冶煉時間由12小時縮短到5小時,每爐增產5.8噸;修補爐時間縮短為15分鐘,7天創造8項紀錄。改造擴大的平爐雙包出鋼和快速鍊鋼延長高爐壽命技術,3次創造鍊鋼的全國新紀錄,使鋼產量提高了8倍,為恢復和發展太原的鋼鐵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3年,他以中國鍊鋼能手的身份受邀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觀禮,並在莫斯科參觀訪問。

成為全國勞模後,王貴英和從前一樣,繼續不知疲倦追求生產上的新發展,不忘關心群眾疾苦,反映群眾呼聲,協助解決大家遇到的各種困難。1951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王貴英寫的“不關心工人生活的一個顯著的例子”一文,反映廠內廁所年久失修的問題,督促這一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世易時移,幾十年過去。勞動的內涵在更新,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始終不變。

作為太原最早的全國勞模,王貴英永遠都是一個好榜樣。

太原晚報全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