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佛系教師的自我要求很淡泊,形成的原因很無奈!

佛系教師的自我要求很淡泊,形成的原因很無奈!

一、佛系老師的要求

1.對待學生

和風細雨,循循善誘,避免體罰學生。相對於關注學生成績,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等方面,學生的健康發展,比好成績更重要。對學生的遲到、課堂睡覺、說話等現象,適當批評教育;告訴自己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優秀,不要試圖用體罰來改變學生,既沒必要,又不現實。不要強迫學生改變,只要學生不作惡,那就給他自由發展的空間,放過學生,也是放過自己。

佛系教師的自我要求很淡泊,形成的原因很無奈!

2.對待學生家長

多交流多溝通,學生的遲到、課堂睡覺、不做家庭作業這些情況,多跟家長交流溝通,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習慣。對於家長的批評和指責,看淡就好,家長要是什麼都懂,什麼都能理解和明白,還要老師幹嘛?給家長適當建議,不強求家長做任何事情,因為老師既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必要。

3.對待學校和領導

每位老師的單位和領導不盡相同,做個佛系教師更要看淡工資待遇、看淡績效、看淡職稱評審,只要看淡這些,你就發現工作壓力小了、領導可有可無了、學校的花花草草都更加可愛了。而且,這也是社會上的人心目中的老師形象,安貧樂道、不計得失、不求物質,佛系教師也符合社會對老師的期待。

佛系教師的自我要求很淡泊,形成的原因很無奈!

4、對待專家和噴子

專家和噴子都會說“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扔下所有人都能夠教好、都必須教好的思想負擔。首先,教好和教不好的標準不確定;其次,教育的主體是多方面的,家長、老師、學校、社會都是責任人,老師教得再好,其他因素依然有可能把學生推向相反的方向。

舉個簡單的例子,沒有老師教學生變壞,但是總有學生會變壞;所有老師都會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但是不愛學習的學生還是那麼多。學生變壞、學生不好好學習的原因多種多樣,僅僅依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對專家的理論、噴子的邏輯,看淡即好。

二、當佛系老師的原因

現在教師壓力那麼大,既源於社會、學校、家長、學生,但更多的是源於自己,源於對教師能力的迷信、對職稱待遇的追求、對社會期望的關注、對光輝形象的迷戀。看淡這些,做個佛系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如此而已!

佛系教師的自我要求很淡泊,形成的原因很無奈!

佛系教師不求待遇、不求職稱、不打罵學生、不給家長添麻煩、不加班,不熬夜、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任何工作(包括課外輔導、迎評、創衛、創城...),只做三件事:傳道、授業、解惑。這或許也是很多老師的夢想,就這麼老老實實、平平淡淡的教書,安安穩穩過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