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山西历史上出过的那些帝王!

No1. 三皇(尧舜禹)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尧舜禹,发祥于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 ,相传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五帝”之一,史称“唐尧”。尧最早建都于晋阳,后因水患,迁都平阳(临汾)。

舜,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史称大禹,相传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建都晋阳(史有争议),国号夏,所以又称夏禹。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大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No2. 春秋战国晋文公重耳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电视剧《重耳传奇》中的重耳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曲沃(今山西闻喜)人,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在位期间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No3. 赵国开国君主赵襄子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史书上名赵籍。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开国君主。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公元前458年,消灭了代国和智伯,壮大了自家的势力,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No4. 汉国皇帝刘渊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 ,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皇后。

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属。八王之乱时,大单于刘渊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割据并州,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建立汉国,设置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后国号改为赵,年号永凤。用贤纳谏,恭俭勤劳。

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No5. 汉国皇帝刘聪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刘聪(?-318年8月31日),本名刘载,字玄明,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市)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皇帝(310年―318年在位),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为张夫人。

骁勇超人,博览经史,文武兼备。帮助父亲复国,拜大司马、大单于,通过政变杀死了皇帝刘和即位。在位期间,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制造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开拓疆域领土,采用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统治后期疏离朝政,纵情声色,妄行杀戮忠臣,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政治日益混乱。麟嘉三年(318年),刘聪去世,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No6. 前赵皇帝刘曜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昭文帝刘曜(?-329年),字永明,代郡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市)人,汉化匈奴人,前汉光文帝刘渊养子,前赵最后一位皇帝。

善于属文,工草书隶。前赵建国开始,为国征战,参与覆灭西晋的战争。西晋灭亡后,驻镇长安,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靳准之乱中,登上帝位,迁都长安。319年,改国号为大赵,供奉匈奴冒顿单于。同年,赵王石勒自立,国家分裂。在位期间,多次出兵平定招降西戎,如仇池和前凉等。国内提倡汉学,设立学校。

公元329年,为石勒所俘,被杀身亡,庙号襄宗,谥号昭文。

No7.后赵皇帝石勒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勹背,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今山西榆社)人 。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伐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石勒实行多项措施,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

No8.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平城(今山西大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时仅5岁,改年号为延兴。

即位时,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谥号孝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No9. 武周女皇武则天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No10. 后唐庄宗李存瑁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亚子,沙陀族,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略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No11. 后晋高祖石敬瑭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山西太原市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参与后梁朱温与晋国李克用、李存勖"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为河东节度使,封为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然而君臣相互猜忌。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正式即位,定都汴梁,建立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病逝,时年五十一,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今河南宜阳县)。

No12. 后汉高祖刘知远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刘知远(895-948年),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

雄武过人,勇猛善战,颇得战功。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复为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乾佑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

No13. 北汉世祖刘崇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刘崇(895年-954年),河东太原人,沙陀族,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

950年,枢密使郭威起兵造反,皇帝刘承佑为乱兵所杀,郭威遂控制朝政。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并杀死刘赟。刘崇随即也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仍以乾佑为年号,称乾佑四年。954年,刘崇趁郭威去世之际,南攻后周,在高平被后周世宗柴荣击败。刘崇历经艰辛,方才逃回太原,又被柴荣围困在城中两个月。刘崇因此忧愤成疾,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庙号世祖。

No14.北汉末帝刘继元

山西龙脉探秘,历史上竟然出了这么多帝王

刘继元(?--992),本姓何,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被辽朝册封为英武帝,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景宗刘继恩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

北汉天会十二年(宋开宝元年,968年),刘继恩为侯霸荣刺杀后,被司空郭无为迎立为帝,继位后即缓和与辽朝间的紧张关系。天会十三年(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北汉收取宋军所抛弃辎重,稍微恢复了濒临枯竭的国力。广运六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在平定南方后决意再度北伐,由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攻势猛烈,辽援军亦被击退,五月初六日刘继元投降。

刘继元投降后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进封为彭城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被任命为保康军节度使。淳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992年1月25日)去世,追赠为中书令,追封为彭城郡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