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進補季 切忌盲目跟風 隨著感覺“補”

隨著氣溫繼續走低,逐漸寒冷,秋冬進補也漸漸拉開帷幕。除了中老年人外,當下年輕白領也加強了“憂患意識”,開始加入“進補大軍”。秋冬到底怎麼補才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傳統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吳歡指出,中醫十分強調“辨證論治”,因而秋冬進補應與醫生面對面詢問後方可得出結論,並進行相關指導,切不可以盲目跟風,在沒搞清楚自身體質的情況下隨意效仿養生節目或根據網絡說法,依照“症狀”為自己選擇養生方法,可能會事與願違。

如今,高強度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使許多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剛過三十的張先生說,由於工作忙碌、精神壓力大,平時容易失眠,胃口不好,經常感覺疲勞,但去醫院體檢後發現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屬於正常。張先生想知道自己是否該吃些補品調理下,卻沒到醫院諮詢,反而在網上發帖詢問。據瞭解,多數年輕人“進補”基本不會問醫生,很多人抱著“吃了總沒壞處”的想法,跟著感覺補。

對此,吳歡分析說:“亞健康人群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群體,有心理、軀體因素,也有家庭、社會因素,可能表現出千奇百怪的症狀,如頭暈、心慌、胸悶、乏力、脫髮、多汗、畏寒、頸肩痠痛、內心焦慮、失眠等等,涉及身體各個系統。”他指出,亞健康人群的調理一定要經過醫生詳細詢問,結合工作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一一剖析,詳細指導。事實上,許多患者不一定要進補,可以通過調整工作生活飲食習慣恢復健康心理和軀體。

至於慢性病患者適不適合進補,也應當由醫生面對面詳細詢問後,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補,僅僅憑感覺判斷身體缺什麼的做法太過盲目。吳歡說道,有的患者可以進補,如哮喘、慢支、慢阻肺、胃潰瘍、潰結等疾病的穩定期,但如果存在舌苔厚膩、溼熱腑實便秘、肝陽上亢、心肝火旺等等實證則不宜進補,需要調理。專家強調,任何東西都要經過體內消化吸收,如果身體本身不需要,反而會增加臟器的負擔。

據瞭解,在“三高”已成為常見病的今天,“以肉貼膘”的進補方式並不適合現代人。“貼秋膘”會引起過多的脂肪攝入,與代謝綜合徵、高血脂、高尿酸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純“肉補”對身體有害。

吳歡介紹,冬季進補是過去古代農耕社會流傳下來的習俗,主要為來年開春繼續勞作強健身體。雖然現代社會已經不再以農業勞動為主,但是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不亞於農耕社會的勞苦,因此,選擇冬季進補的習慣仍然被保留了下來。他認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進補無需等到秋冬才開始,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理。

本版塊活動為公益活動,不向參加者推薦醫療服務或者其他商品,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新民網出於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