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淄川區洪山鎮西省村,村容整潔,大街小巷道路通暢,綠樹成蔭。莊裡古城門、殘留的土牆更有觀賞價值,街道上青石、頁岩石鋪路築牆,更是別有韻味。村裡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築,淳厚朴實的鄉土民風,更充滿濃郁的人情味!暢遊西省村老莊裡古村落,感受到西省村民間文化的深厚底蘊。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村居建築具有明清風格,古典氣派。地域的建築風格是當地勞動人民智慧結晶。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西省村城門樓在西省村老莊裡,城門樓青磚和頁岩石結構,水泥嵌縫;門洞呈拱形青磚發劵,城樓頂鑲嵌“紫氣東來”石刻描紅匾額。拱門深深,悠悠中走過了多少歲月。而地下青石頁岩石上沒留下一點兒腳跡。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村裡民居依山勢而建,戶連戶,屋連屋,鱗次櫛比,紅瓦疊疊,青石頁岩石混合鋪路,佈局緊湊而典雅。門前聽水響,窗外聞鳥啼。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從城門向北是上坡路,中間兩排青石排列整齊,兩邊頁岩石鋪成,走在村裡,隨處可見的村民的小天井收穫莊稼的場景;青石鋪的路面已被歲月打磨得光溜溜的。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西省村裡這段牆體“三合土”夯填,牆體上面雖然千瘡百孔殘垣斷壁,但是牆壁屹立不倒,依然在哪兒,像水泥一樣牢固。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村子裡,頁岩石壘成的牆基縱橫交錯,久經風雨,腳下石板路整齊平坦,一景一物無不寫下歲月的滄桑。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石板街由青石、頁岩石鑲砌而成,順一個斜坡舒緩而下。西省村的道路看上去和龍泉的玉石街一樣親切。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莊裡轉一轉,古門樓、石頭街直通老城門洞。西省村富庶之地,看這座大門樓很講究,過去一定是名聲顯赫大戶人家的住宅。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中國人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不管身處何方,家永遠是遊子心中最溫暖的地方。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夢中,老屋子永遠是主旋律,夢中的一切都和老屋息息相關,都離不開老屋子。老屋子和家對於我們記憶深刻,就像風箏的線,無論走的多遠,飛的多高,永遠讓人魂牽夢繞。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有些房子由於年久失修都呈現了坍塌,走在斑駁幽靜的街巷中,似乎可以聽見歲月的回聲。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古門樓,已經坍塌,留下門樓地基和方方正正青石。這就是歷史的記錄,人事業再輝煌也活不過百年。珍惜眼下,珍愛生活吧!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西省村石板古街和古城門,實錄歷史事無鉅細,胸懷寬闊包容古今。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這是西省村村南的另一處經過修繕過的城門樓,門樓上面沒有匾額,目前西省村古城門僅存二處。保護好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已刻不容緩。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西省村城門樓外城牆上青磚發劵拱門。南面小河漫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田地。城牆根的小菜園,青竹繞籬,蔬菜翠綠,一派田園風光。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東省村永濟橋,二0一七年五月被淄川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永濟橋,位於洪山鎮東省村北溝上。當地村民也叫”藍橋”。橋建於清代,南接村莊,北靠鳳凰臺山。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永濟橋橋長22米,寬4米,高8米。一孔跨徑5米,孔高6.6米拱厚1.5米,永濟橋為實腹石拱橋。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永濟橋橋頭路面頁岩石、青石鋪路,可見這座橋是淄博南北交通的必經之路也是北方的“茶馬古道”。

淄博淄川 洪山西省村的城門樓和東省村的永濟橋

聽果園裡採摘水果的大娘說:原拱圈頂部雕有一龍頭,早已不知去向。在橋北的水濟橋石碑,被後人拆去修了河壩。原橋面兩側石條護欄,也蕩然無存。橋南溝底坡上是一片墓地,先人在陪伴觀望著永濟橋。永濟橋雖歷經風雨,但仍堅固如初。澗北橋建成通車後,永濟橋老橋才逐漸被替代淡出,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