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消失在两路口的“地标性建筑”,曾是70、80年代重庆人的初恋天堂

消失在两路口的“地标性建筑”,曾是70、80年代重庆人的初恋天堂

说起现代重庆年轻人的耍事,那可是多得数不过来:烫火锅数签签、滨江路赏夜景、九街蹦迪到天亮、甚至在下班途中顺便打卡洪崖洞、李子坝上传社交媒体。但谈及六七十年代,同样年轻的老一辈人连吃饱饭都成问题。他们的娱乐方式单一却显得弥足珍贵,就比如我们随时可去的电影院,却是当年他们最奢侈的活动。

提起电影院,就不得不提起山城电影院。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于老一辈的重庆人来说,这里承载了他们青葱岁月中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约上喜欢的姑娘或是害羞地递上一张电影票给那个心仪已久的白衬衣男孩,一前一后踏进电影院的那一次悸动,仿若开启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消失在两路口的“地标性建筑”,曾是70、80年代重庆人的初恋天堂

山城电影院又名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是上世纪60年代的地标建筑物,还曾经被誉为“恋爱的天堂”。1960年,这座电影院在渝中区两路口拔地而起,一时间成为人们最爱去的地方。那时的山城电影院售票窗口,常常是人头攒动,丝毫不逊色于同一时期的国泰电影院和一园电影院等。

当然,山城电影院的火爆也是由于它是西部第一家最先放映70毫米立体声影片的电影院,也是当年我国唯一的专为放映宽银幕影片而设计建造的新型影院。而且,这座电影院有三层高,建筑外观采用拱门式结构,还特别设计前面五个拱后面三个拱的造型。同时建造了高大的花岗石柱廊,还采用了玻璃幕墙。可以说,它的惊艳亮相,吸引了多少小年轻们,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洋气”的地方。

消失在两路口的“地标性建筑”,曾是70、80年代重庆人的初恋天堂

这座电影院还可容纳1514人同时观影。1960年3月首映的苏联影片《风从东方来》,是一部赞扬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电影,但不妨碍而那些害羞的男孩女孩们走进电影院。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他们窃窃私语,暗暗地牵起了对方的手。

后来,在1989年,山城电影院与人民大礼堂、嘉陵江大桥等入选当时重庆首批十大建筑。同年,它在国外被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成为了老一辈重庆人的骄傲。令人惋惜的是,它于1996年被拆除。这便意味着它作为重庆的本土电影院的标志逐渐没落,这也使它也成为了一个划时代的剪影而消失在了两路口的街头。

消失在两路口的“地标性建筑”,曾是70、80年代重庆人的初恋天堂

时光飞逝,人民大礼堂和嘉陵江大桥仍矗立在远方,而山城电影却随着时光逐渐被遗忘。1996年后,这块土地曾被多次转手,最终被当地政府收回。遗留在原址的空旷大坑与周边的现代设施显得格格不入,直到17年才有了一个新的动向。据了解,这块地将变为重庆中心,还可能会重建电影院,并引入老山城电影院的历史文化元素,甚至不排除取名“山城”电影院,唤起老重庆记忆。

如今,这里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买菜经过的老一辈人过来看看进度,他们的脸上也流露出回忆当时去看电影的神色。他们总是感叹:它什么时候才能修起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