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职场上,领导用“能者多劳”这句话忽悠了多少老实的员工,又用“多劳不一定多得”的做法,伤了
多少员工的心

01

我工作勤勤恳恳,做完工作马上交给领导,难道真的错了吗?

小张在体制内工作,农村出来的他,非常珍惜工作机会,工作踏实卖力,希望通过努力得到领导的赏识。

凡是领导交待的任务,他都会选择加班加点的完成好,为的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交给领导,获得领导的信任。

但是,在单位呆了半年之后,他发现,做完工作立马交给领导的他,非但没有被领导表扬说效率高,反而有时候被领导批评为马虎,不认真。

而且,由于他选择了加班完成任务,领导又会把新的任务派给他,导致他几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

反观旁边的几个老油条,他们一般接到任务以后,并不着急完工。

而是在座位上,要么玩玩手机,要么看看报纸,即使领导催了,他们也还要说再检查一遍,但是他们一般都可以按时下班。

小张非常郁闷,我努力工作,做完工作立马交给领导,难道错了吗?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02

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职场上,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些越是能干的人,就越有干不完的活,反观那些这也“干不了”,那也“不擅长”的,反而过得轻轻松松。

小张和小刘同时在一个办公室工作。

小张呢,工作能力很强,又爱学习,材料写的很好,领导的很多讲话都是他起草的。

小刘呢,不爱学习,人也比较浮躁,在单位3年,基本还是干一些跑跑颠颠的活,但是他要比小张在单位呆的时间长一些。

每次领导有任务,特别是有材料任务,第一时间就想到小张,美其名曰信任。

刚开始的时候,小张也接受,因为领导信任嘛,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慢慢的他发现,由于小张能写,所以很多任务都交给了他,他几乎每天都要加班。

而小刘呢,领导不怎么给他安排任务,几乎都能按时下班,做完一些琐碎的杂活以后,就开始“休息”。

更可气的是,最近的一次人事任命,一个提拔的名额。

小张以为自己勤勤恳恳的工作,领导会首先考虑他。

结果,最后说是要按照年限来,获得提拔的是小刘!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03

为什么“能者多劳、却不能多劳多得”,干活想到你、升职加薪就忘了你了?

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①能者多劳、多劳多责

干得多就意味着错的多,反而不讨好。

职场没有加减法,不是说你有功劳了,犯错了就能功过相抵,你的功劳领导是记不住的,但你的错误他是不会忘记的。

是不是很不公平?但,这就是很多企业的现状,也是职场的真相。

很多老员工敬告新人都是这么说的:

进来公司首先要做的不是把事干好,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

不该碰的事情,不要碰,碰了就麻烦多了。干好了,是理所当然,干不好,就是你的问题。

②站在领导角度看,他负责支付工资,你负责干活

领导认为,工资给你了,你就得乖乖干活,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要这活有人能给他干,能干得好,至于其他人是不是闲着,对你是不是公平,这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③虽然事情做得到,但并不能带来超额收益

对领导而言,做再多工作但没有产生实际价值,如果让你多得了,那其他人也会吵着要多得,他们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多劳了!

④“能者多劳”可以让人立身职场,但并不代表能得到晋升

很多“多劳”的人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力提升上,放在了多干活上。

他们认为,踏实工作,只要能给出结果,领导怎么想不重要。

反而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服务好领导上面,怎么让领导高兴上面。

这也就是“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能够一路高升”的原因。

⑤多劳的老实人,不好意思提要求

职场上有句话叫: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有些时候,你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果自己不能主动表达出来要得到奖励的意愿,领导怎么会知道呢?

所以你要多汇报多请示,在合适时间提出来。职场中,大部分有机会是靠自己去主动争取的,特别是加薪,没有哪个老板会主动找你说加薪的事。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04

职场上,能者多劳的“四个大坑”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在《人民前线》发表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讲“能者多劳”的不合理性的,主要讲了不合理的四个多干:

1、谁提议谁多干

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都会非常重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职场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偏会出现让你哭笑不得的结果。

比如,小明提出一项很有创意的建议,单位领导当然要肯定、要表扬。然后,往往是话锋一转,“难得小明对这事儿思考这么深,这项建议就由小明负责落实吧”——这是组织的信任。

这种情况,应该说也有合理性,也是一种组织信任。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感觉哭笑不得呢?原因就是,这种信任和肯定,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责任分工。

这样下去,单位里那些爱研究、爱琢磨的人,恐怕就会“经一事长一智”,然后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下次再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会再提,一个单位的创新锐气,可能就这样慢慢消磨了。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2、谁能干谁多干

能者多劳,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职场规律。你能干,当然要多干一点。

不管是安排任务的领导,还是能干的下属,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都是一致的。这个职场规律没毛病,但是问题是能干的多干,相应的就是不能干的少干、甚至不干。

比如,上级领导突然来视察某项工作,需要提供一份关键的书面汇报。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业务分管领导说,这汇报太重要了,汇报不好会给单位造成影响的,这么重要的汇报材料,我们实在是写不好,我们干点具体事还行,还是让某某去写吧,他写的好,他一定写的好。

这样的建议,基本百分之百会得到领导批准,因为这是为单位整体着想。于是,能写的就一直写,一直写,越写越能写,越能写越多写。

当你某天唠叨两句,旁边一定会有人说:你这么能干,你不干谁干?

这个现象背后的问题,还是一个责任担当的问题。谁的事情谁来干,这是天经地义的职场原则。你的事情你干不了、干不好,那就让能干的上,这个“上”不是上任务,是上位置——把能干的人放到事儿上去,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说来说去,能者多劳,还要让能者多得。最怕的就是:有硬活儿了看本事,谁有本事谁干;有提拔重用了看资历,谁够年头谁上。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3、谁心软谁多干

职场上好人还是多数的,有事情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直都是职场上的主流。但是,主流之外也有些支流。总会有些职场情商比较高的小伙伴,会把你这种心软用到极致。

比如,小明在单位办公室负责写综合材料,另一科室某项工作需要总结,眼看快下班了,那个科长来找小明:“明哥,晚上请你喝酒,求你点事儿。”

于是,软慢硬泡,一大堆好话,当然还有好酒好菜。然后再说:“我们实在是写不好这个总结,你是单位第一大笔杆子,你就帮老哥一把,算是老哥求你了,以后想喝什么酒、想抽什么烟,老哥包了,保证不花公款不违规。"

把话说这份上,小明不心软也心软了:不就是加个班吗,宁可加班也不能伤感情。于是,你一心软,就多干活,越心软,就越多干活。某天,小明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拒绝一次,马上就会有人说,小明这个人变了,变自私了。

这问题背后还是一个各负其责的问题,不能遇着累活就想耍花招。

当然,确实遇上解决不了的难题,求人帮助也不是不对,关键是不能把心思都用在求人帮忙上。如果说就为那一口酒、一筷子菜,小明才不会给你费那个劲呢。

这种求人帮忙,还算是有点人情味儿在里面,虽然也有小花招,但是,总比那些有难题就找领导一推六二五的要略好一点。领导也会经常被弄得没办法,只好把花牛的车调给黄牛去拉,黄牛的车还不能丢下。这种跑领导推活儿的做法,还不如上面那个投降求救的科长。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4. 谁老实谁多干

都说老实人不吃亏,这是从大规律上说的。职场上的老实人实实在在,不坑人不害人,不招事不惹事,每天就在自己的工位上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

只要细心观察,每个单位都有一批这样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就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人在支撑着各单位大量日常工作。

有时候,甚至当领导的都叫不上他们的名字来,但是,他们照样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

慢慢地,领导们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印象:有事交给老实人放心,特别是交给能干的老实人更放心。于是,那些老老实实的老黄牛,就时不时地多加上几幅套,多拉上几挂犁,多耕上几亩地。

但是,他们还是吃原来那一把分给自己的草,不多吃,不多占,只是多劳多干。

多干点活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往往出在年底,要评优,要推荐干部,要提拔重用了,老实人不好意思找领导“一跑二要三折腾”,也不善于“东拉西扯跑选票”,有时候因为有干不完的活,连民主推荐会的会场都迟到甚至参加不了。

结果,大家都会认为这样的同志没什么个人想法,踏踏实实继续干吧。于是,你就这样继续老老实实地多干活。

这四个坑,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能者可以多劳,多劳不一定多得。

最腹黑职场潜规则:能干总有加不完的班,不能干的总有睡不完的觉

前文里,我说了现象,也总结了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单位的领导有没有担当的问题。

如果领导有了担当,就不会出现让员工“心委屈”的现象,更不会出现“能者多劳,但不一定多得”这样的乱象

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一名领导,就请多为下面这些给你卖命的“能者”考虑一下,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公司服务的同时

,不要一边流汗,一边流泪。

如果你是一名员工,也请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合适的时候,用文中的方法,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多劳的你,尽量多得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