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朝到清朝的人都说什么方言?

飞天小老虎


我国现如今的方言大体有七种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而古代的方言则主要分为:关中音、洛音、金陵音、长安音、

中州音、下江官话。由于存在古音和今音两个音系的差别,所以古代方言的地域划分和今天的方言地域划分并不完全等同。

每一个王朝会根据统治地域的不同,而指定一种地区方言作为官话,名为“雅言”。

夏商两个朝代由于史料太少,无从得知其官话情况,但根据其统治区域在河南、山东一带推测,其官话应大体属于这片区域。西周建立时,关中音被列为雅言(即通行方言),东周迁都洛阳后,洛音又成为新的雅言(洛音并不一定就是今天的洛阳话),比如孔子平常说的就是鲁国方言,给弟子讲课的时候说的是洛音。

秦汉时期,定都关中,所以关中话成为秦汉标准语,而东汉迁都洛阳后又将洛音地位抬升。所以,大体而言,秦汉及之前的朝代,官方汉语发音主要就是洛音和关中音,并且一直延续到了魏晋时期。

到了东晋和后来的南北朝时期,由于大量北方士族南渡,将洛音带入了江浙一带,与当地的吴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金陵音。

隋唐统一以后,金陵音与长安音相互交替成为官话。宋朝时,中州音(开封音)成为正音,发音近似于如今的闽南语。

南宋覆亡后,古代方言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北方地区方言开始融入了大量胡语发音,唯有南京、扬州、镇江一带还保留着中原古音,所以,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发布了《洪武正韵》,以南京下江话为蓝本,重新恢复了中原古音。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明朝的官话也依然是下讲话。

清朝入关以后,以元朝时期胡音与北京话融合形成的方言为蓝本,融入了阿尔泰语系,形成了今天的北京方言(特点是有翘舌和儿化音)。进入民国以后,又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形成了普通话(普通话和北京话近似,但并不完全等同)。


秦皇汉武


地方口语!到秦李斯统一文字应该就有了统一的官方读音,就有了官语。但历朝都是官语和地方口语并用,而且官语也随着历史而进化,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能这样回答,我又不是神仙,哪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