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政協委員提議:保護、恢復漳州現存唯一古會館“永定會館”

閩南網1月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蘇禹成 梁政 文/圖)位於漳州古城保護片區龍眼營路的“永定會館”,原叫“龍崗會館”,是典型的閩南大夫第式獨立大厝。根據初步考證,“永定會館”初設於清中期,是眾多閩西、永定籍海外華僑渡海下南洋“過番”時,在漳州的重要落腳點。它不僅是客家人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東路軍進漳、中國農工民主黨重要的歷史遺蹟。

如今,隨著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大力推進、以及漳州古城全面保護開發,“永定會館”亟待修繕、保護和恢復。對此,漳州市政協委員黃曉農、陳煜斕建議,應該從妥善安置現有住戶、修舊如舊、開闢紅色革命旅遊景點,以及打造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交流展示平臺,進一步保護、恢復“永定會館”。

政协委员提议:保护、恢复漳州现存唯一古会馆“永定会馆”

“永定會館”由前清時期在漳永定人集資捐建的,佔地555.55平方米,為三進三落獨立大厝,花崗岩石大門框,門前矗立一對青石抱鼓,是典型的閩南大夫第式獨立大厝。建國後,該館由政府託管至今,現有三戶人家居住其中,年久失修,損壞嚴重。

據瞭解,舊時閩西永定人外出謀生,以經商和做手藝為主。出外路線,一是順著汀江南下抵達潮州;一是翻越博平嶺經南靖抵達漳州。漳州因路途較近,且明清時期商業發達,而成為永定人外出的首選落腳點和聚集地,因此“在漳州城區龍眼營設有永定會館”。 根據初步考證,“永定會館”初設於清中期,原叫“龍崗會館”,取名源於永定就有自古“鳳城臥龍崗”之意。

1926年底,曾在漳州求學多年的永定人江董琴,任東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北伐軍進漳後,他一手撥款主持修建中山橋;一手在“龍崗會館”的基礎上修繕一新,命名為“永定會館”,又在裡面設立“永定同鄉會”。江董琴被選為會長後,在會館內創辦永定小學,他兼任校長,聘請龍溪師範畢業會說客家話的張美如為教師,採用複式教學。學生以招收說客家話的學齡兒童為主,共有60-70人。江董琴為解決經費問題,特地在廈門路201號開辦一間永定條絲煙轉駁出口商號,每一籠條絲煙附加1角大洋的手續費,作為小學的經費。由於這一煙號生意興隆,手續費相當可觀,小學得以維持。原籍永定的漳州作家青禾,其父親來漳謀生即在“永定會館”落腳,青禾本人也在永定會館出生。

眾多閩西、永定籍海外華僑,不少就是通過潮州、漳州渡海下南洋“過番”,而當時的漳州永定會館就是重要的落腳點。如今,永定會館內居住的三戶人家,祖籍皆為永定,一些老者依然說著熟練的客家話。漳州“永定會館”不僅是客家人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東路軍進漳、中國農工民主黨重要的歷史遺蹟,辛亥革命志士、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江董琴即以該館為據點展開革命活動。

政协委员提议:保护、恢复漳州现存唯一古会馆“永定会馆”

漳州市政協委員建議:

一是成立“永定會館”修繕、恢復領導小組。由漳州古城管委會牽頭成立,協調漳州城投古城運營有限公司、永定同鄉會和永定商會等,成立修繕、恢復領導小組;

二是妥善安置現有住戶。經查實,現永定會館內尚有3戶人居住其中,內部諸多地方結構也出現腐爛,已成“危房”,三戶人對於外遷安置意願也強烈,建議由政府安置為主,漳州城投古城運營有限公司、永定同鄉會和永定商會共同協商,妥善安置現有居民;

三是各方籌措經費修舊如舊。相關社團組織如永定同鄉會和永定商會對修繕、恢復會館工作非常主動、熱心,建議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原有結構修建如舊,由專業的古建公司承擔設計、施工,相關經費由政府及永定相關社團組織共同籌措解決。建議將修復好的永定會館交由永定同鄉會、商會統一使用、管理及日常維護;

政协委员提议:保护、恢复漳州现存唯一古会馆“永定会馆”

四是開闢為紅色革命旅遊景點。建議由永定同鄉會、商會出資出力向閩西革命先烈後人及各界徵集歷史物件,在館內設置東路軍北伐進漳、“福建事變”以及江董琴相關展覽,將永定會館開闢為古城紅色革命旅遊景點之一,同時兼以客家人經漳赴臺、南洋展示,豐富古城景點內容以及文化內涵;

五是打造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交流展示平臺。如今閩西南經濟協作區正進一步推進,作為“福建事變”漳州的重要遺址,以恢復“永定會館”為契機,將此處打造為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社團組織交流展示平臺,進一步推動閩西南區域間社團交流,也進一步帶動古城旅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