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这样种桃树才是科学!(下)

V字形(中密)

这样种桃树才是科学!(下)

V字形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与行向垂直的2个主枝,没有中心干,沿行看群体结构呈“V”字形,是否培养侧枝依株距不同而有所差别。目前在一些较新发展的桃园有所应用,株距多为1.5~3米,行距为4~5米,树体高度多在3米以上。

如江苏省丰县,地处黄河故道地区,地势相对较平整,土质为轻沙壤土,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定植株行距为2×4米,主枝多为2个,与行向垂直,主干50厘米左右,主枝与主干夹角30~40°,树体高度2.5~3米,行间有少量空隙,主枝上着生小型结果枝组或直接着生结果枝,多采用长枝修剪,结果枝量200枝/株左右,亩产4000千克左右。树冠上下均能结果,果实在树冠内分布较均匀,中下部透光较好,中下部果实也着色良好。地面由于为起垄栽培,多采用自然生草。一般2~3年开始结果,3~4年丰产,进入盛果期需4~5年。

这样种桃树才是科学!(下)

双株V字形

4

主干形(高密)

这样种桃树才是科学!(下)

主干形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中央领导干,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主干上。株距多为1~1.5米,行距1.8~2.5米,多为2米。

如陕西省扶风县的主干形桃园,株行距1.0×1.8米,树势中等,南北行,树体高度2.5米,11年生树体直径24厘米,株产商品果15~18千克。冬季修剪留长果枝35个左右,中果枝25左右,短果枝25左右;留果量长果枝2个,中短果枝1个,品种为八月脆,单果质量250~300克,6月、8月各夏剪1次。行间耕作采用小型旋耕机。定植第2年树体高度达到1.5米,产量1500千克左右,第3年3500~4000千克,盛果期亩产5000~6000千克。

这种模式由于管理相对简单,投产快,产量高,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新建桃园采用较多。其管理要点在于后期的树势控制上,要防止上大下小及徒长枝的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