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作文真題」請以“突圍”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附範文)


「作文真題」請以“突圍”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附範文)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錢鍾書認為,人生如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衝出來。當今社會,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圍城”無處不在。有圍城,就會有突圍。

你對“突圍”有什麼經歷、體驗或者看法?

請以“突圍”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於800字

【參考例文】

突圍

這年頭,在很多人眼裡,專家成了“磚家”,即專門忽悠人的傢伙;而教授則成了“叫獸”如今,知識分子頻頻“中槍”,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知識分子露臉太多,走明星路線,是他們“中槍”的“物質基礎”;知識分子內心浮躁,離學術之城越來越遠,是其“內在原因”因此,我認為,知識分子需要再度“突圍”,重新回到學術的“圍城”中去。

中國自古便是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國家,前賢有孔孟老莊,他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許多文人學者沉醉在自己的學術世界裡,清高自守正是這份清高自守,使他們可立於塵世而不被遮蔽耳目,從而保持自我,堅守操行,從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現代,隨著國門大開,知識分子呼吸到圍牆外的新鮮空氣,歷經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延安整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人性論”爭鳴等,終於一次次地打通了那堵圍牆,突圍成功毫無疑問,這樣的突圍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奮人心的,因為他們走出了象牙之塔,衝破了種種舊思想的桎梏,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束縛,為中國學術開拓了新天地。在這場突圍中,李大釗、陳獨秀、魯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彪炳史冊。

然而,時至今日,知識分子卻逐漸蛻變成一個個職業明星,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的王立群、易中天、閻崇年、于丹、錢文忠頻頻露臉,戲說歷史,娛樂大眾。不少專家學者的文憑來自“克萊登大學”,故宮錦旗“‘撼’衛”不住學術的臉面……丟掉了知識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鑑於此,我認為知識分子需要拋卻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學術圍城,找回心中那方淨土。

是的,我同意大學就應當是永遠的“象牙塔”,無形的圍牆將它與世俗隔離,使它不被名利之風吹及如此,便會少些無聊的爭鬥、論文抄襲、文憑造假之類的下作。

是的,我同意學術界應當是一方淨土,研究是基於自己的專業追求,是為學術而做學術,是陳省身的“數學好玩”,是遠離名韁利鎖。

是的,我認為知識分子應當有一份清高。只有擁有了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擁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顆沉靜的、對科學幾乎虔誠的心,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我熱切期盼著知識分子的再度“突圍”,重回“象牙塔”,再開學術之花——遠離名韁利鎖的學術之花。

【解析】

突圍”是指突破包圍。“突圍”的反面是保守、封閉、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突”是“突破”,有主動含義,應為意識到被“圍”後主動的“突破”。顯然,這裡的“圍”不是一個實指,而是一個喻指,喻指的內容非常廣泛客觀上指阻礙人們前行的事物、不良的習慣、陳舊的傳統、僵化的思想、世俗的束縛等;主觀上指容易讓人們產生懈怠、依賴、不思進取心理,從而阻礙人們前行的事物,如舒適的生活、過於優越的環境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圍”,你的情感可能是你的“圍”,你的事業可能是你的“圍”,你生活的環境可能是你的“圍”等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