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以“核心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5個特徵,請各位老師看完收藏學習

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這是學生面對未來世界發展和自身發展的挑戰,如何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學校的教學中去,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務。

目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既違背了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又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可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必須改變目前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繫,對立統一,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實現課程建設提出的目標更為重要。

以“核心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5個特徵,請各位老師看完收藏學習

核心素養的落實如果僅僅侷限在課程建設方面,我們編個有關於核心素養內容的教材,讓孩子去記去背,去對付考試,核心素養不可能落實,因此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

一、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學習就是自我建構,學習者利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學習新知識,用新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道德體系。因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有一定的差異,如果面對所有的學習者,用同樣的方式提供同樣的知識和信息,就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自我建構的需要。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實現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

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二、整體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向聯繫

學習的最基本規律就是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迴歸到整體。對一個事物先有一個整體上的構架結構認識,再認識事物各個具體的部分,然後再找到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形成對事物的完整認識。也就是說,學習者的學習和認知是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路徑實現的,而不是先見樹木後見森林的路徑實現的。

現實中的教學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習者學習許多碎片化的知識,反覆進行一些碎片化的訓練,也就是強化知識點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先把握事物的整體構架,再進行部分學習和研究,

這樣學生很難建立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可能形成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系統的整合,採取單元式教學方式,實現知識的橫向聯繫,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三、主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繫

學習者掌握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還不夠,還要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繫,整體化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繫,那麼如何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繫呢,這個聯繫在哪裡?

這就需要有一個整體的大知識觀,由這個大的知識觀產生的大的教學觀,就是主題式教學方式,以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繫。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複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

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內在關係,讓知識形成大的模塊,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以“核心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5個特徵,請各位老師看完收藏學習

四、問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縱聯繫

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通過解決問題不斷深化學習,在不斷髮現新問題中間解決問題,又在解決新問題中發現新問題。

通過解決外部世界問題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解決問題實現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問題化學習既能體現知識系統化,又是一個在探索外邊世界中自己個人精神家園建立的過程。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樑,這個橋樑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

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為結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繫。

五、情景化教學,實現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繫,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

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繫,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複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情景,因此我們要設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學過程,讓孩子真實的學習能夠發生。

要通過實驗教學,學科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價值和隱含著的文化精神。讓學習者的價值觀、情感、人生態度建立起來。

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另一方面,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把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