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本刊记者 贺玲玲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后花园”的崇明岛,为了为上海留下最后一块绿地,唯有“生态”一条路可走,于是“有机农业”便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当然,背靠国际性的大市场,崇明做“有机”,自然有所不同。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有机难“做”

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于是有机农业开始被消费者和企业关注。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渔利”。现状是,发展多年的有机农业到现在依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规模,有机食品也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吃得起”,有机农业也不是所有人都“种得起”。

对有机农业的参与者而言,要有专业的种植、养殖和管理经验,还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有机农业收益见效慢,不是所有投资者都等得起。这样一来,有机农业把一大批光有情怀或光有技术、资金的人排除在外。重重难题下,做有机农业者众多,但成功者少。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最好吃的大米

有机大米是崇明岛品种最多、发展最好的有机农产品之一。

东滩大米,以崇明岛东滩湿地命名,2015年就在吉林长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稻米产业大会”上,一举夺得全国“最佳食味米奖第一名”,成为全国“口感一流”的大米。为确保大米品质和质量安全,从选种、种植、烘晒、加工、销售各环节,东滩大米都实行全产业链管理。真源香谷大米,已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认定,拥有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如今在崇明岛上,真源农业公司联合另外7家农业公司,正在与政府携手打造崇明大米区域品牌。在销售模式上,真源农业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线上主要通过盒马鲜生APP、崇明生态农品、我厨网等网络渠道,线下主要通过盒马鲜生、崇明生态农业公司、华联超市、爱森等门店进行销售。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用“情怀”种菜

做有机农业的人往往抱着完全不同的出发点,有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业机会,有些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有些出于某种“情怀”。做有机蔬菜的黄震就是出于情怀。

2008年,黄震遭遇金融危机,被迫下岗。他坚定地和父母在崇明中兴镇承包了300亩土地,开始种有机蔬菜。2012年,黄震成立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科学家的建议下,黄震用2000亩有机农场产生的蔬菜秸秆作为羊的主食,羊舍的空荡处种植了板蓝根,板蓝根晒干后切碎放在羊草里给羊食用,来提高羊的免疫能力......。

万禾建立了农业公众号,与淘宝、微店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立了线上APP服务。此外,公司还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将有机蔬菜从种植、采收、包装到配送的过程,实时展示给会员客户。4年多来,万禾农业共投入4000多万元的成本。万禾也早已盈利,现在公司年销售额3000万元,带动当地600多户农户增收,“万禾”的许多员工甚至已达到了要交税的收入标准,更不用说黄震本人和公司盈利了。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让世界都来做“有机”

发展有机农业,这一切看似是主动,实则是被动。

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发展高端有机农业成了唯一出路。

现在,崇明区耕地面积76万亩,水稻种植总面积有50万亩,农业GDP占比达20%。2016年末,松江966户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户均143.3亩)土地已占粮田总面积的95%,户均年收入12.2万元。

也许未来,崇明岛能够让有机产品不再是小众奢侈品,通过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也能够为大众服务,从而还原食物本来的面貌。

备注:本文有删减,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请联系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3206174097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未来中国经济新趋势在农业:万禾黄震的有机事业

欢迎关注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官方微博获取最新资讯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