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七律詩的難點在哪裡?

煙雨芳舟


一、七律對仗難工。很多人說對仗有什麼難的,不就《笠翁對韻》那套嗎?

《笠翁對韻》只是蒙學培養少兒對仗語感的基礎書。如果把這當成七律的對仗標準,那根本不成。

為何不成?

對得太死。七律對得太死板不成,不僅有害文意,而且美感也受損。明代不還有個“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的笑話麼。

當然對得太遠也不行。對得太遠,文意就完全無牽涉了,就成無情對。

二、七律氣格要正。

清代黃景仁是個著名才子詩人,“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等名句都是他的。但同時代的人就批評他的詩有窮酸氣,格調不好,喜歡說一些“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愁多思買白楊栽”這種話。

而黃其實還是才子詩中,氣格較硬的。翻看歷代(特別是清代)地方文人別集,大量氣骨軟媚甜熟的“綺懷”“無題”“豔匲”。在七律的評價標準裡,連側豔別格都算不上了。

三、七律格律要求嚴正

絕句遠在格律形成之前就有了。五律的繁榮是和格律的發展成熟同期。只有七律是文體成熟于格律成熟之後。

這就註定,這種詩體天然有格律基因。不像絕句分古絕和律絕,律詩沒有古律。

四、七律重典實

我們經常見到全部寫景的五絕,七絕乃至五律。但很少見到純寫景的七律。

唐人七律用典不多,被宋人譏為空有氣象而病其疏闊。

但毫不寫景,又不可能——沒有興象,何來感發。

所以維持一個平衡,很難。沒有學問,不好寫,腹笥過豐,又容易晦澀難懂。


吳季玄


我覺得不難,剛開始學詩的時候有位長者曾對我說,寫律詩就是先戴著鐐銬跳舞,等你熟練了,再解開鐐銬,這樣你就會飛起來。

1. 立意很重要,之前在詩社每天都有指定一個主題來寫,開始我時候交不出作業,感覺太難了,後來,不出韻了,也不出律了。

2. 對仗難,剛開始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對仗,於是拼命查資料,讀詩,模仿、學習對仗,寬對、工對、流水對、扇面對、錯綜對等等。

3. 起承轉合難,首聯容易寫,可以述事,反問,怎麼喜歡怎麼來,最重要的是頷聯和頸聯的對仗,數詞對數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偶爾用下錯綜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詩眼是點睛之筆,一首詩從頭寫下來總會那麼一兩句是可以入眼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首聯、頸聯、頷聯,還是尾聯,相較於整體而言,這兩句是出色的,至少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Delia常青藤


今日去紅樓,偶翻起舊日的帖子,想起去年無聊時去網上下載了若干如何學寫律詩的文章,糊里糊塗的學了半年,然後擱筆漸忘。想當年學寫詩拜了無數詩友,幫忙修改,現在偶爾還見人兩個,怕丟了,拽下來攢在這裡,啥時繼續好學好寫。 走了的人和在的人,但願好人好夢!
《學詩記》1
前天去圖書大廈買了一本嶽麓書社出版的《格律詩詞寫作》,編者:餘浩然。還挺好看,每天睡前十分鐘看一些。以後堅持每週作一首,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作這首詩是因為這兩天好冷,上課學習腦子忽然冒出一句“東窗又起婆娑雨,打碎南柯美夢人。”又想打碎怎麼能跟人呢,又因為平仄實在記不住那麼嚴格,就找了一首詩做底版,照貓畫虎,底版跟的是仄起仄收的的“兩個黃鸝鳴翠柳”,天那,百轉千折,生填硬畫,終於湊夠字數。

春冷

白霧青簷迷紫燕

煙花寒樹鎖春妝

小樓一夜婆娑雨

洗盡鉛華與舊香

第一句本來是“白霧青簷迷飛燕”,覺得飛是平聲,應用仄聲好,所以用了“紫燕”又覺得顏色太濃,和青白蒼茫的感覺不符,紫燕其實應是略帶青黑色的燕子,那麼用“子燕”好不好呢? 還有最後一句本來想寫“洗盡鉛華是清香”,但又覺得犯了二、四、六分明的錯誤,又改了,與原意不符。 我這樣想不知道對不對,還請大家幫忙指正

《學詩記》2

雨後,去後海酒吧收銀子,行色匆匆。偶感雨後風景,做律詩一首。

觀雨後什剎海

什剎風雲多變換,湖光山色不移妝。

晨鐘散落驚鴉噪,暮鼓波連映水殤。

石榴仍惜新妝豔,槐花還念舊蔭涼。

今人難效古人意,夜夜橋邊脂粉香。

另:我無法確定第2句的平仄是否對,而且個人覺得頭2句是最爛的兩句,實在是不知咋寫了。第4句對仗也不工整。而且使得整詩風格變重了,看看大家幫忙改改。

《學詩記》3

微風生月影,雲散起清愁。

獨坐幽篁裡,但思玉人眸。

杯酒朦朧夜,笙蕭蕭瑟秋。

五載相思寂,三生春草幽。

本來是要寫五律,不過第四句實在不知咋寫才能既對仗又符合格律,想了一句“但思雙淚流”,覺得意境太差;“笙蕭蕭瑟秋”是拗,也不會救,鬱悶,改古風了。盼高手指點修改下。

錄完,始覺太爛太爛,尤其是第三首,因這首偶就放棄了再寫下去的打算了,年初的時候想參加甘棠詩友會跟大家學習一下,打了電話,最後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拿起筆來了。

(借放一張孫文然先生的畫在這裡)


煮婦日記本


寫七律的易和難

▶️ 七律的格式。七律是近體詩體裁,在寫作上非常講究格律。何為格律,即在規定格式內的富有音韻和音樂的的詩體。簡單講,有四種格式,分別是平入平收、平入仄收、仄入平收和仄入仄收。每句七字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同時還要講相粘。即兩聯之間相鄰的兩句,上一聯的下句與下一聯的上句之間,重音字的平仄相同。 然後就是押韻,即押《平水韻》同部的字。格式相對簡單一些,好比數學裡的公式,知道了公式,未必能推導解題,所以,寫七律難在對詩的意境的領略上。


七律的創作。七律的創作,在擬好題目的時候,要通盤設計一下所反映的事情交待到什麼程度,是以實寫實的方法,還是以鋪景渲染的手法。首先,寫作要有方法。著筆像拍攝電影一樣,是將鏡頭對準場面,由遠景拉近到物體或人物?還是將鏡頭由局部向推向廣闊的前景?這個思路必須是意在筆先。其次,寫作要有重點。這個重點可以理解為寫作的傾向性,即對事物的看法和立場。這個過程最忌拼句,說些遊離於主題的話,另外最忌堆積詞彙,比如寫一開發區的新建,才剛動工,一著筆就是“輝煌”,要說“輝煌”不是不成,要寫放到後面去,至少是個展望。再是,寫作要有情感。文學的力量在於綿裡藏針,在起初鋪景的基礎上,通過一些寫作手法,寫事物不直寫,而用襯托、渲染等方法去說,也就是用些比興的手法。通過以景色對比,來襯托感情上的共鳴。下面是一首介紹黑穀子的作品,略帶些註解,供大家一哂:



七 律

耀汗黑穀子 

祁連白雪倚雲流,

競日天開過沃州。

怎似千般非薄倖,

渾如萬種但徵求。

依隨黑土風吹草,

逐照黃花谷浪悠。

日轉銷魂香暗起,

餘霞有影付秋收。

—————

① 耀汗黑穀子:即“耀汗子”黑小米。
② “祁連――沃州”:耀汗子黑小米產自河西走廊祁連山下寒地黑土的生態種植地。
③ 怎似千般非薄倖:比喻以地域優勢展示於世,以勤勞供養於民。


④ 渾如萬種但徵求:指物質和精神上的追求。
⑤ 黃花:指秋天來到。穀穗悠:比喻收成有望,同時指以合作社形式所種植的農產品黑穀子的運行機制。

⑥ 付秋收:即成果和貢獻。


《三上詞話》作者,見人民網 2017.07.17


三上詞話作者


寫七律的難點主要是兩點。一是平仄。二是意境,其餘的對聯和押韻都不難。但也要經常訓煉。


手機用戶弘毅


現代人學寫七律這種古體格律詩,其難度首先在於一: 語言環境的極大改變和語言的表述方法的絕對不同,以及文字語言運用的受眾面的不同。古代詩詞源於民間歌詞和曲藝的藝術化發展和提高,其語言文字使用的侷限性和普遍性,與今天現代漢語的識字率,普通話的普及率以及對文學藝術的欣賞推廣能力有天壤之別,因而,古代格律詩主要是上層達官貴人和知識分子玩的遊戲,求雅不倡俗,曲高和寡為主,而今寫格律詩,再如此曲高和寡就會為人指責了;另外,唐詩產生的年代,以陝西官話為基礎發聲取韻,宋詞以河南中原官話為基礎發聲取韻,南渡後又發展在江南一代坊間,轉而以南方發聲為主,元曲以元大都北京方言發聲為主,而後來流傳的韻書,其成書的年代也以明清的韻書為主,這就造成了取韻混亂,難以一以慣之;二 ,古人以文章取仕,科舉考試為學習首要任務,作詩填詞也就成了必備的基本功,所以凡讀書人必定精熟,平仄格律瞭然於胸,詩詞歌賦隨口而出,而今人學之,只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所以倍覺難澀難懂難做。三,今人語言環境和風氣,以易聽易懂,直接清晰為主,之乎者也,典故出處必為人恥笑,應用到詩詞裡外行也難以明白接受,大的環境不容許不接受這種古詩詞的發展和普及,所以,諸多難點,是格律詩難於學,寫,倡導和普及的主要所在。四,格律詩詞所限定的字韻與今不同,共有五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與今四聲韻差距最大的在於入聲字難以區別,它包括了今天的四種聲韻許多字,是以古漢語發聲短促為特點,且古發聲中包含的一些唱腔發聲和方言發聲,今天的普通話這種特點不明顯,或者已經取消不用了,所以給依照原格律創作詩詞增加了許多困難。五,現在社會流行的是快餐式文化,易學易懂易聽悅耳,以直白通俗為主,沒有人為了寫詩填詞去細心反覆推敲一個字一個詞的應用和典故出處,用處不大的東西,與其難學,不如不學。


筆談偶拾


我是一名詩詞愛好者,由於文化平水有限,只讀了小學畢業,又從沒看過有關詩作書藉,對一些深奧文字理解不透,只能用一些簡單的常用字學寫,始終寫不出好的作品,讓人笑話。今天我也試寫一首七律,望朋友指正。

(七律 老年學詩)

古稀之輩學詩章,

練字溫書翰墨香。

不嘆春秋炎冷暖,

何愁冬夏暑寒涼。

巧尋妙句排平仄,

細找精文賦短長。

執筆塗鴉生樂趣,

心中充滿老來狂。


國哥33524587


詩是通過洗練的語言,嚴格的形式來表情達意。它不同如一般的散文,詩的語言比散文更集中更凝鍊,句式是整齊的,大致具有固定音節規律。毛主席說:“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欣賞和習作舊體詩,一定要懂得格律。

近體詩是到了唐朝才逐漸成為定式的。它的格律非常鮮明,也非常嚴格,主要表現在:一是韻腳有規律限制,以求其音韻的和諧,二是每句限定字數,以求其節奏的勻稱,三是每句講究平仄,以求聲調的鏗鏘,四是講究對仗,以求其語言的駢驪。這就是律詩要作好的難點。下面我們共同欣賞毛主席的七律詩,來品味其韻律和對仗。

《七律: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憐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首詩清楚的看出對仗工整,節奏,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等事長


同時隨伴著鮮明的靈魂要求性以及強烈的思想取向出處,如此七律詩就不是在臨摹和在繪畫。雖然個人創作的詩不一定能夠達到如此七律詩,但還是希望藉此能夠推薦個人創作的七律詩,並且同樣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和指評。


【日落殘秋】七律/東都有湘/平水韻

日落殘秋血色收,艱辛隨伴庶黎愁。

風中冷透心窩裡,雨後悲離故土憂。

遍地浮萍窮極處,陳詞濫調莫須休。

東方守望平凡敗,道破人生幾度求。


東都有湘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說過律詩的寫法,大意就是律詩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前後承接,對韻,中間兩個對子嗎?

是……我好像無以反駁,林黛玉說的對,她確實說出了律詩的基本寫法,才女就是才女啊,但是我認為律詩基本的寫法不難,難就難在如何把一首律詩寫好,就是寫的有深度,不求大師級,起碼質量要有保證啊。如果中間兩個工對,縱然達不到最高的境界,中間兩個流水對才能顯出功底。

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間兩個流水對“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才是經典,七律有流水對嗎?有,但是我想不起來了,因為太少,名師大家都很難做出七律的最高境界,我們普通人就更難做了。

說白了,就是七律字太多,還要對仗、對韻,所以不好對,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