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学楷书推荐从颜真卿入手的多,从柳公权入手可以吗?

扬子语


我想,肯定很多人不知道。

学习书法是从楷书入手还是从隶书入手?这是书法家比较在乎的一个问题。


柳公权《玄秘塔》局部

所以,是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好还是学习柳公权的书法好,这也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考虑?

这涉及学习书法的系统性和功利性的选择。

从学习书法的系统性来说,如果按照书法史的顺序来学习书法,那么,对于我们的书法素养和丰富的书法技巧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这样学习也是对的。


柳公权《玄秘塔》局部之二。

但是,系统学习,属于比较专业的学习,需要的时间当然也就更加长一些。

学习颜真卿好还是学习柳公权好,这里也有一些传统的功利色彩。

过去,一般认为颜真卿是忠臣,学习颜真卿的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忠节孝义和浩然正气。


颜真卿早年书法代表作《多宝塔》局部。

但是,从科学来说,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仅仅是一种法楷的选择罢了,怎么能说学习颜真卿书法与忠孝节义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宋代的奸臣蔡京就是学习颜真卿书法的,而且也很有成就。他在宋徽宗时代有人把他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并列为“宋四家”,但是,南宋以后,因为他的献媚和祸国殃民,就把他从“宋四家”中剔除出去,换上了蔡襄这个名字。学习颜真卿书法的蔡京,他有忠孝节义吗?

再说,唐代的四大楷书家,哪一个不是忠节孝义的良臣?

所以,直接学习柳公权与学习颜真卿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颜真卿盛年代表作《颜家庙碑》局部。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面貌的真正开创者,他的英雄事迹当然非常感人,他的书法,在唐代就引起重视,柳公权就是颜真卿的后代学生。

柳公权在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没有太大的创新,但是也有自己的面貌,因为他的字比颜真卿更加明快有力,突出了“骨”的味道,所以,后世称他们的书法为“颜筋柳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说,学习书法的初步入门,无论选什么帖都可以学习。

过去还有学习书法的一个功利色彩,那就是考试的卷面怎么好看,就学什么书法。所以,明清两代的学子,学习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的非常多。

今天,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任何一种字体,任何一家的书法都没有功利色彩的必要,但是要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因为,所有的书法基本是相通的,只要在一家的基础上打好书法的基本功,以后再改变学习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们学习书法,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和自己的喜爱最重要。

因为,我们基本告别了书法的实用时代。


千千千里马


先说说我的学书经历吧!

我十五岁开始学习书法。时间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完全没有任何目标,看见姐姐在练习,也想跟着练。她有一本柳体写的字帖。但是,别说是练,她连看都不给我看。没办法,不给我,我也不希罕。找来一些报纸,照着报纸上的标题练。基本上,写的不成样子。为什么?因为报纸上的字体并不统一,只是按着自己认为好看的字去写。虽然字沒写出样子,却增添了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姐姐也许是被我的热情感动,还是她失去了练字的兴趣。把那本柳体字帖赏赐了我。我如获至宝,满心欢喜的拿起来就练。然而,就在一下笔的那一秒,所有的兴奋劲全都烟消云散,怎么写都不能够写出和字帖沾边的样子。心灰意冷之际,听大人们说,只要对着字帖写,就能写好。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书法中的每个笔画,有起笔,运笔,收笔。起笔的角度,用力的大小,折转的分寸,直接决定了这个笔画的成败。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只是照葫芦画瓢般的描摹。跌跌撞撞的一直坚持着。……

欧颜柳赵,作为公认的楷书四大家,无论选择谁做为入门基础学习,都不会有任何问题。而在学习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些书写法则方面的常识。不要着急拿起笔来就开写。没有方法,练谁的都写不好。

现在的学生条件相当的方便,各种书体的教学视频,打开电脑,应有尽有。只需要多听人讲解,耐心的看示范。不出百日,就能大体掌握基本知识。如果你想以柳体为入门学习,陈忠建的柳体讲座非常不错。你可以参考练习。



古代著名书法家,每一个都足以让我们学习取法。这一点上不必心存疑虑。选你喜欢的书体学习就好。

大家对于柳体字是否适合入门学习?把你的看法写在留言处。我们一起来讨论。


子衿书法


1.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学习楷书推荐从颜真卿入手的多,从柳公权入手可以吗?我认为完全可以。不仅可以从柳公权入手,从欧阳询入手也是可以的,这完全取决于初学者的爱好兴趣,对于初学者而言必须要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学习,因为喜欢,所以有兴趣学好。例如我就是直接把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作为入门的法帖。



2.那么为什么推荐从颜真卿入手楷书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经验之谈。古人讲“初学书法,应从颜柳入手,赵字不宜,欧字如入汪洋大海,茫然不知所向。”受前辈书家或者老师的影响选择从颜真卿入手,当然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不表示从其他书体入门不可以。


3.第二个原因是颜真卿楷书的点画,相对粗重,饱满,雄强。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基本笔画,掌握用笔的技巧。而欧体和柳体相对笔画瘦一点,如果没有功力很难写好,赵体字又无工楷,点画带有行书笔意,学不好则会出现无筋无骨的情况。相比之下,颜体更加适合初学者入门。

4.第三个原因则是颜体的结构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同样在方格里面写同一个字,颜体在格中的形体较大,练习好颜体中楷的同时也可以练习大楷。另外颜体结体相对于平正。古人讲“初学分布,务求平正,复追险绝。”而欧体字以险绝著称,柳体瘦硬,对于初学者从颜真卿入手练习结构也是非常合适的。



所以,虽然从颜真卿入手有很多优点,但是从其他书体入门也是可以的。只要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体,勤加练习就能写好书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清涵书法


学习楷书建议看自已的个性与喜好。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已喜欢哪种风格,自己是哪种个性,就选哪种。别人的意见,带有别人的影子,只能供参考。

欧,正规、清劲、精致。

颜,大气、古拙、苍肥。

柳,瘦削、倔强、精神。

赵,潇洒、自然、超脱。

俗话说,字如其人。建议选适合自己个性、对自己胃口的。您不是那种个性,字练起来,就会内心别扭,坚持不下去。故:听听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吧 ,所有人的意见,只能做参考。


如果确定好了, 建议盯住一本字帖练。

先用透明纸,用铅笔双勾,这样,字帖的字就“下载”到自我手中了。自造母版。

再用透明塑板(如包装盒上的)画“米”字线,套在字帖的字上,看看:字的重心、笔画空间位置、比例(左右结构、上下结构、长短比例、点线、粗细、实虚比例等)、大小与厚薄、造型(疏密、穿插等)。

再背母版。再填墨双勾(一次填对为合格,添墨为不合格,表示:笔法、字法都不熟)。再背默字用母版套,看是否形似。

先把字写死,形似。

再把字写活,神似。

再把字写变,出帖。有我。


urna风之度0


柳楷是大家比较喜欢的字体,结字端严,笔力挺劲,有清刚雅正之气。可能因为柳字融颜、欧之长而创,所以一些人认为应先学颜再学柳。但笔者认为,先从哪家入手都不错,关键要掌握字体的特点。

柳字的用笔特征是什么?

一、由于颜书以丰筋胜,柳书以骨力胜,世人皆以“颜筋柳骨”并称。同时也正因为 此,一般初学柳字的人,往往过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书于劲健之外,尚富 有丰腴妍润的一面,而将柳字临写得过分枯瘦,这一点必须加以留意。

二、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用的,“方笔”指在起笔和收笔处笔画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 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下落笔(这叫做欲横先竖),再转锋向右行笔;收笔时用 “回锋收笔”。如写竖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右横落笔(叫做欲竖先横),再 转锋向下力行。

圆笔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行笔不折不顿, 写到尽处,一住即收,无有折锋痕迹。这样用笔,称为“圆笔”。柳体圆笔点画,格外显 得丰润而圆浑。

柳字结构上的特点,可在临习时认真体会、总结。

练习柳字时要注意,因为柳字太完美,故不易消化,学柳不当,十有八九易滑入露骨之弊,这是要克服的。

头条号千年兰亭有很多书法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阅读!


千年兰亭


学楷书从柳公权入手可以吗?柳体字所流传的碑帖没有大字,如果学习写中小楷字,是可以从柳体楷书入手;如果目标想写大楷或榜书,还是学习颜体楷书较好。就是柳体字比较适用于小中楷字的学习。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4岁时所书成熟的代表作。柳体兼取欧体之方,颜体之圆,下笔干净利落,笔力遒劲峻拔,结构严谨、中宫紧密、舒朗开阔、清劲方正的风采,布局有列横不太齐。世有“颜筋柳骨”之称,柳与欧、颜齐名,与赵体合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的小楷作品。柳体所流传碑帖字样变化不大,结体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中宫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面目,喜欢的可以选一贴作小中楷书的临习。只是其字体笔画棱角分明、骨节分明,初学者很难掌握与学习好。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的早期代表作。此碑点画丰腴,用笔劲健,结字茂密、严谨,体势端庄,横细竖粗对比强烈,为初学者的最佳范本,学习者众多,可写小亦可写成大字。

颜体的“永”字。

“元旦快乐”颜体与柳体的对比。

颜体楷书在春联上的应用(横画明显加粗如柳体横)。

柳体字是我的入门字体,颜体多宝塔碑是现在正在学习中,应用在如对联或匾额上的大字,还是颜体字较柳体字好,这就是我多年的学书经验。

“学为所用”,学颜体比学柳体较容易,选颜或选柳作为入手字体都是不错的选择!


使志安宁之秋


关于初学书法从哪家入手,我从过去的文章中涉及过。正书(篆、隶、楷)中,很多都可选择。柳体当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除了柳体,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赵孟頫等都可选择,甚至魏碑,如《张猛龙碑》、《龙门造像》、《张玄墓志》等也可初学。我们选择哪种书体,应凭个人喜好。

但是,无论我们选择哪种书体,都应避免一些常见错误。

学欧体:欧体最适合初学,用笔近乎完美,结字严谨险绝。

但学欧需注意:一、易入板滞一路,所以学欧一定要格外注意用笔的灵活性与连贯性。二、切莫抹杀其结字险绝的特征,这一点要多从字帖中总结。
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


学颜柳:“颜筋柳骨”点明了颜柳的用笔特征,颜柳以筋骨未能,初学颜柳自然笔力不弱。

但学颜柳需注意:颜柳用笔(如折笔、钩划等)多装饰性意味、少自然。所以,向行书过度难度较大。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学虞体:虞世南楷书从王羲之出,具中庸之美,温文尔雅,初学虞体亦是很不错的选择。

但学虞体需注意:虞体特征可称为“无风格的风格”,极难把握。这是其一,虞体用笔内含势劲,初学者不易把握,易入柔媚一路。这是其二。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

学褚体:褚体是唐楷中的优生子。用笔极富弹性,粗细对比强烈,学好褚体,线条遒劲,极具质感。

但学褚体需注意:正因褚体线条纤细重弹性,若学不好,易如纤弱一路。
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可见褚体弹性

学魏碑:魏碑楷法虽未琛成熟,但笔力雄厚,结字绕有趣味,若喜魏碑风格,同样是很不错的选择。

但学魏碑需注意:魏碑如孩童期的楷书,用笔如刀削斧凿,切莫为模仿而失去书写性,得不偿失。
《龙门二十品》之《牛橛造像》


古风书法


学柳也可以,但比颜体入门难。

颜体易的其形,柳体难在得其骨和那种清刚中略有一丝的劲媚之气的准确把握。为什么呢?



颜真卿的书法之所以多把他作为初学,主要是因为特征明显,比较容易把握其形。还有一个原因是颜真卿的书法在当时曾被作为学习书法的教材,即“干禄”字。


其实,颜真卿的字学至见其精神也很干难,特别是颜真卿晚以篆意融入真书,使其书法有了金石气,并独辟蹊径,一改初唐士人风靡追崇二王之积习,形成雄健豪放书风,后世书家多以为可与羲、献旧体抗衡的书法。

还有其行书《祭侄文稿》更被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学到位也不易。

我们知道,柳公权的书法以《玄秘塔》为最。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于净利落,引筋入骨,寓敦厚于清刚之内”,是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楷书范本之一。米芾称其“如深山道士修练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虚舟题跋》里也说:《元(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允为柳书合作。”但也有不同意见 ,明赵岖《石墨镌华》里就说:“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源出鲁公而多疏,此碑是甚尤畫者”柳公权还有《神策军碑》,后入人评价也非常高,称此碑乃诚悬晚年作品,精炼苍劲,风神整峻。在者,由于石碑在驻军禁地,不能任意椎拓,故笔画完好,锋棱如新。



学柳公权的书法就难在那种清刚之气的入神把握。我的建议初学不易学柳,但学柳学到位的话,有两个非常大的优点,一是书法骨力方面不会弱;二是书法的结构因其中宫紧凑会使的你的书法字的结构不疏散而易精神团聚。

还有一个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善学,善学者无不如意。




翰墨书道




我学写字就是从柳公权入手的,后来尽管我为单位写了好多年标语都用的柳字,柳字也确实适合榜书,但又感觉柳字很难学,并觉得从柳字入手是错误的选择。我后悔没有从颜字入手。

现在我把我当年写在柳字字帖上的打油诗录在这里,供你参考。

我悟柳字宜榜书

横不平来竖长舒

点画狼藉满纸伸

横竖皆不能尽意

骨瘦如柴无血肉

钩又鈍来捺无韵

……

壬午冬戏作

现在对书法的理解更深入了,觉得当年这首打油诗有问题,对柳字的认识很肤浅,甚至错误,但在这里不便详细地说了。总而言之,柳字既然和颜字并列,是有它的道理的,只是我们初学的的时候,没有理论水平和实践体会去认识它的高妙伟大罢了。

柳字很难学,很不容易理解认识,很不容易见进步。


大悔忆智冰


柳公权《玄秘塔碑》

楼主的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其实是学习书法中许多人会遇到的问题。其实在中国书法漫长的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字体的演变是很奇妙的,从甲骨文大篆到秦代李斯的小篆再到后来隶书、章草、草书以及楷书的发展史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功用的要求之外,实用性其实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主线。

  《神策军碑》

而楷书在篆书、隶书、行书、草书之后最晚成形的一个字体,在唐代可谓是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就像是魏晋时期的环境下诞生了王羲之独有的行书风格一样,就像是清代著名的画家石涛总结的那样,“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特点。唐朝的尚法使得楷书的书写完全定型,这也使得楷书称为所有字体中最有规矩、也看似最好把握的一种字体。因此,在后世甚至当今的中小学的教学中,楷书特别是颜体绝对是学习书法最为直接、常见的一种方式。

柳公权《金刚经》 (选页)法国巴黎博物院藏

但其实在古人的总结中,楷书不仅仅只有颜体,北魏时期的墓志、造像等都可以借鉴,但毕竟从官方和文人情面上来说,唐代之后楷书才渐渐进入到文人士大夫的书写的领域,使得这一字体渐渐进入官方的领域,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被后世称为“楷书四大家”,其实这里面无论是谁的楷书都可以很好的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后世一直将颜真卿和柳公权称为“颜筋柳骨”,这句话很直白的说出了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不同之处,即便如此,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还是有很大的共同点,所以说,学习开始,无论颜真卿还是柳公权都是很好的入手的字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