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餘桂元為什麼要在2017年《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刪除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英雄?

火星的孩子521


1

前段時間中華民族史上的兩位大英雄衛青和霍去病強勢地上了一次頭條,內容卻是說這兩位歷史人物被初中歷史教材刪除了。當下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在各網友口誅筆伐的抗議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終於也做出了回應,會在中小學的教科書中補充衛青霍去病等人的內容,這才平息了一陣風波。

島主以為,刪除這兩位人物的事蹟,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說,都是匪夷所思的。英雄人物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自然是必不可少。有句話叫“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有英雄而不知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尤其是像衛青這種經典的逆襲勵志的建下曠世功業青史留名的典範,更應該銘記於心,向其看齊。

衛青的出身,可謂是卑微如塵埃了。衛青的母親衛媼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府上的一個下人。這也就罷了,衛青卻還是衛媼與公主府上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所生的私生子,奴僕的私生子,這地位已經低到島主都不知該如何形容。

少年時期衛青的經歷是極慘的,在生父家中被驅使牧羊,還要被其家人欺辱。悲慘的經歷並沒有擊垮衛青,反而磨鍊了其堅韌不拔的意志。成年之後的衛青回到母親身邊,在平陽公主府上做了一名騎奴。

歷朝歷代很多文人士大夫對衛青的評價頗有微詞,便是由於衛青出身低賤,是靠裙帶關係上的位。有一說一,衛青能夠被髮掘,確實是靠他同母異父的姐姐衛子夫。

平陽公主平日裡喜歡在家裡搞一些歌舞宴會,其目的給漢武帝牽繩搭線,介紹一些美女。接著便如那首《傳奇》所唱一樣: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歌女衛子夫憑藉其超凡脫俗的氣質,在百花叢中脫穎而出,被漢武帝看上了。

衛子夫入宮後,衛青也得以擺脫奴僕身份,混了個小差事噹噹。當時的皇后,就是那個金屋藏嬌的陳阿嬌。太美的承諾往往是因為太年輕,當年孩童時期的漢武帝許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諾言,隨著衛子夫專寵也早已拋到腦後了。

驕縱任性的陳皇后出於妒忌,便派人去逮捕衛青,欲以加害。這個陳皇后的腦回路島主確實是沒看懂,你說你妒忌衛子夫,幹嘛突發奇想去害她同母異父的弟弟?

這一次莫名其妙的危機,衛青在同僚的幫助下逃過一劫。因禍得福的是,在漢武帝知道此事後,衛青就正式出名了,漢武帝愛屋及烏,衛青的官職連升數級,得以在皇帝身邊任職。

2

歷史上對於外戚這一特殊派別都是存在偏見的,外戚幹權亂政的故事也是屢見不鮮。我們現如今一想到走後門上位的人,第一反應也是無能與禍害。但衛青卻恰恰是其中的另類,沒有金剛鑽,你敢攬這個瓷器活?衛青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史上最強戰力外戚,打了所有人的臉。

年輕時期的漢武帝心懷鴻鵠之志,面對漢朝的心腹大患匈奴,不想再靠送女人和金錢來換取和平,而是有意以武力取勝,開疆拓土。當然漢武帝雖有心思,但漢朝多年來對匈奴敗多勝少,都已形成了恐匈症,滿朝文武早已習慣了修生養息和委曲求全,年輕的漢武帝沒有得到有力的支持,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而衛青的出現,恰如久旱逢甘露,給苦於無人交流的漢武帝吃了一顆定心丸。如果你認為漢武帝只是為了討好衛子夫,而派小舅子去打仗,實在太貶低這一代雄主了。衛青不是靠著諂媚與手段留在漢武帝身邊的,而是他與漢武帝一樣,有著一顆堅定的驅逐匈奴,光耀大漢的決心。

衛青多次建言獻策,提出了出擊匈奴的戰略構想。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

光說不練假把式,衛青之所以能夠位極人臣,都是戰場上一刀一槍拼下來的。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出四路大軍各領一萬騎兵征伐匈奴,這是衛青的首戰,領一路軍兵出上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其餘三路大軍,包括飛將軍李廣在內兩路戰敗,一路無功而返。而只有衛青膽大心細,深入敵後,突襲了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凱旋而歸。

所以說王昌齡《出塞》中那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自古以來被認為是在指飛將軍李廣,可見這個答案是不全面的,龍城作為衛青的成名戰,此句應該是指他們兩人。

這龍城奇襲一戰別看戰果不大,卻是意義非凡。這是漢朝對匈奴反擊戰的首場勝利,就好比國足踢贏了巴西一樣,打破了一直籠罩在大漢臣民間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衛青首創的這種千里奔襲深入敵後的作戰方法更是讓漢朝找到了打敗匈奴的制勝法寶,就說日後把這個戰法發揚光大的,就是衛青的外甥,另一位曠世天才霍去病,這個咱們下一篇文章再細說。

衛青之後數次征戰匈奴,屢有戰功,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至於作戰的詳細過程倒是沒什麼好描述的。太史公對於衛青不是很待見,記載都相當平淡。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出衛青在戰場上的大局觀和大智慧。

衛青以戰養戰的策略,讓漢軍遠征的過程中可以免除後顧之憂。取得勝利後,大量捕獲匈奴的牛馬牲口,摧毀生產用品,給匈奴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漢對匈奴的優勢越滾越大。終於在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中,衛青與霍去病合力出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破匈奴主力,徹底擊垮了匈奴。

其實漠北之戰說起來也相當驚險,出征前衛青與霍去病各領五萬大軍,當時商議是將精英部隊撥給霍去病,讓他去打匈奴單于主力,而衛青去對付右賢王等餘部。沒想到這兩位軍事天才卻被匈奴一個小俘虜擺了一道,提供了一個錯誤的情報,讓兩位主帥臨時改變了路線。

衛青西出定襄一千多里後卻碰上了單于的主力,戰場瞬息萬變,容不得驚慌失措,衛青立刻冷靜地指揮作戰。以戰車保騎兵排列陣勢與匈奴對峙。當時還趕上大風沙,兩軍互相看不見對方,衛青軍訓練有素,指揮得當,在混亂的情況下依舊形成左右包夾之勢。

匈奴單于見勢不妙,只能率小股騎兵突圍,衛青大軍與匈奴主力廝殺,殲敵一萬九千餘人。這一仗怎麼說呢,單于跑了,漢軍自身也損失很大,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結果,不過有許多客觀因素,一方面情報有誤,風沙密佈,還加上個李廣迷

路,衛青在這種不利局面下依舊取得勝利,更是不容易。

3

除開行軍打仗,衛青在為人處事方面也十分值得稱道。衛青戰功赫赫,被漢武帝任命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位極人臣,三個兒子雖無功,也相繼被封侯。衛青卻堅決要求撤回兒子們的封賞,轉而為與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校尉們求賞,可見其人品之高尚。

而且衛青雖位高權重,但虛心低調異常,從不拉幫結派,也不願與士大夫結交,這估計士大夫階層不待見的衛青的原因之一。衛青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堪稱人臣的楷模。

關於衛青的愛情故事也值得一提,他的夫人正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的前半生是相當不幸的,第一任丈夫病逝,第二任丈夫偷情畏罪自殺。原本暗無天日的生活,直到大英雄衛青駕著七彩祥雲的王者歸來,才再次看到曙光。

為什麼說王者歸來呢?我們知道衛青當年是平陽公主家的騎奴,完全可以腦補出一幕浪漫的愛情故事。小時候的衛青在生父家飽受折磨,自從入了平陽公主家,遇見了溫柔善良的公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他才再次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衛青知道自己地位卑賤,與尊貴公主有天壤之別,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守護公主。也因此衛青倍加努力,騎馬練劍,研習兵法,希望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再以全新的姿態來面對公主。

衛青和平陽公主的婚姻生活,雖沒記載,但想必是相敬如賓甜蜜美滿的,從平陽公主臨終前主動要求與衛青合葬可見一斑。說個有意思的事,衛子夫被立為了皇后,

衛青這婚一結,衛青和漢武帝就互為小舅子和姐夫,還好有這層君臣關係在,不然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

俗話說人無完人,但島主縱觀衛青的一生,實在找不到什麼黑點。實在要扒出身裙帶關係什麼的就太low了。衛青的能力和人品都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從無所有的小人物,逆襲為功蓋千秋的大英雄,他不應埋沒在浩瀚的史海中。

李廣:一代名將李廣為何終身難封侯?這幾個缺陷讓其難以功成名就


軲轆島


這個問題其實質是個人私見僭越公權力使得錯誤被放大的問題。

事實上,無論出於什麼史觀,在學術層面探討是不是民族英雄等等個人覺得並沒有什麼可指摘的,我知道如果有人認為國內民族戰爭中的英雄人物不是民族英雄在頭條受眾這裡很容易招罵,但我還是支持這樣的探討,也相信很多學者本心無他。

但是,如果在現行教科書統一編寫審定的制度框架下,有關的內容推出或改變需要慎之又慎,甚至不妨保持謙抑的態度,寧可穩健一些。

因此,餘桂元等人在學術界和公眾認知沒有相對統一的共識的情況,將某些所謂的新穎觀點在教科書中落地,我們不誅心去追究其想法,但是至少在技術上是錯誤的,在程序上是不當的。

這和餘桂元等人的過度行政化、官僚化有關,很多時候,自己的顢頇自負和頤指氣使,可能自己都不會意識到。

調研活動搞出欽差蒞臨的趕腳,這都什麼玩意兒?!


談古論金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無非是公正的分析和看待歷史人物。

那麼什麼才是公平的評價和看待歷史人物呢?那就是回到歷史現場和歷史的原點來分析當時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

如果因為今天漢朝時 衛青霍去病對抗的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現在是中國人民的一部分,就說這只是內戰,這些人不是民族英雄是不公平的。

那麼如果哪一天地球上所有國家都合併成了一個國家,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要在歷史上把抗戰的英雄認為不是民族英雄呢?



脫離歷史大背景來看待和評價歷史 人物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體現。

在最早的人類歷史上,中華人類的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相互之間都爆發過戰爭,炎帝戰敗被併入了黃帝一族中,蚩尤一族則退到了大西南,成為三苗人的先人。

他們都是人類歷史上的英雄,而黃帝和炎帝被稱為是人類的始祖,合稱炎黃二帝,我們中國人也成了炎黃子孫。



那麼蚩尤的後人們又處在什麼樣的歷史地位呢?

蚩尤生活在黃河下游,因為水源問題受到上游黃帝的不合理安排,雙方才爆發了戰爭,最終蚩尤戰敗。

如果許多 中國人知道了這個歷史事實,又打算如何評價黃帝呢?



作為歷史學家,作為國家教材的編訂一方,要有正確的歷史觀,要引導中國人能理客觀 的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並給出正確的評價。

而不是自己關起門來,站在現在的歷史背景下,用現代觀點去評價歷史人物。如果是這樣就會笑死不少人。

那麼歷史上,就沒有一個偉大人物,到處都是缺點無數、思想錯誤和胡作非為的人物,就算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的人物也很難得到高度的評價。


新知傳習閣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歷史,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要知道,從華夏民族開始興起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就一直都是華夏民族的大敵,這兩者之間絕對不是什麼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是兩個民族之間你死我活的舉族之戰。

當初的匈奴人會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麼?根本就不會,這是因為匈奴人遊牧民族,他們的風俗習慣,意識形態與農耕民族的漢族截然不同,這根本就是兩個文明形態,所以匈奴人怎麼可能會認可漢族的意識形態和文明特徵?

所以匈奴人入侵中原,從歷史角度上來講,就是完完全全的外地入侵,而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也絕對是抵禦外來敵人的入侵。不然的話,五代十國裡北方漢人被少數民族屠戮殆盡的事件早就在漢朝上演了。

我不知道餘桂元為什麼會將匈奴人也納入到中華民族的一員之中,因為中國56個民族裡並沒有匈奴族,只不過是因為匈奴人在歷史上盤踞的地方,在今天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罷了。

但是中國今天的領土和漢朝的時候是一樣的麼?如果不是我們歷代祖先砥礪奮進,用生命和熱血打下了這些疆土,恐怕我們中華民族早已不復存在。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敬奉給餘桂元先生:“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歷史,這個眼光實在是一個大問題!”


落下m


對於刪除的原因,相關部門並未給出解釋,只是後來回應調整到高中教材中去。

對於餘桂元的所謂歷史觀則大有討論的必要。


衛青與霍去病是抗擊匈奴的英雄人物,匈奴是已經消失的古代民族,其活動區域包括中國的北方草原,但也有更大的部分不在現今的中國版圖之內,所以衛、霍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這裡的民族不但是漢民族也是中華民族。

同樣道理,金國和遼國分別是已經消失的女真族和契丹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抗金的岳飛和抗遼的楊家將也是抵禦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這裡應該指出雖然女真族和後來的滿族有淵源,但二者不可劃等號,他們是不同的兩個民族。如果認為女真即滿,就像把華夏族等同於漢族,把羌族等同於藏族,把英吉利等同於美利堅一樣荒謬。


那麼對於未消失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戰爭,比如蒙古滅宋和滿清入主中原又該如何認識呢?

蒙古一度完全融入中國,此情況下蒙古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但現在外蒙獨立,蒙古史部分屬於中國。蒙古族也是現代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所以對這段歷史,應該客觀加以介紹。也可以認為是中國內部戰爭,但是應該看到蒙古是發動侵略的一方,文天祥仍然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
對於明亡清興,雖然在滿族和漢族之間展開,但滿民族人口和地域今天完全屬於中國,所以那場戰爭毫無爭議屬於中國內部戰爭。滿族入關之前和漢族的融合就已經開始,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明朝任命的官吏,最後也在為明效力過程中被"誤殺"。所以這一階段歷史戰爭不存在正義和非正義之分,而只能以事件本身的是非而論,如明王朝曾經對滿族的民族壓迫和滿清在中原地區對於漢族百姓的屠殺都是應該受到譴責和批判的。


都城歲月


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yu桂元先生回答了下列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注:以下問題均是“假設”,切切!)問題1:一yu姓男子,在一女子未同意的情況下,與之強呃行發生性關呃系。請問,該yu姓男子的行為是否構成強呃奸?問題2:此次事件,意外誕生了一新生命(注:此新生命後被命名為yu桂元,此為後話)。請問:此新生命是否算是野呃種?問題3:yu姓男子刑滿出獄後,誠心悔過,全力照顧被害女子,日久生情,遂結秦晉之好(yu桂元先生此時方得正式命名)。請問:問題1中的行為是否還是強呃奸?問題4:此後yu桂元先生是否還算是野呃種?(再次申明:以上情節均為假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醉袖


即然不斷有人來論戰,我覺得我應該把道理說得更有說服力一些,不過這樣一來,文字恐怕就要長一些了,請大家耐心看下去。

其實道理很簡單,兩條:首先(今天的)中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其二是漢族是融合民族,而且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民族大融合。

首先(今天的)中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不僅有漢族,還有滿族,藏族,回族,壯族等其他民族,漢族固然有十億多人,但其他民族也有幾億人,少數民族其實不少。

我們不能只從漢族的角度出發,搞皇漢思想,漢族沙文主義(注:即以本民族為中心,征服奴役其他民族)。當然少數民族也不能有這種思想。各民族應該平等和協相處,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完整。(說不定將來五十六個民族又會融合成一個民族呢。)

同理,對待中國的歷史,我們態度也是一樣,因為中國的歷史也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所以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歷史。漢民族有輝煌的歷史,藏族,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也有他們引以為驕傲的歷史。

大家都同屬於中華民族,共同組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其二,就漢族自身來說,漢族是個融合民族。(其實少數民族基本也是融合民族。)

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從未間斷,其中更有幾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分別是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

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漢族漢人,決不能簡單把今天的漢族等同於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漢人,反之也不能簡單把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漢人等同於今天的漢族。

很多人悲天憫人,覺得歷史上有些特殊時期,比如魏晉南北朝間的五胡亂華,胡人大規模進入北方中原,當時漢人被胡人政權統治甚至欺壓,覺得義憤填膺,非要替當時的漢人討公道,譴責胡人。甚至有人認為這種所謂民族融合是屈辱的融合,要大力反對抨擊。

這就犯了我上面所說的簡單等同的錯誤。

今天的漢族人是歷史上很多民族融合下的後人,根本不存在什麼純血漢人。這個結果我們除了接受,沒得選擇。

如果歷史學者康某紀某在電視上公開講“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只剩一百萬”是真,那後來北方几千萬人漢人,他們是誰的後代?今天北方大多數漢人是誰的後代?皇漢們,拜託你們動動腦子。

下面說說漢匈是什麼回事。

首先說漢朝這邊,從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到信史的夏商周,最後秦結束戰國,在地理上統一,到漢進一步完成心理上的統一。這是漢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匈奴這邊,直到公元前3世紀秦朝,才見諸中國史籍記載,匈奴是對當時北方異族的一個統稱。

關於匈奴的起源可說是千古之謎,有說是黃帝后裔的,有說是夏朝後裔的,我覺得都有可能。就算匈奴不是炎黃後裔,也不影響後來匈奴人部分融入漢族的歷史事實。

戰國時期秦趙燕紛紛向北大力發展擴張,大修長城,阻止匈奴南下(過冬),嚴重擠壓了匈奴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長城也將匈奴隔離在中原先進文明之外了。

秦統一六國之時,匈奴也差不多統一了草原,這不一定是巧合,可能是匈奴鬥爭的需要。

秦末農民起義,用來防備北方匈奴的長城兵團被迫內調,結果被項羽破釜沉舟所滅,匈奴就趁機又佔領河套,直到漢武帝時,漢朝才再次奪回河套。

河套地區是漢匈或中原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爭奪的焦點,也可以說是雙方的勝負手。匈奴丟了河套不能南下,一個寒冬,就有滅族的危險。而漢朝若沒了河套,就擔心匈奴會以河套為進攻基地,南下搶掠,讓漢朝江山坐不穩。這成為一個死結,除非像後世唐遼金元清,疆域把北方草原都包進去,大家成為一個國家,這個問題才能消除。

民族融合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才會遇到的問題,而我們的古人恰好很好的處理了它。

我們古人有一套獨特的民族認同方法。很多單一民族靠血緣來認同民族,而我們是靠文化或文明來進行民族認同。

不同血緣的人,只要你認同華夏文明,你就是華夏民族的一員;相反,就算你的血緣出自華夏,如果你不認同華夏文化,那你也是個夷人。

今天回頭看歷史,漢朝和匈奴都是中國的組成部分,漢匈戰爭實為內戰,漢朝人匈奴人都是今天漢族人的祖先,所以把衛青霍去病繼續稱為民族英雄不適當,對已經融入漢族消亡了的匈奴也不公平。

包括後來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在中國歷史上內戰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不再冠以民族英雄,也是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融合的高度決定的。


滴水載舟


因為他的歷史觀出了問題。而且這問題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一群人的。

他的觀點也根本不是什麼“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恰恰相反,是機械的、非歷史的觀點。

餘桂元歷史觀的邏輯是: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漢族和少數民族組成的大民族。而只要歷史上曾部分或全部生活在現在中國領土範圍內的民族,除漢族外,就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他們與漢族建立的各王朝之間的戰爭也就都是中國的內戰。

這種觀點是一種典型的僵化、靜止的看問題的方式。不錯,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也是由漢族和眾多少數民族組成的。這沒有問題。但是,中國現在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等於中國歷史上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現在是由56個民族組成,不等於歷史上也是。中國這個國家有一個逐步建立,發展壯大的過程,不可能這個國家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多民族的,不可能中國第一天成立時就由今天這些民族組成。

歷史上的中國的組成結構必定是和今天不一樣的。現在的5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平等的中國是1949年才建立的,歷史上的中國並不是這樣的。所以現在是中國的一個組成民族的民族,歷史上可能並不是中國的民族。現在不是中國的組成民族的民族,歷史上可能曾經是中國的一個民族。

歷史上的越南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古代越南人是當時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中國具體由哪些民族組成,是動態的,變化的。歷史上各個民族,除了漢族作為建立中國的民族,是一開始就是中國的民族以外,其他民族是在後來的歷史演變中逐漸加入中國的。這包括了有些民族曾經是以入侵者的身份與中國發生聯繫的。

所以,反抗歷史上曾經侵略中國的人的英雄,當然就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哪怕這些入侵者的後代後來加入了中國,也並不能改變這一點。

用機械的觀點看問題,就會導致“1840年以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打了幾千年的內戰”的笑話。此外,如果未來有一天日本被中國吞併,是不是抗日戰爭也變成內戰了?

因此,衛青、霍去病、岳飛,無疑就是中國的民族英雄。這並不是說歷史上的中國=漢族的,歷史上的中國也是多民族的,也存在當時的中國少數民族出身的傑出人物,比如,明朝的滿桂(蒙古人),宋朝的李顯忠(党項人),唐代李光弼(契丹人),契苾何力(突厥人)等。






談史說事


看了眾多回答,我不知大家是真傻還是裝傻,這次文科教材迴歸統編教材之初大家是一片叫好啊,現在又說這些話豈非自相矛盾?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國家意志,不是哪個領導的個人意志,至於教材編寫者在其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很是個問題。在這次國編教材編寫過程中,國家專門成立了文科教材審定小組,由中央各部委負責人組成,如果真是像大家所說,那這個教材是如何通過各位高級幹部的審查的?

關於民族英雄的範圍之爭實際最早是鐵骨錚錚郭沫若提出來的,郭認為現在的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歷史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戰爭是民族內部矛盾,因此不能用民族英雄稱呼民族戰爭中的英雄人物。

也不能說郭說的全無道理,但歷史定性是複雜的,學界爭論可以放到大學,中小學應保持社會的教一致的認識或傳統認識,避免爭議性的提法。


彈道無痕007


一個昏了腦袋的東西,不配當主編。以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為由來刪除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的傑出人物,這是你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歷史的問題,存在嚴重的歷史錯誤觀,而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根本扯不上邊。想想當時漢朝、宋朝、明朝的國家實際情況,這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存亡之戰,保家衛國是每個當時人的心聲和應有的責任。按照姓餘的邏輯,當時人如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那還打仗幹麼,直接和平統一便了,就不會存在戰爭之說了。按照姓餘的邏輯,將來某一天,日本也被融入中國國土之後,現在我們所歌頌的抗日英雄也應排除在歷史之外了,當世界大同了,就沒有英雄之說了,多麼謊謬的說法,真是貽笑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