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水滸後傳,此人實力完爆盧俊義?宋江老巢被他霸氣攻陷

之前,都頭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一百二十回,徐槐成功請出徐和出山相助,並機緣巧合地得到了梁山地圖,開啟了攻打梁山大寨之旅。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一回“六六隊大攻水泊,三三陣迅掃頭關”,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戴宗回到山寨告知濮州前往東京的各處將弱兵微,大有可圖,但得知梁山被徐槐打敗後,大吃一驚,又去宋江、吳用處報知消息。第二年春天,盧俊義病癒,與眾人商議攻打鄆城報仇,沒想到徐槐統帥曹州全府官兵搶先來攻打梁山泊,盧俊義等認為梁山泊是天險,官軍不足慮,於是派童威、童猛等前去迎敵,沒想到徐槐把軍馬分成三十六隊,陸軍、水軍並列,水軍放火燒蘆葦、陸軍用土填水泊,梁山兵馬失利,童威、童猛等均戰死,盧俊義親自引軍交戰也被打敗,只好退入頭關。徐槐等奪取水泊後,商議攻打頭關,徐槐早已得知梁山有一坎離谷,直通頭關之內,韋揚隱和李宗湯先後前去探路,終於把坎離谷的路徑摸清。徐槐於是從鄆城調顏樹德前來,正面攻打頭關,卻令韋揚隱、李宗湯引兵從坎離谷悄悄進去梁山頭關內部,裡應外合,成功襲取頭關,盧俊義等只得退守二關,並將消息報知宋江。宋江慌忙從泰安返回梁山,並讓戴宗到新泰請吳用回來商議破敵之策。

水滸後傳,此人實力完爆盧俊義?宋江老巢被他霸氣攻陷

(上海古籍出版社《蕩寇志》封面插圖:六六隊大攻水泊)

都頭曰:本書從第七十一回開始,到此回前已經寫過了整整五十回,梁山在與官軍的多次較量中雖然頻頻失利,但是梁山大寨從未受到過嚴峻威脅。而本回中作者安排徐槐等接連奪取了梁山水泊和頭關險隘,無疑在梁山的心臟上插了一把尖刀。讀者讀到這裡,應該已經預料到了,梁山距離滅亡正式進入了倒計時,表面上梁山雖然還有濮州、嘉祥、泰安、新泰、萊蕪等幾個外郡,但隨著“老窩”梁山泊突然被襲,那些佔領的其他地方已經悄然失去了意義。在《水滸傳》原著中,梁山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就是八百里梁山泊,但在俞萬春眼裡根本就不值一提,不僅如此,梁山的坎離谷反而被官軍所用,成功奪取頭關,想來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說到這裡,我們還是先來聊聊本回中出現的典故。

水滸後傳,此人實力完爆盧俊義?宋江老巢被他霸氣攻陷

此回出現的典故較多,主要有五個。

第一個典故是官軍攻打梁山泊時,“鄭天壽截大刀坪,正悉力對付李宗湯,忽得燕順敗信,軍心大亂。李宗湯乘勢掩殺,是以鄭天壽又大敗。”範金門批道【與燕順對煞,好筆力。筆意從左傳城濮之戰來。韋揚隱戰十字渡,因李宗湯而勝。李宗湯戰大刀坪,因韋揚隱而勝。五雀六燕銖兩悉稱,絕無偏輕偏重之虞。】《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了晉國和楚國之戰爆發的城濮之戰,當時晉軍分為上中下三軍,楚軍分為左中右三軍,晉下軍首先衝擊楚右軍成功,楚軍於是加強對晉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軍偽裝後退,楚左軍中計追擊,所以對楚右軍潰敗並未理會,不料追擊晉上軍時,側翼暴露,被晉軍夾攻,因此楚左軍也潰敗,最終楚軍戰敗,僅存中軍。城濮之戰中楚軍正是因為右軍潰敗使側翼暴露最終導致左軍也敗,情形和小說中鄭天壽因為得知燕順戰敗而戰敗異曲同工,因此範金門說筆意借鑑了城濮之戰的典故。

水滸後傳,此人實力完爆盧俊義?宋江老巢被他霸氣攻陷

第二個典故是梁山在抵抗官軍時,“頭領單康在岸上提著一個鋤頭,十分兇猛。這邊軍漢,吃他一鋤頭一個,打死了七個,眾人都怕。經小將督領眾人一齊上前,亂槍搠死,因此取得首級。”範金門批道【用左傳文之鍇如牆而進意。】這裡引用的典故出自《左傳》“文公四年”,當時造反者公孫翩追趕蔡昭公並用箭射他,蔡昭公逃進百姓家裡死了。公孫翩拿著兩支箭守在門口,討伐的人不敢進去。蔡國大夫文之鍇後來趕到,他說:“如牆而進,多而殺二人。”也就是說:“並排像一垛牆一樣往前走,至多隻能殺死我們兩個人。”於是文之鍇拿著弓走在前面,公孫翩射他,射中肘部。文之鍇就殺死了造反的公孫翩,其實這個故事和俗語“雙拳難敵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的意思差不多。小說中頭領單康很勇猛,一對一打死了很多官軍,但後來官軍改變策略,很多人一起打他一個,最終單康抵擋不住被殺死,和左傳中的故事相似。

第三個典故是徐槐準備冒險從坎離谷攻打梁山頭關,勸說眾將時說:“凡用兵之道,有者求之,無者求之;虛者責之,實者責之。”範金門批道【

四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移作兵法,奇極妙極,蓋醫法、兵法實一理也。】《素問》,是中醫古籍中的經典之作,和《靈樞經》合稱《黃帝內經》。俞萬春在這裡把醫書中的話語當做兵法來用,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有些事物是相同的,所以範金門在這裡稱讚這樣的移置很妙。

第四個典故是官軍攻打梁山頭關時,“火把叢中,顏樹德一手提刀,一手高擎著那“欽加總管銜曹州府正堂徐”的一枝大燈纛,己由雲梯奔上關也。”範金門批道【聲勢之極,迅速之極。與上文攻十字渡旗號照耀成異樣精彩,實暗用蝥弧先登故事也。】蝥弧先登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當時鄭莊公會合魯國、齊國進攻許國都城許城。鄭國大將潁考叔拿著鄭莊公的旗幟“蝥弧”爭先登上城牆,不料卻被和他有矛盾的“自己人”公孫閼從城下放暗箭射死。後來大將瑕叔盈又舉著“蝥弧”衝上城,向四周揮動旗幟,大喊說:“國君登城了!”於是鄭國的軍隊全部登上了城牆,佔領了城池。“蝥弧”本是鄭莊公的旗幟,後來成為了軍旗的代稱。小說中顏樹德擎旗登城,範金門認為是作者借鑑了潁考叔、瑕叔盈先登許城的典故。

水滸後傳,此人實力完爆盧俊義?宋江老巢被他霸氣攻陷

第五個典故是官軍攻打頭關時,“兩邊山上賊兵見了,急放礧石滾木,官軍、鄉勇吃打壞了許多。怎當得顏樹德奮勇倡先,正是一夫善射,百夫決拾,都個個拼死忘身,一齊登關。”範金門批道【用國語兩句,妙。】“一夫善射,百夫決拾”出自《國語》中的吳語,原文為:“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志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引申意思就是槊為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小說中正是顏樹德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最終官軍成功攻破頭關。

說完典故,我們再來聊聊本回中和作者創作思想有關的一件事。

本回中徐槐統領兵馬準備攻打梁山的時候,“按地圖,攻梁山惟石碣村為進兵之路,自石碣村達梁山,兩邊有二十四條汊港。”範金門在後面批道【提挈分明,四六二十四是純陰數。】“徐槐便點起曹州府、菏澤縣、鄆城縣、定陶縣、曹縣、城武縣、矩野縣、單縣、滿家營九路水陸人馬,分為三十六隊。”範金門又批道【寫出聲勢赫赫。蓋自此而水泊盡奪,梁山地利大失,官軍長驅直進,深入其阻,巨寇授首,天下太平皆本於此。實此部之大關鍵也,故鋪張揚厲言之。四九三十六是純陽數,以純陽破純陰也。】從範金門的批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俞萬春在設置徐槐用六六隊破梁山水泊時,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套用了陰陽相剋的理論,把梁山水泊比喻成陰,官軍比喻成陽,寓意官軍必然剿滅賊寇。這種從現代看似有些滑稽的觀點,其實不僅僅存在於俞萬春的小說中,更深深地影響到了其生活。之前我們曾經提過,俞萬春懂些醫術,清代名醫王士雄在《歸硯錄》裡曾記載:

“俞(俞萬春)嘗撰《結水滸演義》一書,又名《蕩寇志》,尊朝廷以誅盜賊,命意極正,惜筆力遠遜耐庵;且誤以扶陽抑陰之旨寓意於醫,適形偏謬。楊大令素園嘗著論非之。”正是俞萬春堅定不移地相信陰陽相剋理論,因此無論是小說創作還是治病救人他都採用這一理論,但很顯然這是不科學的,而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俞萬春的兩個兒子因為他錯誤理論下的治療,都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俞萬春的兒子尚且如此,被他治療過的病人又是如何,我們目前已找不到記載,但讀者想想《蕩寇志》中的劉慧娘、安道全、吳用等人的經歷便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