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对于科幻迷们来说,刘慈欣的《三体》肯定是必读的书单之一,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可谓是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巨著,因此

创下连续八年荣获国内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记录也是不为过的。

第一次接触科幻作品,便有幸拜读了这本书——《三体》第一部之地球往事,虽然里面穿插很多专业且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因为对于我来说,数学和物理真的很头疼,看到文中的纯理论知识我是基本上很懵的。

但好在作者的故事情节足够吸引人,对于三体世界的打造与描述也是很新颖,不仅表现出了科学特有的内涵和美感,又保留了现实生活的真实画面,读完之后既有对科学的敬重与幻想,又不乏对人类生活的深思与感慨。

让我感到最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所表达出的宇宙观,也是触达我内心深处最震撼的一部分。让自己对整个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几乎颠覆性的思考。所以我想针对本书,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感悟和想法。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关于人类与宇宙

站在这闪烁的苍穹下,汪淼突然感到宇宙是这么小,小得仅将他一人禁锢于其中。宇宙是一个狭小的心脏或子宫,这弥漫的红光是充满于其中的半透明的血液,他悬浮于血液中,红光的闪烁周期是不规则的,像是这心脏或子宫不规则地脉动,他从中感受到了一个以人类的智慧永远无法理解的怪异、变态的巨大存在。

在作者笔墨下,这段描述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宇宙的概念是及其大的,是无边无际的浩瀚,是人类所无法企及的,但此时主人公却觉得宇宙很小,小到只能将他一人禁锢其中,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有多忐忑,有多恐惧,有多无助。作者把宇宙比喻成心脏和子宫,除了恐惧和害怕,还有一层无形的压迫感,让人透不过气的压抑以及看不到未来的绝望

人们一般在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或者身在怎样的处境下,才会有这样陷入深渊似的无力感呢?对于主人公来说,一个研究纳米新型材料的科学家,他在无疑之中发现了一个人类智慧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他感到很迷茫,很崩溃,因为这个谜团一直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攻克这样的难题,更无法理解这样诡异现象的存在。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关于人类与战争

三年前,我十四岁的儿子遇到了车祸,我把孩子的肾捐给了一个患尿毒症的巴勒斯坦女孩,以此表达我对两个民族和平相处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我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而许许多多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也在做着和我一样的真诚努力。但这一切都没有用,我们的家园仍在冤冤相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当一个国家一直处于战乱或是政局动荡不安的时候,最受苦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和民众了,他们没有高的权力不能享受和平的自由生活,他们苦苦期盼两国人民的战火能够早日熄灭,早日摆脱政治危机,不要让更多的老百姓牺牲于交战。

他们甚至希望通过献出自己的生命来祈求和平发展,可是现实却是没有任何一个微小的人类可以做出这样巨大的改变,特别是这个改变会牵涉到上层社会管理者的最大利益,所以这样的企盼变得异常艰难曲折。

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恶在这时候被无限的放大,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走向极端走向暴力,既然我们和平期盼的愿望无法实现,那就让我们同归于尽,以此来制止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肯定会令人唏嘘不已。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关于人类与信念

叶文洁感到这条无垠长的曲线就是宇宙的抽象,一头连着无垠的过去,另一头连着无垠的未来,中间只有无规律无生命的随机起伏,一个个高低错落的波峰就像一粒粒大小不等的沙子,整条曲线就像是所有沙粒排成行形成的一维沙漠,荒凉寂寥,长得更令人无法忍受。

有时候我们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无望的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每天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做同样的事情,没有任何改变和创新,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都是按固定的标准去做,甚至有点条件反射了。

我想这样的生活或是工作像是宇宙里的尘埃般孤寂无聊,没有人能看得到自己,也没有人能发现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找不到未来可以突破的出口,只好永远陷入这样没有涟漪没有波动的一潭死水之中。

但是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是否有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如果没有,那就只能按照现有的状态和模式去做,即使抱怨也无济于事,毕竟是自己放弃了寻找突破的机会。

如果有,那就努力找到可以突破的点,来提升自己成长自己,让自己不再陷于这样的思维牢笼而不自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他人沟通学习,想任何对自己有帮助的方式去冲破固定思维的枷锁。

因此可怕的不是我们身处困境和绝望之中,最可怕的是失去信心,没有冲破固有模式的勇气与决心。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关于人类与平凡生活

这些记忆被浓缩成一幅幅欧洲古典油画,很奇怪,不是中国画,就是油画,中国画上空留白太多,但齐家屯的生活是没有空白的,像古典的油画那样,充满着浓郁的化不开的色彩。一切都是浓烈的温热的:铺着厚厚乌拉草的火坑、铜烟锅里的关东烟和莫合烟、厚实的高粱饭、六十五度的高粱酒......但这一切,又都在宁静与平和中流逝着,像屯子边上的小溪一样。

我想在齐家屯那段平凡但不平淡的日子里,给叶文洁冰冷了很久的内心带来些许温暖和感动。因为父亲的枉死,因为妹妹和母亲对父亲的背叛,因为自己也被扣上反动的帽子,以及在红岸基地被上级人员的利用,让她的内心已经失去任何涟漪,即使是杨卫宁对她的爱意也无法激起她内心一丝情感。

她对所有人都冷漠至极,她似乎看破了一切,只有用科研工作才可以麻木自己深藏于心的愤怒与仇恨,只有与浩瀚无垠的宇宙声音连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如机器般毫无生气地执行着任务与命令,没有感情没有情绪也没有任何波动。

直到来到齐家屯,和善良朴实的村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单纯 ,热情,简单,好客,慢慢地融化了她内心的冰山,似乎只有和村民们一起生活过日子才是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状态,村民的生活气息慢慢的融入到叶文洁的身上和心里,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馨与舒适。

我想无论多么高冷的人,内心多么冷酷的人,也无法摆脱热烈的生活气息的感染和触动吧,因为村民们是实实在在地没有佯装的生活着,他们的真情实感没有造作,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简单的淳朴的烟火气息,我想对于一个内心束之高阁的人来说,这样细水长流的触动是毫无抵抗的,也是无法拒绝的,因为我们毕竟还是有感情的人,是不能缺少生活气息的人类呀!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关于人类与精神文明

元首,请看看我们的生活:一切为了文明的生存。为了整个文明的生存,对个体的尊重几乎不存在,个人不能工作就得死;三体社会处于极端的专制之中,法律只有两档:有罪和无罪,有罪处死,无罪释放。我最无法忍受的是精神生活的单一和枯竭,一切可能导致脆弱的精神都是邪恶的。我们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没有对美的追求和享受,甚至连爱情也不能倾诉......元首,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符合人性的呢?是物质条件的满足还是精神方面的滋养?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的5种需求层次,我们人类首先要满足生理和安全感等基本的需求,才会上升到尊重,认知审美以及自我追求的高级需求。

物质是底层基石,精神是高级建筑,没有基石,美好的建筑无法搭成,但是没有搭建高级建筑的美好愿望,那么基石的累筑也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总是努力在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艰苦奋斗,但是我们也不能忘却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生活不能只关注吃喝玩乐,因为久而久之只会枯燥乏味,应该有对美的追求和享受,丰富精神世界会让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得到提升。

所以我们需要音乐、绘画、表演、舞蹈等方面的艺术来滋养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通过生活的各种各样的见闻和感想在艺术的世界中宣泄或是徜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美文,让自己不安的情绪得到释放,让心灵回归宁静,让精神得到升华。

我想精神世界得到滋养与丰富之后,对生活的追求也会更加有意义,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刘慈欣《三体》,豆瓣8.8分,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观才最震撼人心啊

总结

《三体》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有关科学的感官刺激,更多的是有关与人类与宇宙,与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是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所需要经历的各种磨难的感悟和思考。

我通过作者的文字感受到了人类不一样的力量,我们人类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存法则,即使经历种种困苦与不幸,我们依然保持信念,用我们的精神文明存在于浩瀚宇宙中最不起眼的某个角落里。



我是笑笑妈,喜欢通过阅读来思考婚姻生活,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成长,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