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科技股结构性牛市|投资核心是把握主升浪,股市投资葵花典

关于科技股结构性牛市,择股很重要,大局观更重要!

要彻底弄清投资逻辑及梯次路径:应该将自己的主仓位布局在具备主升条件(市场面沉淀时间足够长,基本面持续释放业绩增量)的科技龙头股上,同时兼具这两个主升条件的主升股95%以上恰恰是沉淀了2、3年的老次新科技龙头股或科技龙头老股,而不是将大部分资金放在次新芯片股上。

所以,目前还在大仓位搞次新科技股而老次新科技或龙头科技股的仓位配置少,明显属于犯了战略性配置错误,因为次新芯片股走主升浪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比如,叠加了5G、芯片、业绩大幅暴增的卓胜微上来就主升只是特例。

既然是科技股结构性的牛市,自然与以往任何一轮科技牛市有很大差异,那么,大多数科技股并不是一起同期走主升,比如,一线芯片股2019年就开始进入主升,而通富微电这类二线龙头品种大概率今年才开启主升,而一些次新芯片龙头股可能明年才开始主升,如果不进行变通并深刻理解透彻这个结构性大局,仓位结构的战略布局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长期下来的投资效率可能是低下的。


科技股结构性牛市|投资核心是把握主升浪,股市投资葵花典


谁都知道投资科技股的大效率来自于对个股主升浪的把控。

中微公司、澜起科技、乐鑫科技、安集科技、虹软科技这类科创股会不会今年就走主升呢?这个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概率并不大或者存在不确定性。

可能制约其走主升:时间沉淀不够(横起来多长,竖起来多高),解禁股问题,投机角度理解主力机构尚未完成反复吸筹打压及沉淀过程,募集资金发挥效应远远不到时间节点等等。

近端次新芯片股为代表的科技股暂时还很难期待走出类似一线芯片龙头的主升长牛行情,可以大致定性为阶段性的有力度的弹性行情。

经常会发现不少机构资金高位介入刚刚突破历史新高的科技股龙头股,为何高位去买而不是低位买呢?难道这些机构资金真的是傻到极致吗?比如一只科技股历史最高价40元,突破历史顶部后进入主升,40元涨到100~120元而且后续还有很大的长期空间,那么,机构在40元买入属于高位还是低位介入呢?这正是我们讲的效率最高的是直接做主升浪,才是最聪明的资金。

但,前提是你要有能力确定突破历史新高后还有强逻辑、长期逻辑促其行情能继续走很远(真、假突破)。而且还需要各种因素配合,大盘资金的情绪、板块情绪

每一轮科技股牛市: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都是牛股产生基地。对择股而言也是一个重要参考维度,不是什么地域歧视之类,这跟中国的科技产业群分布特征以及人才、资金、政府支持力度等资源优势呈现强关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