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没有胜利者的争斗:浅析明朝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

所谓的明朝“争国本”一事,指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围绕着立皇长子还是皇三子为太子一事,引起的一系列旷日持久的政治风波,由于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关于这场政治风波的最后赢家,表面上看是文官集团维护了“立嫡以长”的封建礼法,取得了胜利,但在我看来,实际上这次事件中,一个赢家都没有,以下具体分析。

背景及深层次原因

皇长子朱常洛是万历皇帝偶然间临幸一个宫女王氏,就此生下的儿子。本来万历皇帝对这个宫女就是临时起兴,根本谈不上喜欢,因此虽然是万历的第一个儿子,朱常洛根本不为父亲所喜爱。

而皇三子朱常洵的生母是万历最宠爱的郑贵妃,因此子以母贵,爱屋及乌地万历对这个儿子也十分喜爱,想越过皇长子(皇次子也是郑贵妃所生,生而夭折),立朱常洵为太子。

没有胜利者的争斗:浅析明朝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

表面上看,废长立幼不符合儒家伦常,因此万历皇帝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几乎全体大臣的反对。但深层次原因,和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是一样的,都是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权力之争,也就是皇权压制相权还是相权制约皇权的问题。因此皇帝和大臣们都寸土必争,万历皇帝几次拖延皇长子出阁读书的时间,以及后来和稀泥式的“三王并封”等等举措,都是在试探与分化群臣,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始终未能如愿。

于是万历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非暴力不合作——不上朝了,试图逼群臣就范,而文官集团始终坚持底线,终于使得皇长子朱常洛立为了太子。

没有胜利者的争斗:浅析明朝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

全是输家

这样看来,似乎是文官集团和朱常洛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挨个分析:

  • 万历皇帝输了。他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甚至用不上朝来威胁群臣,但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立皇三子朱常洵,黄帝贵为天子,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居然没法按自己的心意行事。
  • 郑贵妃与朱常洵输了。这对母子尽管是万历皇帝的心头肉,但在强大的文官集团面前,仍然一败涂地,甚至牵扯出了“梃击案”,使得外戚郑氏受到了打压,福王朱常洵无奈就藩。
  • 朱常洛也输了。由于常年不被父皇喜欢,使得朱常洛一直谨小慎微,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即使成为了太子,也始终胆战心惊怕被父皇废了。直到朱常洛登基为帝,成为了明光宗,压抑多年的欲望一下爆发了出来,继位之后立即沉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被掏空后因“红丸案”而去世,在位不到一个月。我想,如果朱常洛仅仅当一个普通的王爷,或许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吧。
  • 文官集团也输了。表面上看他们取得了胜利,连皇帝的决定都可以扭转过来。但实际上,在国本之争的过程中,文官集团分裂了,明朝发展出了一个亡国的隐患——党争。开始是万历朝的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一直延续到天启、崇祯两朝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 最大的输家——大明王朝。在“争国本”的过程中,皇帝多年不上朝,群臣党争内耗,选出的太子即位后暴毙,导致国家政局动荡,魏忠贤和阉党得以登上历史舞台,就此埋下了种种的亡国隐患。有一种说法,“明亡于万历”,而实则是起因于“争国本”。
没有胜利者的争斗:浅析明朝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

综上,明朝“争国本”的政治风波中,最后没有一个赢家,整个国家都在巨大的内耗中一步步走向了深渊之中。

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关注我的ID:大黄扯点历史,不断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没有胜利者的争斗:浅析明朝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