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太强怎么办?

用户2995400711637


所有的生命体中,相比之下,人类的成长独立是最长的,需要家人陪伴的时间也是最久,法定18岁开始,才是人类独立的年龄。

从出生起到主动就餐,都需要依靠妈妈的帮助,1岁以前,妈妈是孩子的一切,所有的喜、怒、哀、乐,有妈妈在,好像都能解决与满足。

因此,妈妈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对妈妈有占有欲,值得理解吧。

为什么您家的孩子会对妈妈有那么强的占有欲,先请您分析是否有以下原因:

1、您是否在孩子小的时候,离开过孩子

2、是否平时跟孩子说,“你再不乖,妈妈就不要你了”?

3、与孩子的互动中,有没有专心的陪过孩子

4、家中有没有其他人对孩子说过,“你妈不要你了”

5、妈妈内心是否产生过,嫌弃孩子,不想要孩子的想法

以上行为,可能都会令孩子没有安全感,产生对妈妈更依恋,更离不开妈妈,更需要妈妈的行为

建议以下方法试试,慢慢陪孩子改变

1、全身心的接纳孩子,不管孩子如何,接纳他,这就是我的孩子。孩子想独有妈妈的时候,也接纳他的这个行为,支持他

我家小朋友2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跟她奶奶带着她及邻居家相差不多岁数的孩子一起去买菜,过马路的时候,我请她带着奶奶走前面,我在后面牵着邻居家的孩子,小家伙就不愿意了,非要我牵着她,不让牵邻居家孩子的手。这是非常正常的事,妈妈只属于我的,孩子在这个时期,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妈妈的。

2、每天抽个时间,专心陪孩子,是那种把手边所有的东西都放下,看着孩子眼睛的专心,孩子过来问妈妈的时候,也请先放下手边的事情,专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3、告诉孩子,妈妈一直在,不会离开他,给孩子安全感,安全感很重要,孩子没有安全感,更离不开妈妈

4、从另一方面来说,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因为爱,才想着独占对方,因为成人懂得爱的各种模式,懂得尊重与放手也是爱,那么,小的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只知道妈妈是我的。建议从孩子的角度,陪伴孩子。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加油[比心]

我是用心回答宝妈,请多支持我哦[来看我]




儿童心理支持者


首先,孩子依赖妈妈是一件正常的事,是安全感的表达。但是要区分适度依赖与过度依赖。打个比方就是无论妈妈去哪里,孩子都必须跟着,必须要妈妈抱,只要妈妈离开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如果这种现象超过三岁还有,那就要警惕了。过度依赖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以后进入学校生活。

那产生占有欲太强的原因有哪些呢?

1.在孩子7到24个月时处于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此时宝宝内心和几个固定的人建立起依恋关系,如果妈妈包办了宝宝的所有事,很少让爸爸以及其他人参与进来,就会让他对你产生绝对的依恋。

2.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可能因为小时候有段时间很少陪过孩子,或者经常对孩子说,你再不乖,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些话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

3.过于溺爱孩子,过于关注孩子,孩子缺少与同伴以及其他人交往的机会。或者由于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主动和别人交流,只愿意和妈妈呆在一起。

4.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家长也对孩子有一定的占有欲。当看到孩子依赖自己,内心会有成就感,把孩子当作私有物品,往往会刺激孩子的自私。

那怎么减轻孩子的占有欲呢,

1.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要包办一切。可以从简单的洗脸,穿衣,睡觉开始让孩子自己体会做事情的乐趣,让孩子适应暂时适应离开妈妈的不舒服。

2.与孩子多沟通,正确认知与妈妈的分离。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会短暂的离开他,告诉孩子说:妈妈不光得照顾你,还得出门做一些其他的事。这样你才能买得起玩具,有更好的生活。你现在长大了,要像奥特曼一样,保护地球,打败怪兽。

3.多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事,当完成以后,让孩子挑战更高的事物,让孩子体会个人完成一些事情的成就感。

4.教导孩子学会分享,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体谅他人的能力,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5.让爸爸或其他亲人多参与,陪伴孩子成长。多带孩子外出玩耍,鼓励孩子和其他人交流互动。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得到你的采纳。





其实没啥不一样


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了,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太强,这个问题看孩子年龄,如果孩子年龄小,5岁以下,这是正常的,题主不必太担心,生活中多加以引导就好,题主不必太担心。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就确实该想办法注意了。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1.年龄。

孩子是妈妈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天然就比别人之间多了一丝纽带,孩子出生后对妈妈天然的依赖就是别人比不了的。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渐渐的开始懂事,却又不懂复杂的大道理,孩子慢慢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这种对妈妈天然的依赖容易让孩子生出一种私有物不容他人侵犯的感觉,所以对妈妈占有欲较强。

这种占有欲在孩子两岁到三岁的时候最明显,我们经常能看到两岁到三岁的孩子不让妈妈抱别人家的孩子,看到妈妈抱别人家的孩子自己也要抱抱,还有的孩子不让爸爸碰妈妈,哪怕爸爸手搭妈妈肩膀上都不行,这都是孩子在宣示自己小小的主权,妈妈是我的,谁都不能抢。

如果题主家的孩子正在处于这种阶段,题主不必担心,孩子长大一点,玩伴一多,有自己的圈子之后对妈妈占有欲就不那么强了。

2.安全感。

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如果比同龄孩子强的多,题主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孩子妈妈和孩子的感情怎么样?正常的安全感很足的孩子对妈妈的占有欲不会超过同龄人。

如果妈妈平时很少跟孩子在一起,比如留守儿童一年不怎么见得到妈妈,好不容易见到妈妈,肯定只想妈妈一直待在自己身边,占有欲肯定是很强的。

这种情况大多数是没办法的,很多这种情况的孩子妈妈是被生活所迫,为了能有经济能力养孩子养家庭,这种情况下孩子占有欲太强,解决办法唯一的就是孩子妈妈能带孩子在身边的话就尽量带在身边吧,哪怕条件差一点孩子也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实在不能带在身边,就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好好陪陪孩子吧。

如果妈妈平时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妈妈不怎么和孩子沟通,甚至因为孩子妈妈自己的事情忽略了孩子,或者经常打骂孩子,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太强,讨好型的占有欲。这种情况下,孩子妈妈一定要反思自己,平心静气的孩子沟通,慢慢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去睡觉的蜗牛


孩子黏妈妈,这是属于正常现象。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一个阶段的。因为妈妈每天都陪伴着孩子。

在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尤其表现强烈。孩子所有得注意力都在妈妈身上。看不到妈妈就会哭闹,感觉自己没有妈妈的陪伴和呵护。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1、陪孩子玩玩具,在玩具中找到他属于自己的快乐,慢慢引导让孩子自己玩玩具的习惯。

2、陪孩子户外运动,不要时时刻刻的领着孩子,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宝宝自由的活动,多和小朋友接触。

3、培养宝宝独立性,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出去买菜,你在家和宝宝或者奶奶玩,等着妈妈出去一会回来给你带还吃的回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让宝宝的注意力不要停留在妈妈身上。妈妈可以事先和宝宝说,明天妈妈要有点事情办理,需要离开一会。时间已断变长。慢慢的宝宝习惯了妈妈不在身边。



育婴分享


一、孩子有了占有欲,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是必须经历的,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反而把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自私的表现,其实不然,只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即可。

二、不要打骂苛责

很多孩子占有欲强是家长疏于引导和教育的原因,想让孩子化解占有欲,家长要以引导和沟通的方式进行,打骂苛责只会让孩子心理有负担,变本加厉。

三、学会分享

从孩子能沟通开始,就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孩子越早会分享越能体会分享的快乐。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给爷爷奶奶分享好吃的,老人是拒绝的,想把好的都留给孩子,但是孩子不理解,他接收到的是你的一次次拒绝,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分享了。

四、沟通引导,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

现在很多家长表面上在陪孩子玩,但你真的用心了吗?有没有孩子自己搭积木,你在旁边玩手机的现象?其实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跟孩子一起搭积木是多么美好的事呀!

妈妈平时也要告诉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也有自己的事情,具体的事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

所以,孩子占有欲强是心智发育的正常现象,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家长只要合理的引导慢慢的让孩子感受和领悟,给彼此时间和空间,我们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夏天69478


很多小孩子都有这样的想法,是十分正常的,这源自于他们对妈妈的爱或者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第一,妈妈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妈妈可以多多观察,在怎样的情况下,孩子对妈妈的占有欲表现得特别明显。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不会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有任何的变化。

第二,孩子就是单纯的撒娇,希望妈妈多陪伴自己。

小孩子都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感觉,甚至睡觉的时候他们都知道躺在身边的人到底是不是妈妈,这是母亲和孩子之间天然的纽带,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孩子肯定是愿意和妈妈待在一起的,希望妈妈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有些时候他们也许是单纯的想和妈妈撒娇,希望长时间与妈妈相处在一起。

第三,和孩子讲道理。

有些孩子对妈妈的占有欲特别强,甚至表现为妈妈和别人说话都不行,一旦妈妈和别人进行交谈,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妈妈走。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妈妈应该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交往,你是妈妈最爱的宝贝,但是妈妈也要有自己的朋友,就像你也喜欢和小朋友相处在一起一样,你会因为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忘了妈妈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所以妈妈也是如此。


小栗子聊吧


大家好,我是育儿经验分享者纳兰明心。

这种现象在三岁以下的孩子中是十分常见的。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出生之后,一步一步的离开妈妈,学习独立。但是在逐渐发育的过程中,情感上也会产生更多的需求。远离妈妈对于正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心中,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妈妈是孩子心中最可靠的依靠。

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太强,也许是总是要你抱,或者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先找你,缠着你不放。甚至在你刷牙、做饭或者晾衣服的时候,孩子只要一转眼没有看到你,就很害怕地哭喊到处找你。我见过一个朋友的孩子,我们一起去外面吃饭,她妈妈上个厕所也要跟着去,转身倒个水也要跟着去,只要妈妈没带着她,看不见妈妈就大声哭喊,歇斯底里的哭喊。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说起来,其实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你的离开让他感到恐惧,因此对你的占有欲或者说依赖性会更强。

你要做的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那么如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呢?

以下方法可以供您参考:

1、平时给孩子准备一些玩具,尤其是和孩子大小相符的毛绒玩具,相当于给他安排一位朋友,当你需要离开做事的时候,让这个玩具朋友暂时陪伴小孩。

2、如果你要去做什么事情,最好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心里有一个预期,而不是转身一看,妈妈就不见了。

3、要学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哭泣或者感到恐惧的时候,不能生孩子的气,而应该蹲下来,抱着孩子,或者关切地看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爱,告知孩子你在身边,宝宝不怕。

4、周末休闲的时光,一家人可以约上别的家庭,举行一个户外小聚会、串串门也行,让孩子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交流话题。幼儿是需要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小孩子学习交际能力需要大人创造一些条件。

5、经常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等到孩子情绪爆发了,感觉到害怕了才想着去安抚照顾孩子。能够防范于未然是最好的。

6、平日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比如亲子阅读,一些童话故事里,英雄的勇敢经历,也会对孩子有所启发,宝宝有时候甚至会自觉的说:“我是奥特曼,我不害怕!”,“我是孙悟空,妖怪来了,我就用金箍棒打他!”

当然,无论父母怎么做,孩子都避免不了经历这个自然的发育阶段。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母子、母女连心,孩子离开父母自然会感到难过,妈妈也不可能随时随刻都像怀孕一样,和孩子在一起不分开。这就是一个过程,慢慢地孩子就能接受现状,小孩子对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一个更奇妙的世界等着他去探索呢,孩子适应你不在身边的时间会更长。

因此妈妈也不必太担心。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布鲁森林的星辰


孩子占有欲性强是正常行为。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妈妈就是他一个人的,特别防着别人,爸爸也不能碰妈妈。

如果爸爸倚靠妈妈身上看电视,占欲强宝宝不管玩的多开心多投入,只要看到了,大喊一声哭着过来,挤在爸爸中间,然后坐妈妈怀里,谁都不可以抢走妈妈,妈妈属于他1人。

孩子的这种行为,让人感觉孩子是为了占有了妈妈而做出的行动。

但实际上孩子占有妈妈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妈妈这个人,而是他想通过占有这个行为来拥有妈妈背后的精神,那就是妈妈对他的爱。

妈妈用恰当的处理方式,不断地向孩子真诚、如实地表达你对他的爱。

经由这样的过程,孩子体验到爱,并内化于心,不管妈妈在与不在,爱都在他心中,这样就释然了。他会允许爸爸去拥抱妈妈,也不会产生抵触和占有的行为。



21世纪正在输入


孩子对妈妈的占有欲太强怎么办?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强是因为孩子很爱妈妈的表现,这是正常现象,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享受孩子的这份独特的爱,因为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这份占有欲也会慢慢的消退。

为什么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太强呢?

1.这是亲子关系的表现。孩子是妈妈十月怀胎生生下来的,这份亲情比跟家里任何一个人的都要浓厚。

2.母爱的依恋。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爱,对孩子倾注一切的爱,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他也特别的依恋这份妈妈的爱。

3.相处时间久。妈妈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久的,当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就是妈妈在照料他,孩子跟妈妈的感情建立就比较深。

4.安全感的归属。孩子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只有跟妈妈在一起他们才会觉得有安全感,所以他们会跟黏妈妈。

5.孩子的自我意识。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的意识,当贴上他们的标签后就属于他们的物品,“我的妈妈”就是我的。

不管孩子是出于何种原因对妈妈占有欲强都只是阶段性的。等孩子长大后关系就会慢慢的跟我们疏离,所以趁现在就让他占着吧。


全职宝妈小包


孩子对妈妈占有欲太强怎么办呢?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谁跟她互动好,他就喜欢谁,而且通常宝宝会认为自己喜欢的坚决不能跟人分享。宝宝喜欢的爸爸妈妈就像是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

那么宝宝对妈妈占有欲,肯定是妈妈在平时的时候喜欢给孩子一起互动而且陪伴时间比较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爸爸也参与进来。

要成为受孩子欢迎的父母,必须要对孩子用心陪伴!因为陪孩子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让你在未来想起来此时没有遗憾的事。

孩子的世界是这样的

下面有几张图,帮大家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