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口述|志願者:我是武漢“土著”,我是年輕人,我必須站出來

武漢市民葉雨沐在大年初一與朋友寒暄時,偶然得知朋友在抗疫一線做志願者。

當他發現,自己作為普通市民也能為武漢防控疫情出一份力時,立刻申請加入到志願者行列,開展了對接民間捐贈的醫療物資、運送物資、接送醫護人員等一系列志願活動。

從大年初二至今,他早出晚歸,開著自己的車將民間募捐到的醫療物資送到各個抗擊疫情的醫院。他說,我是武漢土著,我不想眼睜睜看著疫情肆虐家鄉,自己卻無能為力;我不想將來回憶起這段艱難時光時,再去後悔自己什麼也沒有為家鄉做過。

葉雨沐是90後,一名職業設計師。2月1日,他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講述他在武漢做抗疫志願者的故事。

口述|志愿者:我是武汉“土著”,我是年轻人,我必须站出来

武漢抗疫志願者的合影。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他的口述:

成為志願者很偶然,大年初一,我給朋友發祝福消息,她到凌晨才回復我,說剛做了抗疫的志願者很忙。在我表示也想做志願者後,她就拉我進了一個武漢市民自發組織的幫助志願者和醫護人員對接的微信群。

最開始,我被分配的任務是聯繫社區醫院,蒐集他們需求的物資信息。據我瞭解,武漢一共有近200家社區醫院,我們就用在網上查詢,這種比較傻的辦法,一家家醫院查詢,最終蒐集到了近40家社區醫院的捐贈負責人的聯繫方式。

蒐集到之後,我打電話邀請他們加微信進群。大家都蠻相信我的,所以沒有遇到特別大的困難,關於醫用物資供需對接的微信群就這樣建立了起來。

口述|志愿者:我是武汉“土著”,我是年轻人,我必须站出来

建立“醫療物資鑑定群”

我們的物資大部分是來自於海外公益組織的實物捐贈,小部分來自於募款購買。我通過朋友,朋友再通過他們的朋友,對接了三個海外僑胞物資團,從海外市場購買口罩。

民間捐贈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專業知識,因為捐贈不合規的口罩而造成極大浪費。醫院抗疫一線對於口罩規格的要求非常嚴格,考慮防護效果,只接受國標,而口罩和防護服的標準非常多,十幾二十種,很容易買錯,買錯了就非常可惜。很多物資運過來了都用不了,為此,我們還專門組建了一個有專業醫生的“醫療物資鑑定群”,儘量避免物資浪費。

口述|志愿者:我是武汉“土著”,我是年轻人,我必须站出来

等待志願者運送的物資。

醫生送我防護服,我捨不得穿

我接觸到的每個醫院都非常缺N95口罩和防護服,更別提一次性醫用帽子、醫用膠手套、防護鞋套這些物資了。我親眼見到,有醫院的醫護人員用信封疊帽子用,自己買雨鞋當防護鞋,用垃圾袋做鞋套,上班的時候把雨衣穿在裡面做防護。

第一次做志願者送物資是把一批某商會捐贈的防護服送到各個醫院。那天,我的車裝了6箱共300件送到武昌梨園醫院。後來,我還送了仟吉集團捐給榮軍醫院的小蛋糕,我感覺自己像個外賣小哥。商會也給志願者每人發了一件防護服,保障我們的安全。

口述|志愿者:我是武汉“土著”,我是年轻人,我必须站出来

葉雨沐與醫生的合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給同濟醫院的法醫趙教授送防護服的時候,她非常關心我的健康,送了我3件防護服,但我一直不捨得穿。我想,等到有別的志願者或者醫生有急用的時候,我再給他們。我不進隔離病房,不需要那麼好的防護。

給湖北經濟學院社區醫院的鄧醫生送物資時,她也送了我一件防護服,說讓我用於到處送物資時的基礎防護。現在武漢的社區醫院物資非常吃緊,她真的是很善良,在自己都不夠用的情況下還給我一件,我打心底裡感謝她。

口述|志愿者:我是武汉“土著”,我是年轻人,我必须站出来

正在搬運物資的醫務工作者。

志願者搶單接送醫護工作者

除了物資對接群之外,我還加入了武漢市民自發組織的醫護工作者運送隊。在這個運送車隊微信群裡,每次發佈的求車信息都需要搶單,大家的熱情非常高漲,我也是在這個群裡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單。

我是家裡好幾代人都在武漢紮根的土著,只想在這時候做點什麼,不想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家鄉疫情肆虐,自己卻無能為力。

口述|志愿者:我是武汉“土著”,我是年轻人,我必须站出来

抗疫志願者的合影。

我的家裡人一開始是不支持的。因為“封城”,爸媽過來跟我住,他們年紀比較大,是高危人群,覺得我去做志願者很容易把病毒帶回家。我跟他們說,我不去最危險的隔離病房。過了一晚之後,他們想通了,覺得年輕人還是應該站出來,不然這個社會怎麼維持下去呢?之後,他們對我做志願者就一直是支持的態度。

我自己心裡也有數,儘量避開容易感染上病毒的環境,但是隻要上前線肯定會有風險。我只希望自己將來回憶起這段時光,不會後悔自己什麼也沒做過。國家有難時必須有人站出來,大家都不站出來,就沒有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