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首单债券置换启动,处置债券违约风险有新招

首单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置换业务3月2日正式启动。

2020年3月2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因受疫情影响目前流动性紧张,计划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对其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存续债项“17桑德工程MTN001”进行置换。

债券置换,通俗来讲就是用发行条款不同的新债券交换持有人手中现有债券的做法,是国际债券市场上常见的一种负债管理方式。

桑德环境公告显示,“17桑德工程MTN001“发行金额5亿元,发行期限3年,票面利率6.50%,原计划即将在今年3月6日到期。

目前债券按期兑付不确定性增加,主要因为,一是该公司在湖北地区及多个受疫情影响区域的项目暂缓开工;二是既定的外部融资无法按照预期进度正常推进;三是经营汇款放缓,公司内部可用资金不足。

2月18日,桑德环境决定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一期置换票据。公告显示,置换票据的期限为1年,票面利率7.00%,按照1:1将旧债券置换为新债券。

这是中国银行间市场第一笔债券置换业务。去年底,交易商协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防范化解风险力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决策部署发布了《违约处置指南》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其中明确,丰富市场化债券风险处置方式。包括允许发行人在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债券置换、展期等方式协商进行债务重组。

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风险事件增多,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理念的基础上适时引入债券置换机制,将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实体经济企业渡过短期流动性危机,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那么,如何看懂这一新型债券违约处置工具,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一一道来:

一、什么是债券置换?

答:以置换发行的方式处理风险债券已经是国际市场上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不仅适用于商业企业发行的信用债券,主权国家债券出现风险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处置方式。美国和英国的证券法律制度均支持此等发行新债券置换违约“旧债券”的债务重组模式。从境外市场的实践情况来看,为了节省发行成本,提高风险债券的处置效率,通常会选择以私募方式发行新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支持之下,本次债券置换工作的顺利启动,不仅以较低的成本为风险企业提供了一个自救重生的机会,更是为我国以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债券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二、债券置换如何体现市场化和法制化,从而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答:各方在置换业务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均充分尊重市场化、法制化的理念,坚持公开、透明、自主协商的原则,并注重充分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一是契约性,充分尊重发行人和持有人意愿,在双方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置换要约备忘录中的具体内容。二是公平性,即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债券持有人,发行人应向置换标的全体持有人发送置换要约备忘录,保证每个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赋予全体持有人同等的选择权。三是高度灵活性,无论前期沟通是否同意置换,任何持有人均有权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置换要约,拒绝置换的持有人可继续持有原债券,并按照协议文本约定主张各项权利。四是充分风险提示性,从置换发起到置换完成,发行人需要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就置换流程中的相关情况及时披露,并以双方协商具体条款为依据,重点加强对存在的特有风险的提示,确保投资人充分了解相关风险。

三、哪类企业可以开展债券置换业务?

答:债券置换作为企业债务管理工具,以发行人与持有人的充分协商与合意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协会原则上支持存在短期流动性困难的企业开展置换业务。本次银行间市场引入债券置换安排,旨在发挥债券置换公平性、灵活性的优势,在保障投资人实体权利的同时,为企业负债管理提供多种路径选择。目前,置换业务处于前期试点阶段,除桑德工程外,近期也有其他发行人向协会了解相关情况、评估置换可行性。协会将积极为相关企业开展置换业务提供便利。

四、这种安排是为了疫情期间保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防止爆发大规模债务违约的短期机制,还是将成为一个长效机制?

答:债券置换是国际债券市场上常见的一种负债管理方式。从债券置换的目的看,一是为调整企业整体债务期限结构,二是为纾解企业流动性压力,这反映出债券置换在企业负债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风险事件增多,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理念的基础上适时引入债券置换机制,将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发行人债务管理工具,帮助实体企业纾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未来,协会将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操作流程,为发行人与持有人的平等协商开辟新路径。

五、如果开展债券置换的企业,在一次置换之后,仍旧无法到期偿还怎么办?

答:债券置换本质上是发行人向特定债券的全体持有人发出置换新债要约,持有人基于自身需求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接受要约的安排,体现出自主选择性的特征。银行间市场引入置换安排的初衷,是为企业管理债务提供可选的制度工具,但置换本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偿付问题。从境外实践来看,置换也常与其他方式组合,达到企业负债管理的目的。因此,投资者应在要约期内充分评估,做出理性决策。若置换之后的新债券发生违约,投资者应依照置换要约备忘录的约定,并充分利用司法救济渠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