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辣椒用上了“地暖”新技术促农民增收

2月27日,走近瓜州县瓜州镇玉苑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顶上的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温室内,两个硕大的蓄热罐映入眼帘,一盘盘滴灌管道就像一床床电热毯铺在大棚里,苗床上的蔬菜苗长得绿油油的,像受到雨露滋润一样,翠绿鲜嫩;另一座温室内,一排排整齐的立体支架上挂满了色泽鲜红的草莓,长势喜人。


辣椒用上了“地暖”新技术促农民增收

合作社负责人王文清告诉记者,他种植的温室大棚与传统种植不太一样,果蔬品质更好、产量更高,这都得益于运用了戈壁温室大棚太阳能蓄热增温技术。

“种温室的人都知道,冬天辣椒产量特别低。去年5月,在县科技局和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尝试将太阳能蓄热增温技术用于温室大棚种植,温室内温度提高了4摄氏度,辣椒长势明显不同于往年,产量也比往年高多了。今年,这一棚辣椒比往年提前20多天上市,批发价一公斤8元,正在陆续销售。”王文清说。

辣椒用上了“地暖”新技术促农民增收

王文清告诉记者,太阳能蓄热增温技术是利用温室大棚顶上的光伏板所产生的光能转化为热能,以水为介质,通过地下管网来增加温室温度,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有效地解决了温室大棚凌晨时段、低端天气和冷水灌溉土壤温度低等问题。

除了种在“地暖”上的辣椒,长在立体支架上的草莓也格外与众不同。王文清有十多年种植温室大棚的经验,往年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西葫芦等常规蔬菜,一座温室收入不超过2万元。去年,通过请教专家、上网查阅草莓种植相关资料以及和邻近乡镇草莓种植户交流经验,综合分析草莓种植技术后,他选择尝试采用大棚立体模式栽培技术。

辣椒用上了“地暖”新技术促农民增收

“今年先试种了1座棚草莓,这几天,正是草莓成熟的高峰期。近期,通过微信朋友圈出售草莓,已销售了100多公斤,每公斤120元,收入非常可观。再加上立体种植架下育的牵牛花苗,还能收入1万元,这一座棚能收入近5万元。立体模式栽培草莓,便于光照、湿度等环境控制,能减轻土传病害,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新的种植模式收益比传统模式要高许多,今年我计划再种两三棚。”王文清说。

近年来,瓜州县聚焦“群众新技术运用意识不强、田间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1+1+N”工程,培育特色高效产业示范点,织密为农服务科技网,先后引进羊肚菌、翠玉蜜蜜瓜等农业新品种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生产智能控制、无土栽培等新技术、新成果245项,逐步形成“科技特派员+农户+基地”“企业+科技特派员+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提升了产业效益,拓展了群众增收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记者王丽君 通讯员魏金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