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什么又选择闭关锁国呢?

欧洲国家在十六世纪主导的航海大发现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在航海水平上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反十六世纪的时候欧洲国家海上扩上时的海运能力还没有超越几个世纪世界航海能力的顶峰,那就是明朝中国的海上舰队。

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什么又选择闭关锁国呢?

历史学家认为明朝海军舰队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也十分适合远洋航行,全世界当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中国舰队抗衡,如果中国在欧洲国家势力到达印度洋之前就已经在那里建立了霸权的话,那亚洲的的历史就会被改写,但是历史并没有这样发展下去,虽然中国拥有了适合远航的强大海军,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在1433年之后,明朝海军从印度洋撤退,留下了一大片等待后来者填补的真空,这个现象长久以来困扰渴望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们,为什么明朝明明有这个能力,但是最终还是从印度洋撤退呢?失去了发展海上霸权的机会呢?

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什么又选择闭关锁国呢?

一个比较常见的解释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一致被确立为中国的正统,但是儒家轻视贸易行为,因为明朝对海上贸易不感兴趣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这种思想一定程度的夸大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官方编撰的史书有处于意识相态目的而修饰美化的成分,并且这些史书只记载官方的朝贡贸易,忽略了大量没有被记载的朝贡贸易,中国人也是理性的人,对于商业和利益的判断并不是顽固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受到儒家思想控制,在贸易有利可图,能够国富民强的时候,没有理由认为所有中国人都是像儒家思想描述的谦谦君子那样对利益不屑一顾。

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什么又选择闭关锁国呢?

那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中国放置在整个世界环境下来考虑,明朝的撤退根本上是经济问题,是整个世界体系内经济不景气,加之国内的财政危机,迫使明朝决定退出印度洋,具体来说,明朝度过了最初的动荡期,稳固了政权之后,曾经试图恢复对外贸易,连接世界其他区域,重回世界体系,由于中亚对外贸易路线被蒙古汗国阻塞,唯一可行的路线就是印度洋的海路,这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一部分目的,明朝政府重新建设海军,花费重金建造大量船只,打造了当时最强大的海军,可惜的是明朝的海上力量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当时世界体系内的贸易受到黑死病和蒙古帝国崩溃的影响已经处于衰退当中,印度洋一带的贸易圈当中活跃的参与者是越来越少,明朝的海上力量并不能使其收获大量实际利益,就好像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自我奋斗,历史的大背景也是极其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而一个国家的国运有时候也是如此。

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什么又选择闭关锁国呢?

此外明朝还面临着国内的经济困难,这使得花费大量收入来维持一支强大但不能带来收益的海军显得非常不划算,明朝国内的经济问题原因很多,有官员腐败,党派斗争等等,但是明朝作为一个经济体失去了和真个世界体系的连接,无法从整个体系的运转中获利,那么经济实力也随之被大大削弱,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

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什么又选择闭关锁国呢?

事实如此,维持一个得不偿失的海军似乎并不是一项明治的决策,在明朝政府内部存在各种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明朝最终就从海上撤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