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丑》應是強大的

看過2019年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獨立電影《小丑》,我感到些許壓抑。

讓我感到壓抑的,不是色調。

這部電影的色調是唯美的。

電影的通篇基底色調以復古墨綠色、深卡其色和灰黑色為主打,以男主亞瑟變身後更換的小丑服裝配飾來點綴,服裝顏色用到巴巴多斯櫻桃紅、夏威夷日落橘,以及變身以前所搭乘的巴士裡的暗沉色系,加之他標誌性的慘白粉底和鮮紅的唇色,總體對比強烈的配色,彷彿抽象油畫一般的濃烈視覺美感直入眼簾,讓人移不開眼睛。電影中幾個經典場景與造型在不同光線、道具陪襯下所呈現的不同色調組合,更讓人體會到影片想要呈現出的一種老式陰鬱,但又保有純真與希望的種種複雜特質,實在是五味雜陳。

讓我感到壓抑的,也不是情節。

小丑有著悲慘的人生遭遇,伴隨著他的妄想症和無法控制放聲大笑的疾病,身心都得不到及時治癒。不作為的母親和貫穿始終的底層生活環境,電影把這些情節作為他後期爆發的基礎,從故事發展和角色塑造的角度來說,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小丑誕生的社會背景是在治安混亂、民不聊生的哥譚市,政府不作為,警察內部腐敗,導致發生任何暴力事件都被看作是正常的。其中男主人公被母親男友殘酷虐待;立志做小丑想要給這個世界帶來歡樂,卻被自己崇拜的主持人嘲弄;工作時被一群青少年搶了廣告牌並遭到群毆,廣告牌被砸爛卻被領導認定是失職並處罰;認父失敗被羞辱和被打頭部等等。小丑亞瑟遭遇的這些傷痛在一個人的成長曆練過程中,都是切實存在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有因必有果,這部電影中的小丑亞瑟在電影后期爆發的抗爭理所當然是出於報復心理,從這點來說,電影的情節設計還是很合理的。

但是,我以為,以報復為目的的暴力行為,是最初級的暴力水平,其持久性和毀滅性一定沒有那麼強,亞瑟被複仇的怒火激發出來的暴力,讓我覺得能量不夠。

小丑是反社會的嗎?也許是的,但是小丑不同於一般的反派,他應該同時具備智慧,具備謀略,否則他就不會在《蝙蝠俠》系列電影裡有那麼重要的地位,可以轟炸一所醫院,可以在壞事做盡之後還能全身而退。小丑和蝙蝠俠在監獄中的那場對話更是讓全副武裝乾淨利落的超級英雄節節敗退,小丑這個角色氣場強大到可以身陷囹圄,可以帶著鐐銬,可以弓著背,可以臉上化著髒亂的小丑妝,白粉不斷地從粗糙的皮膚上往下掉,但是完全遮掩不住他的能量和角色魅力。

這個內心強大的小丑角色,被塑造得最經典的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版,他作為DC超級英雄蝙蝠俠的頭號強勁對手,行事準則沒有倫理束縛,不按牌理出牌,是反社會、反道德的反英雄形象。他有深思熟慮的策略,破壞能量巨大,他能看透別人,別人卻永遠看不透他,利用瑞秋、蝙蝠俠和丹特三人的關係設局,讓活下來的兩人遍體鱗傷而且永懷愧疚,這個局被設計得天衣無縫,令人叫絕。這就是他能收穫全球那麼多粉絲的追捧,絕對不是因為單純的暴力行為,我想應該是小丑強大的內心世界和自己創建的那套暴力哲學更為吸引人罷。

這是我僅從塑造角色角度,對施暴者一種簡單的分析。人性的善惡被同時揭示才是準確的。

寫到這裡,有點兒明白讓我壓抑的是什麼了。

是傑昆·菲尼克斯塑造的小丑認為自己的遭遇悲到不能再悲,慘到不能再慘,一個四十歲的成年男人,沒有一丁點兒自愈的能力,被青少年群毆時只是蜷縮在地上抱著雙膝,不做任何反抗,卻在受傷的同時積壓著憤恨,並放任自己的憤恨舉槍朝無辜民眾射擊。人性中僅餘的善良沒有成為他的主導力量,反而被報復佔據了上風。傷痛,其實是可以被不斷修復的。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童年都不會很順遂。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妄想症或者精神分裂症一定有原生家庭的主因,其精神病所導致的暴力傷害也是從小到大一點點在增加的。在這方面,希區柯克電影版《精神病患者》和美劇版《貝茨旅館》中的同一個男主人公諾曼,我認為角色塑造是非常成功的。諾曼雖然沒有小丑的社會背景,但他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的母親,雖然沒有遭受過身體虐待,但是精神層面極其壓抑。母親一邊給予諾曼異常溫情的時刻,一邊對兒子進行扭曲的精神控制,差異巨大的環境造就諾曼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電影版和電視劇版都從他輕微分裂到精神斷片殺人這個過程來進行演繹,此過程中暴力是一點點地在積累、刷新並增強。暴力行為永遠是不被認可的,但只從角色塑造層面來說,這個施暴能力成長的過程,是合理的。

而小丑亞瑟,自尊心一直被踩踏,突然爆發之前從沒有過抗爭,他的內心一定無法變得足夠強大,而內心不夠強大,那麼後期的行動爆發就一定不是準確有力的。因為無論是哪種暴力形體,都需要有長期的練習和實踐累積,需要有不斷增強的過程,否則你根本不知道對手的痛點在哪裡,如何打擊對方?與此同時暴力在不斷增強的過程中毋庸置疑會給他人帶來致命傷害,人非草木,施暴者的心理負擔一定也會隨之越來越重,需要不斷地自愈以及被治癒,以使自己足夠完善去做更為強勢的施暴者。

無論哪種藝術形式,從哪種角度都可以被欣賞,雖然也許是希斯·萊傑塑造的小丑角色給我印象太過於深刻,雖然不喜歡傑昆·菲尼克斯塑造的小丑給我的壓抑感受,但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曾經說過:大家以為我一直在演的是喜劇,其實我演的是生活的悲劇。小丑亞瑟也說過,我曾經以為自己的人生是一場悲劇,其實是場喜劇。如果欣賞電影時從多角度去看,會增加很多不同感受。

獨立電影注重思想性和獨立精神。自從2015年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的《少年時代》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殊榮以來,越來越被大眾關注並接受,上乘的藝術精品也越來越多。《小丑》這部電影的上映,更是為電影史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寫這部獨立電影影評,考慮到題材較為敏感,謹慎試探之下,卻也不想流於表面,但又不能深入挖掘,所以僅從我的個人觀感,談一些淺淺感受。在這部電影中,小丑的暴力行為重要程度更甚於角色本身,對於被美化的暴力行為只能僅僅存在感官上,存在於藝術角度上,不能再更多進行延伸了。


2019年12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