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茶知识|认识「洗茶」和「润茶」

  茶艺表演或者是平常泡茶中,润茶其实是常见的。润茶,指的就是泡茶第一次冲水。不过,温润泡、润茶、或者是浸润泡,这都是近期内的说法,至于古代,其实也有类似「洗茶」之说。

  唐代以前是煮茶、宋代是点茶,当时都没有洗茶的必要。元、明因为是散茶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明代,不仅大量生产散茶,而且改革茶叶加工、创新茶类。在茶史料中,也是在明代才有较详细的洗茶用具及方法记载。明朝张谦德【茶经·论器】提到「茶洗以银为之,制如碗式,而底穿数孔。用洗茶叶,凡沙垢皆从孔中流出。亦烹试家不可缺者。」。这里所指「茶洗」是当时洗茶的专门用具,形状如碗,用银制成,底有孔眼。明朝后期,洗茶的习惯才慢慢在品茶中、尤其是功夫茶的过程中延续下来。

  至于茶艺中,「温润泡」之说最常被采用,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茶界尚无定论。

茶知识|认识「洗茶」和「润茶」

  「洗茶」时,因为「洗」这个字,容易被误解茶不够干净的意思,如此会给客人留下所喝的茶,不够干净,因而影响品茶的雅兴。因此,在现代茶艺中「洗茶」一词,逐渐改称为了「润茶」。

  严格来说,「润茶」有两层含意:

  一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让叶片舒展,以便更容易散发香气和滋味。尤其在中国绿茶的冲泡,首先冲入少量开过的水浸润,接着再冲水完成第一次冲泡,这种先冲少量水的方式称「温润泡」;

  另一层意思则是洗去茶杂质,尤其是功夫茶的冲泡,第一次冲泡的茶汤不作饮用,具冲洗之意,又称「洗茶」。

  「洗茶」或「润茶」的程序由来已久,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误解「洗茶」的意义,认为洗茶就是洗去茶叶表面的灰尘与农残,认为这样会干净许多。

茶知识|认识「洗茶」和「润茶」

  可是洗茶并不能洗去酯溶性的农残,所以洗茶作为清洗的作用其实意义不大,而且名字叫做「洗茶」,不太熟悉茶叶的人还有一些国际友人,但听这个名词,就觉得茶叶是脏的,反而

  得不偿失。但洗茶的程序的确是在被认为是清洗作用之前就有了,必有另外的作用,所以更适合的名字应叫做润茶。

  润茶的道理,也有曾讲过,目的是让茶叶充分舒展,茶味更容易浸出,没有更详细的说法。关于泡茶或者茶叶浸出、萃取的研究从国外到国内,借助其它学科的优势,已经将其机理研究的较为深入。

茶知识|认识「洗茶」和「润茶」

  1.用热水冲茶,过程1中,热水透过叶片,进入干茶内部组织,并进入细胞内部。细胞内部含有各类茶叶有效成份——在此简化为对滋味影响最大的两种成份——茶多酚(含茶色素)与氨基酸,茶多酚含量约20-30%,氨基酸约4%,酚氨比是茶汤品质的重要指标。

  2.茶多酚与氨基酸在热水中溶解后,形成由内而外的浓度梯度,突破细胞,开始由细胞内“跑”向细胞外与叶片之间的地带,热水继续进入。

  3.茶多酚与氨基酸突破茶叶内部的组织,冲向叶面。

  4.茶多酚与氨基酸从叶片内部冲到了叶片外部,如果是润茶,茶多酚与氨基酸此时只能附着在叶片表面上,无法逃逸,但叶片内部与外部仍存在浓度差,茶叶内部还是一个装满浓度不均匀茶汤的“容器”,茶多酚与氨基酸不断进行1-4的过程;而如果是泡茶,则是整个杯子内是一个装满浓度不均匀茶汤的“容器”,茶多酚与氨基酸从叶片表面逃向水中,在叶片表面不做停滞。

  5.氨基酸在80度温度上,浸出的相对速度(非绝对量)是远远高于茶多酚的,氨基酸的分子量更小,在叶片内部收到的阻力小,很快达到浸出平衡。

茶知识|认识「洗茶」和「润茶」

润茶时有两大注意事项:

一、润茶的时间不可过长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损失。因此润茶时,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水,不可停留过长时间,免得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大量损失。

二、对名优绿茶来说,润茶的水温不宜太高

  名优绿茶采用早春嫩芽制作,如果以沸水洗茶,会破坏茶叶中的茶氨酸、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同时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此过程中会大量挥发,从而影响后续冲泡的茶汤品质。因此,一般应采用低于80℃的热开水进行润茶操作。而对于乌龙茶而言,由于采用的是较为成熟的茶菁加工制作,因此可以采用沸水进行洗茶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