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二战日本在华死亡人数究竟为多少?为何中日双方数据相差如此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涉及人口达20亿以上,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战争伤亡人数为9000余万人。那么,在中国从事侵略活动达十四年之久的日本伤亡人数为多少呢?从中日双方公布的数据来,死亡人数存在较大出入。那么,究竟哪一方的数据更为可信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二战日本在华死亡人数究竟为多少?为何中日双方数据相差如此大?

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至日本投降,国军同日军在正面战场进行了22次大会战,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余万次。战争中,国军共计殉国将士达320余万,其中,师级以上将军阵亡200余人,陆军伤亡、失踪总人数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战机损失2468架,海军舰艇几乎损毁。日军方面在华战场伤亡201.8万人,缅北战场伤亡9万余人,共计210.8万人。然而在日军死亡人数上各方却不相同,国军统计数据为死亡78.3万人,美国学者统计日军死亡44万人,日本史料记载为45.5万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记载为55万人。为何各方数据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首先我们来看战场统计,比如台儿庄战役,国军认为击毙日军12000余人,而日军公布数据为2000余人,相差一万人。豫湘桂战役中,国军公布日方死亡人数至少为10万人,而日本公布为12209人。还有比较离奇的方面,如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公布国军伤亡均为4万多人,但是中方公布日军死伤3万余人,而日本统计仅为3600余人。要知道,第一次长沙会战中,除了多次激烈的外围战斗,在长沙城下的战斗更是惨烈。所以仅看数据,是存在较大疑问的。

二战日本在华死亡人数究竟为多少?为何中日双方数据相差如此大?

那么为何统计出入如此大呢,一方面是有可能胜利一方吹嘘了战果,比如国军方面,在好不容易取得了胜利,稍微夸大一些,也不足为奇。另一方面是失败方故意隐瞒了损失,比如日本,老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尤其是在战初,认为己方无往不胜,那么突然遭受失败,自然不能接受,所以出现隐瞒也就能想得通了。何况要是伤亡数据太大必然会影响士气,对于稳定军心是不利的。还有的原因可能确实是技术原因,对于对方的伤亡人数统计不准,也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日军隐瞒伤亡人数的情况还是很明显的,日军在战报中通常有“苦战”字样,但伤亡却很小。比如攻打洛阳,日军公布死亡人数仅为55人,要知道,双方在停车站、禹王庙等多地发生了激烈的肉搏、对攻,攻下一座城,死亡55人,显然不合理。另外像山西万全之战,日军记录称,这场战役日军步兵第三联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在后来的战报中伤亡不过百人,就这很矛盾了。

二战日本在华死亡人数究竟为多少?为何中日双方数据相差如此大?

从日本目前公布死亡210万的总人数来看,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死亡140万,在东北和苏联作战死亡10万余人,做个减法,日军在华死亡人数约为60万人。

当然,战争已经结束数十年,当年战争的幸存者在世者也不多了,所以究竟死了多少人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战争留给我们的反思。无论双方为何而战,结果如何,但战争带给我们的都是悲伤、痛苦和灾难。正如《庐山宣言》中的那句话: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和平未到最后关头,不要放弃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