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教育要因材施教,更要因地制宜

前不久,和一位北京朋友有過一番辯論,關於因材施教問題。

這位朋友從事中美教育交流方面工作,言談之間,對美國教育推崇備至,對中國教育嗤之以鼻。他說美國教育的理念,是把博士培養成博士、職高生培養成職高生,真正是因材施教。為了佐證觀點,他談到了自己對女兒的培養,女兒初三時學習成績年級倒數,他主動讓她讀了職業中專,並交待女兒學習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兩件事:一是揚優展長,鍛鍊大場面把控能力;二是行萬里路,周遊列國,開闊視野。他說女兒讀職業中專時,已走遍歐美,且給數個國內一線明星做過演出主持,頗受好評。

敘述至此,他女兒的故事,讓我想到印度電影《神秘巨星》中的女主角伊西婭,一個有些任性的小女孩,學習成績一般,熱愛唱歌,且極具音樂天賦,通過社交網站上傳唱歌視頻,不走尋常路,引發關注,最終獲得了成功。不同的是,電影中,伊西婭的父親粗暴霸道,而這位朋友,卻是一個開明老爸。只是,當我這位朋友談到女兒後來的求職求學軌跡時,畫面開始有些違和感了。女孩雖然優秀,主持方面很有潛質,但是,由於是中專生,畢業後求職屢吃閉門羹,無奈,只好赴美留學,先是讀了一所社區大學,很努力,現在加州讀本科。

講到這裡,他也意識到前後矛盾,以他的觀點,職高生就該培養成職高生,女兒既然成績差,那麼,讀職中已屬因材施教,後去美國讀專科本科,邏輯上難以自洽。由此可見,於這位朋友而言,再美好的教育理念認同,都難免被望女成鳳的現實願望所劫持。當下中國,像他一樣對美國教育推崇有加的,不在少數。一方面,這是個人價值觀問題;另一方面,也有著對於歐美教育理念的誤讀因素在內。毋庸置疑,因材施教,具有普適性,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無論中美,只是,實踐它,不難,實現它,卻殊為不易。

因為,絕對的、純粹的因材施教,從技術層面看,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

一要能精準識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可是,除了極少數如伊西婭這樣天賦異稟的孩子,如電影中男主角夏克提所言“如同汽水裡的泡泡,會自己冒出頭,根本擋不住”之外,大多數的孩子,資質稟賦大同小異,辨識度不高。因此,如何準確無誤地識別出每一個孩子是何種可造之材?未來應往哪個方向培養?以現有的科技水平,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二要有資源支撐。因材施教是一個供給端概念,即使能夠精準識材,可是,能否匹配充分、有效的教育資源,同樣非常重要。另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一個具體的案例。冠軍老爸意外發現大女兒吉塔的運動天賦後,對其進行了系統訓練,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老爸為她提供針對性訓練,吉塔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理論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也應各具特色量身定做,可是,數以億萬計的孩子,逐一匹配充分的、個性化的教育資源,在現階段,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現如今也有著一些新的表述,對照這些表述,中國教育,尤其是基礎基層教育,似乎存在著諸多普遍且嚴重的問題。

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一方面,中國不是美國,不是歐洲,文化傳承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層次不同,顯然不能照抄照搬歐美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中國龐大且複雜,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狀況千差萬別,就教育資源而言,既有北京海淀區這樣的一線城市教育高地,也還有許許多多鄉村學校,數學確實是體育老師教的。因此,頂層設計需重視這些差異性,在政策制定上,既要強調一致性,又不宜搞一刀切,應給基層留有彈性空間,不能處處用海淀區的尺子,去衡量冰花男孩王福滿就讀的雲南轉山包小學是否屬於因材施教,這是理想主義。如同商旅出差,住五星級賓館,早餐供應中西俱全,花樣繁多;住快捷酒店,則乏善可陳。對於北京海淀區的孩子而言,在教育資源的供給方面,他們生來就是住進了五星級賓館,而王福滿住的則是10元一晚的家庭旅館。住五星級賓館的孩子,早餐儘可以考慮膳食營養均衡搭配,住家庭旅館的王福滿,重要的是填飽肚子。

教育工作者奉因材施教為圭臬,是一種可貴的教育情懷。可是,情懷之外,我們還應有與時俱進的工具理性。我們要明白,因材施教不能刻舟求劍,人生在時間維度上是線性進行的,可是人的發展未必如此。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除去極少數天賦異稟者,大多數孩子,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很重要,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也是可以改變的。譬如劉國樑的女兒贏贏,按常理,應該更適合打乒乓球,可是劉國樑給女兒選擇了高爾夫。

我們還要明白,某種意義上,因材施教就是按需分配在教育領域的實現方式,而按需分配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原則,需要社會財富極大豐富。現階段,按需分配不可能實現。同理,絕對的、純粹的因材施教,當下也只能是一種教育願景,可望而不可即。教育要著眼未來,要有遠見性和前瞻性,但是,其發展又不能脫離時代背景、跨越歷史階段,各行其是孤軍突進。畢竟不同國家不同時代,都會有其歷史侷限性,無法逾越。唯有建立這樣的共識,我們才可以於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探尋因材施教在當下的各種可能性和可行性,否則,就會出現何不食肉糜的冷笑話。

所以,在複雜多樣的中國教育場域,教育工作者既要胸懷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要勇於因地制宜的路徑探索;既要讓海淀區那些超級學霸全面發展,將其培養成國家棟梁,也要讓冰花男孩們考上大學,給他們一個光明未來。這都應看作不同場域中的因材施教。我們應為北京十一中學這樣的前瞻實踐點贊,也要包容河北衡水中學這樣的現實存在,當然,我們更要期待它們在今後的高質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