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隆科多协助八爷逼宫失败,雍正为什么关他进大牢却不杀他?

钟de钟


说隆科多有罪可以,但说是“逼宫”失败,这是不靠谱的说法,历史上有关隆科多的记载没有逼宫一说,那是电视剧的演绎加料,关他也不是大牢。

除了皇帝宗室以外,佟佳氏一族是典型的皇亲国戚,贵族中的贵族,这说的是隆科多的爷爷佟图赖,佟国维这两代,到了隆科多这只剩下他是康熙帝的“小舅子”,和与康熙帝是表兄弟,与雍正没嘛血缘关系。

隆科多的姐姐是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那时候的皇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就是在“孝懿仁”那扶养长大的,所以雍正帝叫他舅舅。

有宣诏大臣身份的隆科多

雍正帝登基之初有这么两个人值得雍正帝尊崇;一个是“年羹尧”,他在康熙帝驾崩前任陕甘总督,牵制住了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使雍正帝在登基中没有遭到“清君侧”。

另一位就是“隆科多”,康熙帝驾崩隆科多在侧,并被指定为“宣诏”大臣。

那个时候的隆科多最重要的职务是九门提督兼领步军统领衙门五营。有着拥立之功的隆科多被雍正帝视为心腹,尊崇为舅舅,横行六部。

本就不起眼的隆科多该死

有满清一朝,雍正帝的耳目是最灵敏的,要是看传说野史那就更厉害了,血滴子、粘杆处,把雍正帝说的神乎其神,但是也不全是捕风捉影,起码雍正有套人马监视朝臣。

隆科多的一举一动就在雍正帝的监视之内,何况隆科多如此张扬!实际上隆科多被雍正帝委以理藩院大臣的时候,是让他来监视其他人,没想到他隆科多也被监视。

隆科多的到处宣扬卖弄,如同雍正帝没有他隆科多就当不上皇帝一样的自傲,结党营私是隆科多的专业,搜刮敛财是隆科多的爱好,不通过皇帝就安排官员是隆科多挑战皇权的最后一站,隆科多摊事了!


想要隆科多死雍正留着他

在《雍正王朝》这部大戏中,雍正帝的大儿子弘时就想隆科多死,因为隆科多掌握了他的秘密,隆科多也参与其中,他倒向了“八爷党”。

真正的历史资料记载:自雍正三年至雍正六年死。隆科多被定为四十一项大罪,本人根据资料记载总结出雍正帝不能杀他的原因:

一、毕竟是宣诏大臣,功劳簿上有他的名字,念他是皇族姻亲。

二、圈禁地点的寓意;畅春园特意修的监所,隆科多位极人臣由此开始,身败名裂由此終。

三、避免给人以滥杀功臣,虽然隆科多所犯罪与年羹尧类似,但是赐死年羹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隆科多最终死于禁锢处,这是雍正六年(1728年)夏季的事。至于电视剧《雍正王朝》表现的隆科多与皇八阿哥胤禩等人逼宫只能说是一种艺术加工填料,确无此事发生。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一起看古史,欢迎网友评论、留言!


日尧居


隆科多逼宫,揭开电视剧的神秘面纱。公元一七一六年,八皇子病重的时候,当时康熙帝下令,所有平日里和八皇子关系好的人,都可以去看望。很多王公大臣都去看望探病,可是步军统领隆科多一直没有在探病人群中出现。也许是康熙正是要通过这种方法考验一些人,显然隆科多的中立功夫做得很到家了,所以康熙不再将他看为胤禩的同党,对他也就放心多了。康熙对隆科多的表现和能力是很肯定的,最最重要的就是认为隆科多不会对自己起异心,所以才选择他担任步军统领。自从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后,康熙更是重视他,不时的对他进行指导和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对隆科多是寄予很大的厚望的。雍正绁位后,对隆科多的步军统领更加严格了,因为初登皇位,立足末稳,皇帝下旨,提拨隆科多擢理藩院尚书,与管步军统领,这个圣旨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隆科多在步军统领的职责之外,皇帝还有一些秘密的任务要交给他全权处理,这个任务的重点是监视雍正的政敌胤禩及其党羽,和其他皇子的一举一动,还有:还要让他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壬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对于这次被皇帝的重用,并没有让隆科多心生骄躁,注意!!因为他知道他头上那把随时会掉下来的利刃还在,甚至有时候隆科多还能感受得到,那把利刃散发出寒气,所以这个时候的隆科多依然尽职尽责,安分守己,表现得非常出色,于是皇帝对他赞赏有加。所以电视剧隆科多逼宫是十分虚构的。


茹叔敬



真实历史上隆科多并没有协助老八胤禩进行过逼宫雍正。

题目意思应该指的是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老四胤禛登基以后,不甘心失败的老八胤禩联合起来王公大臣发动八王议政的政变逼宫雍正的剧情,而隆科多就参与到老八这方,八王议政失败以后,雍正并没有杀隆科多。

下面我们就以雍正王朝的剧情分析一番。

在老八发动八王议政时,身为雍正心腹的隆科多竟然投入老八阵营,并且在逼宫过程中对雍正冷嘲热讽的。

八王议政失败以后,按理说隆科多并非爱新觉罗皇族之人,并没有康熙对雍正留下善待兄弟遗言的限制。雍正龙颜大怒之下杀死隆科多也属正常,但雍正只是将其囚禁起来,并没有杀他。

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隆科多在雍正登基过程中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不忍心杀他。

雍正被康熙传位的当晚,(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是极其不甘的,因此京城内外酝酿着巨大的阴谋。

隆科多是九门提督,负责守卫京城他这时候就起到了巨大作用。虽然他很恰当的在老十三控制了丰台大营大局已定时出场宣读遗诏,有些政治投机,但最起码他身为老四的人并没有接受老八的拉拢,没有在康熙驾崩当晚和老八一起向雍正发难,而且他还是宣读康熙遗诏的人,证明康熙的确是传位于雍正的。

隆科多身为负责京城守卫的九门提督,在老四登基时倾向于老四又是宣读康熙遗诏之人,其功劳之大,比之稳定了丰台大营的老十三也差不了多少,甚至比远在西北牵制大将军王老十四的年羹尧功劳还要大一些。

隆科多虽然倒向老八阵营,但之前的功劳也足以免其一死了。

二、雍正为了稳定朝局,免得落下杀功臣的恶名。

雍正登基之初就有八爷党在暗中散布他篡位夺了大将军王老十四的谣言,所以舆论上对于雍正来说很不利。

雍正推行新政以后更是被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朝中诸多大臣一起反对,当时老八正是看见局势对雍正不利,有了可乘之机才发动的八王议政。

虽然老十三最后出手夺回了兵权,粉碎了八王议政政变。但当时的局势对雍正而言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已经背负太多骂名了,再落下一个杀功臣名声也不划算,加之隆科多的确有大功,自然对隆科多网开一面,只是囚禁起来,并没有杀死他。

而且隆科多可是皇亲国戚,雍正的舅舅。借用康熙对隆科多六叔佟国维的话来说。(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佟家与爱新觉罗家族世代联姻,休戚与共。可见佟家的重要性,而隆科多身为当时佟家的当家人,雍正也不好意思赶尽杀绝。

第49期雍正王朝分析完毕!下期再见!


宋安之


隆科多协助八爷逼宫,那是电视剧为吸引人编造的故事,现实是隆科多的所作所为引起雍正不满,雍正治罪隆科多,把他禁锢起来。



隆科多拥立雍正继位立下大功,因此飞黄腾达。手中有了权力,很多人就围着他转。隆科多没把握住自己,开始了权钱交易,这叫贪腐。隆科多选官很多不通过雍正,这叫越权。隆科多提拔人,这些人就跟随隆科多,这叫结党。隆科多的这些做法,时间长了一定会招致雍正的不满。后来,隆科多引荐的侍郎查嗣庭被诛,雍正诘问隆科多,隆科多支支吾吾,不说实话,雍正很不高兴。

雍正四年,隆科多家仆牛伦挟势索贿,事发,查出隆科多收受年羹尧、总督赵世显、满保,巡抚甘国璧、苏克济行贿。雍正下令斩牛伦,罢免隆科多的尚书职务。



如果说隆科多的这些行为,只是让雍正不满,那隆科多的四处联络简直让雍正愤怒。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结党营私,与年羹尧交结,甚至与八阿哥胤禩集团的人也开始交好。估计可能是雍正对隆科多表现出不满,隆科多感受到压力,想在别处寻找庇护。隆科多错了,在雍正王朝里,除了雍正谁能保护了他。

雍正把隆科多永久禁锢,没有直接杀他。雍正的解释是,隆科多是唯一一个康熙传位雍正的见证人,杀了他就没有人可以证明雍正继位合法性了。



实际上,雍正即便是矫诏篡位,隆科多手里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隆科多对雍正继位合法性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雍正没必要非得杀掉隆科多。

但是,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是雍正继位的功臣,杀了隆科多就是杀亲,就是不孝,杀了隆科多就是杀功臣,就是不仁,杀一个毫无威胁的隆科多,使雍正顶上不仁不孝的名声实在不划算。

个人观点,欢迎加关注讨论。


有得观史


历史上的隆科多其实并没有联合八阿哥胤禩逼宫雍正,说他协助老八逼宫完全是受到《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在剧中,不甘心失败的老八胤禩联合了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想通过八王议政来发动政变,而此时也在朝中的隆科多并没有站在雍正这一边对抗老八,而是在旁边看雍正的笑话,这无异于就是投到了老八的阵营中。最终老十三的出现,扭转了败局。而隆科多呢?雍正本可因此杀了他,可并没有杀了他,也没有把他关进大牢,而是把他圈禁到他事业起步的畅春园里,直到死。



隆科多是《雍正王朝》里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在正史中也是一个很重要人物。隆科多的家族佟家与皇族爱新觉罗家族是世代联姻,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也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多功劳。隆科多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佟国维的儿子,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隆科多的姐姐,也是康熙唯一承认的小舅子。雍正年幼时就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因为这层关系,雍正从小就叫隆科多为舅舅。后来,隆科多逐渐步步高升,一直当到了掌管京城兵马的九门提督,可见康熙对他的厚爱。在康熙病危时,隆科多是唯一在场的顾命大臣,并被康熙指定为“宣诏”大臣,足见康熙对他的信任。



雍正能成功上台也是得益于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鼎力支持,不然鹿死谁手还真的不知道。年羹尧的功劳是成功牵制住了在西北手握重兵的老十四,不然以老十四的军事才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进北京来,雍正还是招架不住的。雍正刚登基之后其实对他们二人还是不错的。提升隆科多为礼部尚书,署理理藩院;而年羹尧呢?更是风光无限,当了大将军王。


不过时间长了,隆科多的尾巴就翘上天了,逢人就说雍正能当皇帝还不是靠他隆科多吗,不然凭雍正那个本事,怎么斗得过老八呢?其实在满清皇帝中,就要属雍正的耳目最多,他对谁都不放心,就算是自己信任的大臣身边也要安插自己的眼线,隆科多这种位高权重的人,雍正是更不放心的,也自然知道隆科多每天的日常。对于隆科多结党营私,雍正忍了;对于隆科多贪污腐败,雍正忍了;对于隆科多排除异己,雍正也忍了。可是你隆科多居然挑战皇权,说出这样的话,俨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对于这样的底线,雍正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了的。



在封建社会,皇帝要弄死一个大臣还不是就像捏死一个蚂蚁这么简单。隆科多最终被定有41项大罪,但是雍正并没有杀他。除了上面说到的隆科多背后的家族为大清朝的建立所做出的的贡献,隆科多还是雍正的舅舅,也是为雍正继位出力最多的功臣。如果杀了隆科多,那就是不孝,就是不仁,精明的雍正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这样的人,使得自己戴上一顶不仁不义的帽子呢?岂不是很不划算。还有一点也是雍正自己的说法:隆科多是康熙传位给自己的唯一见证人,如果杀了他就没有人可以证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了。


基于上述几个理由,虽然隆科多罪不可赦,可还是没有杀了他,只是把他圈禁到死而已。


历史局中人


隆科多协助老八逼宫,是电视剧里面虚构的段落。历史上隆科多没有干过逼宫的事,二月河的原著小说中也没有相关的段落。不过,雍正没有杀隆科多(正大光明的杀),电视剧和小说还是遵照了真实历史,没有瞎编。

至于雍正为什么没有杀隆科多,我觉得跟隆科多的出身,以及雍正皇帝好面子,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隆科多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一时的佟国维,亲姐姐则是孝懿仁皇后。隆科多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对雍正忠心耿耿,为他夺得皇位立下汗马功劳。雍正继位后,称呼他为"舅舅",以示亲热和信任。

后来隆科多倒台,被圈禁在畅春园。雍正下令不准杀他,主要是给佟氏一族留面子。毕竟雍正年幼时是孝懿仁皇后,也就是隆科多亲姐姐负责抚养的。雍正好面子,是一个极在意孝名的人。隆科多虽然不是他的亲舅舅,但毕竟也是养母佟氏一族的人。并且隆科多还是康熙临终前的宣旨官,是康熙留给雍正的顾命大臣之一。如果雍正用处死年羹尧的那种方式,明正典刑的处死隆科多,会留下不尊敬先皇、先皇后的不孝的骂名。

并且,虽然养母很早就去世了,隆科多也倒台了,但是佟氏一族在满洲贵族圈子里面还是很有权势的。雍正犯不着得罪佟氏一族,也犯不着惹怒满洲贵族,影响自己皇权统治。


与隆科多同样情况的,还有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其中,老三胤祉也是圈禁致死。老八在圈禁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暴毙而亡,民间怀疑老八是中毒而亡,但也只是怀疑而已,没有证据。老九与老八类似,怀疑是被直隶总督李绂迫害致死,也没有证据。

这四个人都是圈禁期间暴毙而亡,雍正还是不敢正大光明的杀兄弟……



说到这里,再说一下年羹尧的死。很多人质疑雍正为什么只是圈禁隆科多,却要赐死年羹尧呢?

年羹尧虽然也是权倾朝野的人,但是年羹尧触犯的罪名与隆科多不太一样。并且,年羹尧他只是汉旗出身,不是满洲旗人。汉旗也是始终是汉人,朝廷杀一个汉人而已,并不像杀一个满洲贵族,有那么大的压力。

而且,年羹尧的赐自尽的。也算是雍正年在他劳苦功高,给他面子了。

年羹尧的那些党羽,比如地位比较低的汪景祺和邹鲁,则是直接押到菜市口斩首,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枭首示众,一挂就是十年。不仅如此,家属还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其期服之亲兄弟、亲侄俱革职,发宁古塔,其五服以内之族亲现任、候选及候补者俱革职,令其原籍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这才叫惨呢……

地位再高一点的年羹尧党羽,比如直隶总督李维钧。也被判处斩监侯,妻子儿女入内务府为奴,后来李维钧病死在狱中。

雍正在革除李维钧时,朱笔批示:

你不怕做贻笑于人之督抚,朕不甘为轻举妄动之人主。

意思是说,你李维钧真不要脸,居然那样舔跪年羹尧。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你让我没面子,我就判你一个斩监侯。哪怕是直隶总督,朝廷的从一品大员,也照死不误。谁让李维钧只是一个汉人?并且还丢了雍正的面子……

所以,从雍正年间的这件事情中,可以发现一个道理。一个人出身真的很重要,身后有家族撑腰,死也会死的好看一点。


Mer86


从古至今,很多政治犯的下场是终身监禁而非身首异处,我猜测是有这些原因的:

1、地位高。自古有言”刑不上大夫”,地位达到一定地步之后你举荐推荐的,你安排提拔的官吏就数不胜数,可以杀一个,杀一批,但是很难杀一群,把他的地位剥夺了但不杀他,是为了稳定一般的朝局,从全局着眼。

2、内幕多。一是人在权力中心待的时间长,知道皇帝的内幕多,那不更应该杀了吗?但是他知道谋反的内幕也多,很多事情杀了他就无死无对证了,如杀了隆科多,最高兴地不是雍正,而是反臣,隆科多的死活对雍正来看无关痛痒,但是他知道的消息对雍正还是有帮助的。

3、情义深。并不是情深似海,而是血缘。隆科多是雍正的亲舅舅,虽然无情最是帝王家,但是在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投了关键的一票给雍正。厉害很多反案都有皇亲国戚的参与,这些人也因为是宗室而免一死。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隆科多协助八爷逼宫……本人只能呵呵了!想必提问者是把电视剧当真实历史了。电视剧《雍正王朝》出于剧情需要,把胤禩和隆科多的死期明显后移了,而且还搞了一出所谓“八王议政”的逼宫大戏!似乎隆科多是因为参与政变而遭到雍正帝幽禁的。但是,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收视率才是电视剧的第一追求。诚然,电视剧《雍正王朝》是一部良心之作,但是其内容与真实历史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隆科多这个人物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连亲爹都被换掉了!真实历史上,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亲儿子,但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却成了隆科多的六叔,接下来的剧情背离真实历史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真实历史上的隆科多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子、继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一等公佟国维的亲儿子、康熙帝的舅表兄弟兼小舅子……这一连串的名头足以说明隆科多地位的尊贵了,用首席外戚家族来形容隆科多背后的佟氏家族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出身,隆科多在官场上也是平步青云,康熙二十七年进入官场时起步便是正三品、副省部级的头等侍卫!之后,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虽然在康熙四十四年隆科多因为受到下属违法牵连被免去了銮仪使和副都统的职务,但是康熙帝仍然保留了这位表弟头等侍卫的虚衔,命隆科多仍在头等侍卫上行走。换言之,彼时的隆科多虽然赋闲在家,但依然是享受副省部级待遇的。康熙五十年,隆科多被表兄康熙帝重新启用,出任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九年后,隆科多又升任理藩院尚书一职,但是仍然兼任着九门提督,而正是九门提督这个职务,为后来隆科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皇帝公开称为“舅舅”的臣下提供了先决条件。



九门提督,虽然地位不是清朝武臣中最高的,但却掌握着北京城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隆科多也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成为了一众皇子争相拉拢的对象。因为雍正帝是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手养大的,所以隆科多和雍正帝的关系相对于其他皇子更加亲密一些。但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之前,隆科多与雍正帝也仅仅是保持了友好关系,并没有完全倒向雍正帝的怀抱。实际上,隆科多一直在观望、在待价而沽,一直在寻求自己和佟氏家族的利益最大化,并没有急于投资入股。换言之,隆科多仅仅是雍正帝潜邸时期巴结、拉拢的对象,最多也只能算是“盟友”,并不属于“雍党”或者所谓“四爷党”成员。康熙帝去世之后,遗诏命雍正帝即位,这个时候隆科多开始下注投资了。他坚决地站到了“外甥”雍正帝一边,为即位伊始的雍正帝稳定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原因嘛,很简单,雍正帝已经是皇帝了,和自己又比其他皇子多了一层孝懿仁皇后的关系,支持雍正帝是隆科多和佟氏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正确打开方式!试想,如果是其他皇子抢占了先机或者合法即位,隆科多恐怕就不会坚定地站在雍正帝一边了!毕竟理论上,作为康熙帝继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孝懿仁皇后是康熙帝所有皇子的嫡母之一,隆科多自然也是所有皇子的“舅舅”!



正因为隆科多不是铁杆的“雍党”成员,潜邸时期的雍正帝对他更多的还是巴结、拉拢。所以,即位之后的雍正帝为了让隆科多能够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一只看门狗,守住北京城防、防止内乱,对隆科多也是不遗余力地追捧,甚至不惜以皇帝之尊公开称隆科多为“舅舅”!但是,在雍正帝地位稳固之后,尤其是雍正三年、雍正四年相继拿下年羹尧和胤禩一党之后,隆科多的地位显然没有那么重要了,而这也正是雍正帝敢于“卸磨杀驴”的原因所在!其实,如果隆科多能够激流勇退,在为雍正帝稳定局面之后主动交权,凭借着表叔兼“舅舅”的首席外戚身份和康熙六十一年的拥戴之功,雍正帝应该不会刻意为难他。毕竟对皇位理论上威胁最大的胤祥、胤禄和胤礼这三位亲弟弟雍正帝都能容得下,应该不会容不下一个隆科多。但是,隆科多并不这么想,仗着功劳大,隆科多开始恃宠而骄了。这倒也没什么,但是隆科多的手伸得有些太长了,居然把手伸向了朝廷的人事任免,开始利用职权培植私人势力、结党了,时人甚至称之为“佟选”,这就犯了雍正帝的大忌了!地位高、权力大不怕,毕竟地位和权力都是皇帝给的,随时可以收回。但是,培植私党,那皇帝就不得不多心了。说到底,这才是雍正帝最终下决心拿下隆科多的原因所在。



至于隆科多有没有参与胤禩逼宫,肯定是没有的!压根儿就没有逼宫这回事!雍正帝即位之后便逐渐架空了胤禩,胤禩虽然顶着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的光环,但实际能够染指的却只有工部事务,说白了就是全国最大的“包工头”!权力早已今非昔比。雍正四年,雍正帝拿下胤禩时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力,更不要说什么逼宫了,彼时的胤禩实际上就是刀俎之下的鱼肉,任凭雍正帝宰割。而雍正帝拿下隆科多是在胤禩被幽禁致死之后的雍正五年,隆科多不可能卷入胤禩一案!更何况,雍正帝即位之后,胤禩被拿下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所有人、包括胤禩本人心知肚明,隆科多再傻也不可能去趟胤禩这趟浑水!



那么,雍正五年隆科多在干什么呢?说了您别不信,彼时隆科多正在和俄罗斯谈判边界问题!就在快要达成协议时,隆科多被召回了,随即便被雍正帝下令议出了四十一条罪状,抄家、幽禁!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雍正帝为什么不杀了隆科多呢?个人认为,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隆科多是被雍正帝公开称为“舅舅”的,而且举国皆知。这个时候,雍正帝如果杀了隆科多,舆论上不好交代。其次,隆科多毕竟是康熙帝的表弟兼小舅子、雍正帝的表叔兼“舅舅”,而且他身后还有号称“佟半朝”的佟氏家族,杀了隆科多不利于内部团结。其三,雍正帝接连杀了年羹尧、胤禩、胤禟,外界已经谣言四起,说什么雍正帝杀母屠弟、卸磨杀驴云云,幽禁隆科多已然可以达到目的,雍正帝也就没有必要多背负一条屠戮功臣的罪名了。其四,隆科多虽然结党,但是手脚并没有伸到军队系统,“佟选”官还是以文官居多,隆科多真正能够染指的军队恐怕也就当初起家的九门提督麾下那摊子,他对于雍正帝的威胁远比年羹尧小得多,雍正帝没必要杀了他以绝后患,幽禁足矣。最终,雍正帝选择了将隆科多幽禁在畅春园,对佟氏家族也是点到即止,并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将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革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了事,并且还让隆科多的弟弟庆复承袭了其父佟国维留下的一等公爵位。此外,据说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之所以只被革职而没有像他弟弟玉柱那样被发配边疆是因为“检举揭发”亲爹隆科多!不知道隆科多在雍正六年被幽禁而亡是不是被这个儿子活活气死的呢?


农民工歪说历史


只说剧,不谈史。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协助八爷逼宫,并非是罪不至死。这样的举措,在哪一个朝代都够得上杀头的。雍正之所以把他关进大牢而不杀他,其原因恐怕不止一点。

隆科多是康熙皇帝的小舅子,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而孝懿仁皇后又恰恰是雍正皇帝的养母。按辈分,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雍正之所以从小就被过继给了孝懿仁皇后,是因为康熙皇帝和这位孝懿仁皇后感情很深,她这一生只生下过一个女儿,却还不幸早夭了,康熙怜她凄苦寂寞。再就是雍正的生母诞下雍正时,只是个身份低微的秀女,不具备扶养皇子的资格。

有道是生身不如养身重,雍正和他的养母孝懿仁皇后,是有着很深厚的母子之情的,甚至超越了和生母德妃的感情。雍正不杀隆科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愿意伤害到他和孝懿仁皇后的母子之情。

佟国维和隆科多都是佟氏家族的大人物,佟氏一族在当时是大清皇室中的名门望族,和诸多大臣王公贝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佟国维和隆科多那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其势力也必然是盘根错节不可小觑。杀了隆科多,没准会引起朝局动荡不安。

最重要的是,杀了未必就比关起来更有震慑力。让他在牢中生不如死的活着,对那些意图不轨的人来说,更具有震撼和教育的效果。活生生例子,会时刻提醒着他们要安分守己。

再就是,以隆科多的年龄,就算是不明着杀他,在大牢中想让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死掉,对雍正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也着实没有为了他而枉负一个忘恩负义骂名的必要。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共同讨论。


把酒共东风


没有必要杀他 没有威胁

就像康熙不杀鳌拜一样

另外他们也是满人 满清统治者内心还是有满汉之分的 汉人估计也就杀了

慈禧他们杀了肃老六之后 大清就不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