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白芒營鎮紅山村:一個國家級貧困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沃野萬畝秀 富民天地寬

——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紅山村振興鄉村二三事

□本報記者 劉波 通訊員 楊丁香

白芒營鎮紅山村:一個國家級貧困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圖為富隆公司員工王訓清正在給柑橘剪枝。楊丁香 攝

這是一片火熱的土地!這是一片發展的土地!這裡有一群敢為人先的開拓者,這裡有一個敢於創新的農業企業!……6月10日,記者走進遠近聞名的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紅山村,探究這個小鄉村短短几年時間從國家級貧困村一躍成為新型產業建設新農村的奧秘。

“哪怕揹著千古罵名,也要把土地流轉出來”

紅山村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東北方向,現與新社灣村、老社灣村三個行政村合併成為社灣村,距離縣城沱江30公里。紅山村共有水田260畝、旱地180畝、紅土林地2500多畝、人口70戶380多人。被列為2016年至2020年國家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貧困人口54人。 

如何脫貧摘帽?如何致富奔小康?困擾村民千百年的難題不僅是紅山人的課題,也是當地黨委政府面臨的新時代考題。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已經證明與社會脫節。發展特色農業,拓展規模農業,促進產業轉型才是脫貧致富的唯一途徑!2014年,白芒營鎮政府駐村幹部與紅山村幹部一道召集全村群眾開會:把低產低收入的松樹和油茶林地流轉出來,發展水果種植!話才說出口,會議現場就亂成一鍋粥。“土地一租就是幾十年,跟賣給別人有什麼區別?用租金當買金,土地變成別人的,我家不缺這個錢!不租!”“好好的油茶樹砍了種水果,你們這些公家人想起一出是一出,到時候不結果子,人家拍拍屁股走了,租金問政府要?油茶問政府要?”……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連凳子都撬翻了。第一次土地流轉動員會就這樣不歡而散。

鎮黨委政府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村支書周其芬更是立下了軍令狀:“為了全村脫貧致富,哪怕背千古罵名,也要把土地流轉出來!”緩衝了一段時間,周其芬組織村民代表和村幹部到廣西、本縣等土地流轉、農業產業發展成熟的地方學習參觀,再挨家挨戶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大部分村民的工作還是做通了。當年,紅山村就流轉了1480畝林地。整整七個月,周其芬帶著村幹部和村民滿山滿嶺量地,砍樹翻土復墾。土地流轉出來後,楊氏果業、有實力的種植大戶紛至沓來,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都沒有談妥。流轉出來的土地空置了整整一年時間。那一年,周其芬等村幹部也是心急如焚啊,那都是跟村民們拍了胸脯才流轉出來的,千萬不能閒置起來啊。

俗話說,好事多磨。又說,有緣千里一線牽。2016年,縣裡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伍繼承和縣人大主任陳槐權等領導慕名找到廣西富川富隆果業有限公司老總林家盛,結果一拍即合,富隆公司當年就進駐紅山村,以水田600元每畝,旱地400元每畝,林地250元每畝的年租金標準流轉土地,並且以五年為一個時間段遞增,紅山村當年就流轉土地1700餘畝,獲得土地租金43.6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147元,12戶54個貧困人口流轉土地390畝,人均增收2151元 。紅山村的成功做法帶動了周邊黃泥塘、五洞、八洞等村,2017年,富隆公司對這幾個村的閒置土地一併流轉了過來,總面積達到6000畝。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加土地租金收入150萬元以上。

“土地流轉這步棋還是走對了!”周其芬談到流轉土地的不易不無自豪地說。

白芒營鎮紅山村:一個國家級貧困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富隆公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集水果種植加工、冷藏保鮮、市場流通、農資配送塑料果框生產和出口貿易一體化的資源型農業生產企業。富隆公司進駐紅山村,給村裡帶來了希望,也給周邊村的村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江華縣委政府經研究決定,與富隆公司共同把以紅山村委核心、輻射白芒營鎮洪泥塘村、大路鋪鎮五洞、八洞等村連片10000多畝的流轉土地推進建設為紅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高薪聘請湖南現代農業研究所編制了《紅山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實現園區基礎設施一體化安排,產業一體化佈局和工作一體化推進。同時跟富隆公司共同建設紅山園區。按照“田成塊,路相連,渠相通 ”的要求,修建園區主幹道3公里,機耕道20公里,通過實施坡耕地治理項目,完成了園區內塘尾水庫除險加固、清淤及土地梯田形狀整理,修建了灌溉水池、水渠,安裝了滴灌設施。

荒灘澤地起宏圖,流金淌銀紅山村!“截至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以沃柑等16個特色柑橘品種為主的水果種植5000畝。三年掛果後,2月有鮑威爾臍橙,4月有輪晚,6月有血橙,8月有特早1號,9月底有南豐蜜桔,10月有臍橙,12月有皇帝柑、沙糖橘。一年四季都有柑橘成熟,四季花果飄香不是夢!到時,我們的紅山農業產業園就是一個集採摘、徒步、垂釣、山地自行車、民俗風情表演、農家樂餐飲於一體的複合型旅遊農業綜合體!我這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富隆公司老總林家盛站在觀光臺上眉飛色舞地向我們描繪著紅山村的未來。是啊,紅山村幾年前還是一片荒山,富隆公司到來後,這裡的山頭都已經披上了綠裝。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

白芒營鎮紅山村:一個國家級貧困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龍頭企業進了村 農民變工人

“現在村裡找不出一個打牌賭錢的,大家都爭事做。我和我老公都幫林老闆做事,我是剪枝組70元一天,我老公在殺蟲組,有80元一天,兩個人一個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我家的山地出租每年有收入7000元。公司沒來沒錢賺,現在一年四季都有活幹,家門口就能賺錢,而且收入不算低,一早一晚可以種點小菜和水稻,老人孩子在身邊一家人團聚,我很滿足了。”在柑橘園,今年48歲、穿著富隆公司工作服的王訓清正在給柑橘剪枝,提起富隆公司滿心的喜悅。像王訓清這樣常年被富隆公司聘請的工人,就有160個,2017年,僅付工人工資就付出了46萬。

“隨著園區產業基地規模以及休閒旅遊農業的不斷髮展壯大,就業容量也隨之擴大。三年後,園區每年可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1500人以上,臨時用工2萬個以上,可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4000萬元以上。”林加家盛勾著手指跟記者算起的這筆增收賬,無疑給農村50歲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沒有技術的貧困勞動力來了發展強音。富隆公司進駐紅山村後,這個昔日的國家級貧困村已經於2017年整村脫貧了。

除了農業產業化,該村還投入20.4萬元對原有自來水進行改造新建,升高了高位水池,並配備了淨水消毒設備,重新改造送水管,保證了紅山村70戶380多人的健康飲用水安全,有效地推進了紅山村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投入58萬元對大塘尾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項目,改造加固、清淤,保證了紅山村村民的安全和300多畝水田的灌溉。同時爭取資金85萬元,依託水土保持坡耕地綜合治理項目扶持產業扶貧,硬化村道方便村民出行。

通過結合產業開發培訓,該村充分利用農家書屋,加大農村實用型人才培養力度,促進“輸血”“造血”齊發。目前共培訓培養10多位科技致富骨幹和鄉土科技人才,建立3戶能帶動群眾科技致富的示範戶。同時加大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建成娛樂、健身場所、籃球場,並添置相關設施,為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提供必要的活動場地。同時將精準扶貧和秀美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目前,紅山村已成功創建為秀美鄉村。

來源:2018年6月19日《永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