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大唐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一件东西至今仍保存在韩国(163)

大唐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一件东西至今仍保存在韩国(163)

上回说到,就在唐军举步维艰地向着合围平壤的既定战略目标做着最后的努力时,一个意外的发生终于使李治不得不无奈放弃了这次远征。

大家一定还记得,当初李世民平定东突厥的过程中,曾经扶持过一个名叫薛延陀的部族。

正如草原民族没办法适应农耕文明一样,中原政权在面对广阔的草原时,也同样没办法将自己的统治方式完全套用到这帮整日逐水草而居,几乎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

所以,当初灭掉东突厥之后,李世民便继续对北方草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通过扶植不同的部落政权,让部落间彼此相互牵制,从而维持大唐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尽管大唐一直努力地维持着区域的平衡,但人家草原民族也不是傻子。此时突厥人的势力基本早已被消灭怠净,北方草原上最为强悍的,是名为铁勒的民族。

所谓铁勒,准确地讲应当是一个部落联盟的称呼,其中大约还分为九个不同的姓氏。像之前的薛延陀就是铁勒九姓中的一员。像之后在大唐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回纥,同样也是铁勒一支。

原本铁勒各部族之间,在大唐的经营下,也是处于相互牵制的状态。然而到了龙朔元年,情况终于出现了变故。几个部落居然彼此达成了谅解,转身一致向着大唐发起了进攻。

对于大唐而言,这简直不亚于是后院起火。要知道,大唐的都城长安本就地处北方腹地,草原民族一旦南下,长安立刻便会身处战争的前沿。

此时唐军的主力部队依旧还在遥远的朝鲜半岛,高句丽的顽强抵抗,让战局已经渐渐陷入了胶着之中。如果再不果断撤兵,万一这帮主力部队有个三长两短,大唐没准恐怕真会被这帮草原部落给摘了桃子。

为了稳妥起见,李治无奈中只得先命令北线部队火速班师回防。

如此一来南北夹击的计划再一次落空,孤军作战的苏定方到此也只能一声长叹:虽有荡寇之志,奈何时不与我!

当初在平灭百济之后,苏定方曾命人在百济都城泗沘城修筑石塔,以纪念这次远征。

“天降飞将,豹蔚龙骧,弓弯月影,剑动星芒,貔貅百万,电举风扬,前诛蟠木,却翦扶桑……”在这篇名为《大唐平百济国碑铭》的碑刻上,苏定方以异常豪迈的语调,向世人彰显了大唐那巍峨的气魄。

大唐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一件东西至今仍保存在韩国(163)

如今这座石塔历经千载风霜,依旧高高耸立在韩国扶余郡的定林寺中。

大唐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一件东西至今仍保存在韩国(163)

几年前,我曾特意随团到塔下一游。当听导游说起这是苏定方当年的手笔时,团里的一位大哥居然十分不屑地嘟囔了一句:“一个白脸奸臣留的东西,有啥好看的!”

闻听此言,我心里不禁有些怅然。平草原、荡西域、灭百济,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大汉民族的疆域变得空前辽阔,正是在他的浴血奋战下,大唐才能够和遥远的汉朝一样,拥有那份“犯我华夏,虽远必诛”的豪气。

所以,希望历史能够给这位老将军一个公正的形象,一个值得让所有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形象。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苏定方解除对平壤的围困,撤回中原。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苏定方奉命驻军边境,抵御吐蕃进攻。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苏定方寿终西北边陲,享年七十六岁。

《新唐书·苏定方传》记载,“定方所灭三国,皆生执其王”。

一生驰骋疆场,而终于行伍,老天给了苏定方一个身为将军的他最完美的结局。

大唐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一件东西至今仍保存在韩国(163)

更加完美的是,在苏定方生命最后的时刻,他等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当年从朝鲜半岛无奈班师的遗憾,终于在这一年被了结,大唐居然峰回路转地赢下了那场本已被放弃的战争。

大唐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留下一件东西至今仍保存在韩国(163)

看脱水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