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其實他是個老幹部

一直以來,大家印象裡都以為長平之戰,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才使得趙國喪失有生力量,最後國力一落千丈,最後被秦國所滅。其實,趙括並不是真的那麼無能,他也是個老幹部。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其實他是個老幹部

趙括

這要從長平之戰的起因說起。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於是,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通報趙國。趙王經過全面考慮之後決定接受城池,這引起秦國的不滿。不服就打,這就是秦國的最高法。

秦昭王命秦國大將王齕率兵攻打趙國,趙王派廉頗擔任大將軍抵抗秦國進攻。經過數次交戰,由於秦軍強悍,趙軍敗下陣來。於是廉頗想要靠堅守城池來消耗秦軍。就這樣兩軍堅持了兩年之久。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其實他是個老幹部

趙孝成王

雖然趙國經過胡服騎射,軍隊戰鬥力大幅度提高,但是其他方面隔秦國可是差了點。由於四五十萬軍隊在外作戰兩年,趙國的經濟,糧食逐漸撐不住了,百姓甚至都是餓著肚子為前線送糧。在這麼拖下去,仗還沒打贏百姓先餓死了。趙孝成王決定換下廉頗。

當年也不是趙括主動請纓作戰。而是秦國丞相范雎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並散佈流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果真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並命令趙括速戰速決,趙國已經撐不住了。可以說當時趙括也是硬著頭皮上的戰場。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其實他是個老幹部

趙國胡服騎射

趙括初到軍營,軍中老將都不服從於他,許多廉頗的老部將都不聽命於他。由於形式危急,他當機立斷,連斬廉頗八位心腹,這才把大局穩住。試想,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與決斷力。兩軍第一次交戰,趙括親自出戰,大獲全勝。可誰能想到這幾萬秦軍只不過是白起的敢死隊,目的就是讓趙括以為可以乘勝追擊,然後將他包圍,一舉殲滅。趙括怎麼能想到白起戰法這麼殘忍,竟然派幾萬秦軍送死,再加上趙國國力不支,繼續堅守百姓遲早要餓死。此時出兵是唯一的出路,再加上趙王的速戰速決的軍令。反正,堅守也是等死,倒不如與秦軍速戰速決,如果取得勝利,就能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趙括決定全軍出擊,速戰速決。從這裡也能看出,趙括出戰也是迫不得已。

兩軍交戰,糧草最重。趙括令五萬精銳保護後方糧草,剩下軍隊全軍出擊。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趙括並非無能之將。趙軍被圍住之後,已經陷入死局。趙括組織了數次反攻雖然未能突圍,但是他能數次穩住被衝散的趙軍騎兵,臨危不亂,這種軍事素養也不是短時間能養成的。趙軍的數次突圍給了秦軍重大打擊。可是,就在秦軍抵擋不住之時。誰知秦昭王居然親自上陣,發動全國15歲以上的青年全部加入戰爭。他們截斷趙軍糧道,把之前趙括留下的5萬精銳全部殲滅,然後與白起會和共同圍困趙軍。此時,保護糧草的趙軍被增援的秦軍全部殺死,否則的話這5萬趙軍可以與趙括裡應外合突破白起的包圍。而此時糧食不足,再怎麼衝鋒也無濟於事。趙括只能堅守,等待趙國的援軍。可是趙國哪還有兵力救援。在此期間,趙括也沒有放棄任何機會,他安排了數次刺殺白起的行動,致使白起身受重傷。他還安排詐降,想要趁機發起反攻,可都沒有起到大的逆轉。不說別的,就說被圍困的46天中,趙軍都競相吃戰友的屍體,可是沒有一個人投降,這就說明趙括的統帥能力以及寧死不屈的魄力。最後,處在生死邊緣的趙括組織最後一次拼死反攻,最後被亂箭射中,戰死沙場。剩下的趙軍投降,結果被白起全部坑殺。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其實他是個老幹部

戰神白起

綜上幾點可以看出,長平之戰的失敗不是趙括一個人的錯,更不能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要不是趙國的國力不支,趙括也不會輕易出兵。要不是秦國舉全國之力支持長平之戰,趙括也不能被截斷糧草,孤立無援。可以想象,進入戰神白起的包圍圈中,糧草斷絕,就算是廉頗,李牧可能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想想趙括在那樣重重包圍之下,竟然讓白起以秦國死傷30萬士兵的代價才取得勝利,不得說不厲害。白起曾說過:“長平之戰秦國沒有真正的贏,趙國也沒有真正的輸。”長平之戰後,白起時常把趙括的佩劍帶在身邊,可見白起對趙括的佩服。與其說,長平之戰是趙括指揮的失敗,不如說是趙國的綜合國力和秦國對比的失敗。(我加一句,作為阿根廷的忠實粉,希望阿根廷下一場比賽拿到最高進球,不被淘汰,梅西牛逼)。

下一章我們談一談秦朝統一六國後的對外擴張。記得關注我哈。

大家有什麼不懂得歷史知識,可以關注並私信我,大家一起探討。對於此篇文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