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冉闵称帝尽失汉人民心,忘了汉人支持的是东晋

在网上,无不充斥着各种赞美冉闵的声音,什么千古一帝,汉家英魂等等。可惜,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纵观冉闵一生,他根本没有所谓的民族大义,完全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如果说杀胡赢得汉人的支持,那么称帝彻底暴露了个人野心,这时汉人才发现,自己被冉闵当枪使了。也就是从他称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汉人民心,所以灭亡也是迟早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冉闵称帝尽失汉人民心,忘了汉人支持的是东晋

虽然我们称那时候为五胡乱华,但胡人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奉东晋为正统,比如前期鲜卑,以及氐、羌等,就算是羯族,也是很长时间承认晋朝的正统,以便用来笼络汉人民心,虽然是名义上的。

其实在五胡当中,最让东晋仇恨的,对汉人最残酷的不是羯族,而是匈奴。刘聪时期,完全就是搞种族灭绝,永嘉之乱几乎把西晋统治阶级连根拔起,这是其一;更重要的,匈奴采取的是更激进的做法——称帝,和正统东晋分庭抗礼。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匈奴已经把汉人排斥在外,建立一个纯粹的胡人国家。称帝在五胡乱华时期是非常冒险的事情,因为当时北方还留有大批汉人,他们心中仍奉东晋为正统,对胡人称帝往往持反对态度。所以,刘渊立国用国号为汉,但到了刘聪时期,觉得汉族已经对匈奴构成不了威胁,于是随意屠杀汉人。以至于后面爆发了靳准之乱,这位靳准同志屠灭了匈奴王室后,第一件事不是称帝,而是赶紧自称汉天王,对东晋称臣,希望拉拢汉人,开创了天王称藩制度,后来胡人大多延用这种方式。但遗憾的是,被刘曜为首的匈奴反扑被杀,刘曜后来干脆把国号改为“赵”,把“汉”废去了。

冉闵称帝尽失汉人民心,忘了汉人支持的是东晋

天王,是比皇帝第一低等的称呼。就好比藩王,虽然在自己的领地可以为所欲为,但名义上还要供奉皇帝。 石勒很聪明,在和刘曜的交火当中,并没有称帝,反而向晋朝称臣纳赂,身边集聚了大批汉人为他效力,包括谋士、乞活军。应该说,和前赵的战争,羯族巧妙利用了汉人对抗匈奴,最终把匈奴彻底屠灭了。羯族很快统一北方,如日中天之时,石勒开始为了安抚国内汉人的情绪,也只敢称天王,行皇帝事。也就是说,石勒虽然权力堪比皇帝,但名义上还是比晋帝低一等的天王,并启用大批汉人为官,尊奉晋朝为正统。后来即便称帝后,对外宣传也是称帝不反晋,仍然是晋朝的藩国,不是说他们忠诚度多高,只是用来笼络民心,保留晋朝共主的地位,奉行晋帝独尊的制度。

所以,这种方法被很多胡人所采纳,羌、氐、鲜卑都是如此,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拉拢北方汉人,二是避免被东晋及其他奉东晋封为正统的胡人政权所针对(比如石虎称帝,慕容鲜卑一直以东晋为正统进行对抗,最终称霸北方:又比如苻坚夺位后降号天王,拥护晋朝,直接让称帝的燕国和正统的东晋开撕,同时起用忠于晋朝的王猛,最终把燕国灭了。)

冉闵称帝尽失汉人民心,忘了汉人支持的是东晋

大燕慕容儁

那么再来看看冉魏政权,首先,地盘不大,仅仅就河南省差不多大小。在周围都是胡人的情况下,理应当低调点,给自己一个天王的称号,笼络汉人。可是,冉闵却来一出称帝。这样完全就寒了北方汉人的心。汉人希望你冉闵拥护晋朝,而他却走向了对立面。所以,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冉闵要封儿子为大单于,招纳胡人入伍,杀害反胡大臣。因为这时冉闵称帝已经失去了汉人的支持,值得重新寻求胡人的支持。再反观胡人,除了石赵残部,还有降晋的姚弋仲,以及接受晋朝册封的前燕,他们都巧妙地拿起了东晋的大旗。有些人还怪东晋不来支援。在东晋眼里,“很多胡人都尊我为正统,你小小一个冉魏,有什么理由称帝,和我分庭抗礼?”所以,前燕慕容儁抓住冉闵,说:“你一个下等人,也不看看我们的晋朝天子还在,真是反了你!所以后来也是追谥其为武悼天王,而不是帝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