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畫名家畫鷹

中國畫名家畫鷹

齊白石 松柏獨立圖 匡時2016春拍成交價3507.5萬元

作品鑑賞

“松鷹”是齊白石常畫的題材,從構圖和造型來看,此件《松鷹圖》松幹自上而下貫穿畫中,有堅挺之氣;老鷹昂首立於樹幹之上,清風傲骨之像頓生;旁添松針數縷,了增情趣。樹幹刻畫粗率、灑逸,與表現松針的細膩形成對比;墨色濃淡乾溼運用自如,富於變化。此作以勁健之墨線勾出鷹喙及爪、眼睛,喙尖銳而彎曲,帶有利鉤的趾爪蒼勁有力,身體和羽翼則用沒骨法寫之,再配以用尖毫畫出的細勁挺秀的松針,整幅於孤寂中透出一種霸氣。作品中,一隻立於松枝上的蒼鷹,傲然獨立,主羽和尾羽以濃墨焦墨闊筆點出,層次分明,雄健的羽翅收攏,有力的鷹爪緊抓樹幹。以焦墨勾勒鷹喙和點睛,蒼鷹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鷹身側立,頭微微扭轉,精神飽滿,雄視蒼茫大地,寓動於靜,突出了形象的力量感。畫面上繪一鬆一柏。松樹在前,以淡墨描畫,枝幹直立又向右斜,再從頂端斜插而下,松針以濃墨寫出,可見筆力;柏樹在後,墨色較濃,姿態更加虯曲。

齊白石畫松鷹,多有所寄懷,或是寄託思鄉之情,或是表達對軍閥混戰期間“英雄們”的不滿與期望。當然也可能是一種純粹的美學追求:作為猛禽,鷹體現著一種剛健有力之美,而松體現一種不畏嚴寒的挺拔氣魄。而此件《松鷹圖》可以看出是對生命、對長壽的一種嚮往和追求。

從齊白石對“松鷹”題材的把握,以及畫面的款識內容來看,此《松鷹圖》應該是畫家晚年的作品,也是一件能夠代表齊白石大寫意花鳥畫藝術成就的佳作。

松與鷹兩個意象的結合象徵了一種剛勁、堅韌、不屈與博大,託物言志,寄託了他的人生理想。正如他在一首題《鷹》詩中寫道:“連年看汝立,嘴爪世應稀。殺氣層霄上,飛搏眾嶺低。”

這幅作品是齊老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從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白石老人畫過不同的松鷹圖,大多數松鷹都頗具動態感,或回頭或俯視,有的振翅欲飛,有的眼睛直勾一物,處於靜與動的臨界點之上,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藝術的張力,鷹的力量感躍然紙上,飄忽欲飛,相比之下這幅松鷹圖顯得較為安靜,不一味強悍,在強悍中含著清峻、颯爽,眼神從以往的犀利變得柔和溫潤,內斂博大,淡定而從容地俯視著一切。以淡而潤的墨色寫松幹,雄鷹靜立於畫面上部松幹之上,昂首望向畫外。用筆上多勾勒,少皴擦,鷹的線條流暢柔和,松針尖細靈動,疏密得當,這些藝術語言的綜合運用使畫面從整體來看,少了些凌厲蒼涼之感,多了些溫暖靜逸之情,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繪畫風格,於齊白石的年齡、性格和贈送對象有著很大的關係,希望自己與世無爭,從容淡定,而又不失鬥志。也希望兩人都有奮鬥的激情,有無限的力量。藝術的本質是情感,這些情感的變化必然會反映在作品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一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有多穩定,他在不同時間段的作品風格是不盡相同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幅作品在風格上是唯一的,有它獨一無二的藝術和歷史價值,也體現了一代文人畫大師的基本素質。

白石老人作畫,畫外功夫勝於畫作本身,為了把鷹畫得更好,他要齊良已從朋友那裡借來一隻鷹給他看。他說:“凡大家作畫,要胸中先有所見之物,然後下筆有神。”能做到“胸中先有所見之物”並不容易,既要有天資,更要有審物的工夫。他的畫稿上,常有觀察研究的小注,如“鷹屬毛九數,爪上橫點極密”等等。此作以松柏鷹為畫題,鷹寓意英雄,而松柏則有長壽之寓,可謂寄託尤深。白石老人的畫藝在抗戰勝利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其於畫壇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展到全國,尤為重要的是,出於方方面面的原因,他的畫被當時的政界高官所認同,並也為他們作過不少

好畫。

其中松鷹圖是贈予政界高官一個比較好的題材,綜觀目前傳世的齊白石松鷹圖,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是尺幅巨大,非六尺紙以上尺幅不得盡述其志;二是不輕為常人所作,其受畫者多為位高權重的名人顯宦、各界名流,所謂雄鷹畫贈英雄,適得其所。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齊白石松鷹圖,上款人既有北洋時期的總統也有國共兩黨的領袖,更有軍政顯宦、學界名流等,所以老人的松鷹也畫得格外用心,迥異於尋常酬應

之作。

此幅《松鷹》亦為巨幅,243×60.5cm,據原中貿聖佳圖錄所載為楊虎將軍舊藏,楊虎將軍家屬友情提供。

關於楊虎與齊白石之間的交往,欠缺較完整的文字資料記錄,僅能從畫跡的年份、題識內容、稱謂的變化以及題材的選擇,復對照兩人的生平經歷,於片段的隙縫中勾劃出一個輪廓而已!

從丙戌(1946)十月所作的《篆書四言聯》(尺寸:

177×47.5cm),字大如拳,氣派恢宏,老年行筆仍駕馭有方,筆墨恣意縱橫中見法度森嚴,氣魄精旺飽滿,躍然紙上。同年及翌年分別有《海棠蜻蜓》及《佛手蟠桃》,全都以“先生”稱謂,相信是兩人認識之始。新中國成立後,楊虎居於北京,乃至楊夫人陶聖安拜齊白石為師,關係俞趨於密切。

從文獻資料和相關史料來看,1946年底齊白石寧滬之行,應張道藩之邀請,與溥心畬舉辦聯合畫展,並參加蔣介石六十壽辰的紀念活動。齊白石的寧滬之行準備可謂精心,目前可見畫於這一年的巨幅“松鷹”為題材的作品就有二幅,分別贈予蔣介石、張鎮、楊虎,而且都均有對聯相贈。

從作品的構圖來看,此幅《松鷹》與張鎮本有所接近,特別是鷹的位置安排和姿態以及繪畫語言上都是趨於一致的,松枝的穿插稍有差異,張鎮本自自右而左,與“一炷香”的書法相應。楊虎本自左而右,松針層層鋪排,佔據了畫面的主體。落款左邊空隙,“一炷香”並未直到底部,稍留餘地。而後又出於均衡的考慮?,再右側鈐印兩枚,以增其份量之感。由此可見白石所畫之過程,步步推敲完成,隨機應變。

款識:借山老人齊白石八十六歲時制於京華。

備註:據2005年春中貿聖佳圖錄所載此作為楊虎將軍家屬友情提供。

作品資料

作者 齊白石

尺寸 242.5×61cm

創作年代 1946年作

估價 RMB 20,000,000-25,000,000

成交價 RMB 35,075,000

專場 澄道——一粒丹砂·齊白石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 2016-06-06

拍賣公司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十週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白石、古潭州人、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中國畫名家畫鷹


齊白石 松鷹圖 北京寶瑞盈2011春拍成交價1610萬元

作品鑑賞

齊白石,毋庸置疑是二十世紀極負盛名的國畫名家,同時也是中國藝術傳播中的重要人物。齊白石生於湖南湘潭農民家庭,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三百石印富翁大量筆名與自號。齊白石從做雕花木匠開始藝術的探索歷程,後從師王琦湘學習詩、書、畫、印登堂入室。中年五出五歸,遊歷大江南北,最終定居於北京,以賣畫、制印為業。六十歲時,受陳師曾啟發,衰年變法,面貌大新,遂形成自己獨特之風格,確立了自己在畫壇上的顯赫地位。

白石翁最善長花鳥蟲魚,用筆用墨酣暢淋漓,造型精煉質樸,色彩鮮豔強烈。他最推崇徐渭、八大、石濤等人寫意之風,終能集眾家之長,創造出大寫意花卉與工筆草蟲相結合的新畫風。由於其善於洞察生活細微,故筆下所繪事物都十分生動,極富生活趣味,及老人質樸的生命哲思。正因如此,他的作品雅俗共賞,受到各個階層的人們的喜愛。

“松鷹”是齊白石常畫的題材,據考證他的松鷹作品一般創作於定居北京之後,從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創作了很多松鷹圖,當中最出名的即1928年贈送給徐悲鴻的《松鷹圖》。從構圖和造型來看,此件《松鷹圖》與他贈送給徐悲鴻的那件十分相似,松幹自上而下貫穿畫中,有堅挺之氣;老鷹昂首立於樹幹之上,清風傲骨之像頓生;旁添松針數縷,了增情趣。樹幹刻畫粗率、灑逸,與表現松針的細膩形成對比;墨色濃淡乾溼運用自如,富於變化。此作以勁健之墨線勾出鷹喙及爪、眼睛,喙尖銳而彎曲,帶有利鉤的趾爪蒼勁有力,身體和羽翼則用沒骨法寫之,再配以用尖毫畫出的細勁挺秀的松針,整幅於孤寂中透出一種霸氣。

齊白石畫松鷹並題跋,多有所寄懷,或是寄託思鄉之情,或是表達對軍閥混戰期間“英雄們”的不滿與期望。當然也可能是一種純粹的美學追求:作為猛禽,鷹體現著一種剛健有力之美,而松體現一種不畏嚴寒的挺拔氣魄。而此件《松鷹圖》從款識“三千年壽之松鷹”可以看出是對生命、對長壽的一種嚮往和追求。款識中“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也是有來源的,齊白石年輕時不富裕也十分節儉,常自己去河邊挑選石頭練習篆刻,而且是刻完一面再刻另外一面,直到六面都刻完。時間長了就積攢了很多多面印章,自嘲為“三百石印富翁”。遺憾的是,1919年,齊白石去北京發展,把“三百石印”留在了湖南老家,從此真正的“三百石印”就銷聲匿跡了。

從齊白石對“松鷹”題材的把握,以及畫面的款識內容來看,此《松鷹圖》應該是畫家晚年的作品,也是一件能夠代表齊白石大寫意花鳥畫藝術成就的佳作。

作品資料

作者 齊白石

尺寸 179×48cm

估價 RMB 4,800,000-6,800,000

成交價 RMB 16,100,000

專場 中國近現代書畫(一)

拍賣時間 2011-05-27

拍賣公司 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中國畫名家畫鷹

中國畫名家畫鷹

鷹,歷來是畫家最喜歡的題材,他們筆下的鷹雄姿英發、堅強剛毅、高瞻遠矚,畫家們通過不同角度、不同表現方法,刻畫“雄鷹”的神韻,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人們之所以為鷹喝彩,是因為鷹代表著一種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精神,那就是一種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奮鬥精神!一種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偉大的超越精神!

八大山人


中國畫名家畫鷹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他的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

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鬱、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畫鷹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

石濤


中國畫名家畫鷹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別號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早年山水學習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花鳥畫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

齊白石


中國畫名家畫鷹


齊白石畫鷹,英氣勃發,咄咄逼人。追求形神生動,他的鷹有雄視蒼茫大地之氣慨。把鷹與松畫在一起,兩者氣質相合,松本身也具有一種挺拔不凋、不懼風雨的品質。齊白石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

黃胄


中國畫名家畫鷹


黃胄,字映齋,長安畫派代表人物。他獨創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範式,拓展了中國畫藝術語言。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長期深入生活,足跡遍佈祖國各地,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無所精。尤以畫新疆人物和驢著稱。他畫了很多小動物,他用靈動的筆墨將它們躍然紙上,蹦跳而出。

李苦禪


中國畫名家畫鷹


李苦禪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有豪放,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他的作品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擅畫花鳥和鷹。在他的筆下,鷹的眼睛稜角分明,洋溢著一種逼人的英武之氣。李苦禪的鷹,被公認為是難得的畫中精品。

徐悲鴻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畫鷹,以沒骨與勾勒相結合。他用奔放的筆墨著意表現雄鷹敏銳的眼神、鋒利的爪子以及寬大有力的翅膀。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創作題材廣泛,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常畫的奔馬、雄獅、老鷹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

潘天壽


中國畫名家畫鷹


潘天壽的畫讓人感到震動;一個洋溢著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個勃發著精神的張力和豪氣。潘天壽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引人入勝。

劉繼卣


中國畫名家畫鷹


劉繼卣(yǒu),傑出的中國畫家、連環畫藝術大師,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他的作品以獨到的筆墨、精湛的技藝,哲學化的構圖立意為特點。他的大寫意老鷹可稱得上是其花鳥畫中的代表,用大潑墨法揮寫翅羽,用筆相當豪放勁爽,鷹的頭部採用嚴謹的寫實技法,尤其鷹眼採用多層染色顯得目光炯炯。

徐悲鴻《松鷹圖》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 嘉德香港2012秋拍成交價2127.5萬港元

作品鑑賞

在徐悲鴻的全部作品中,就數量論,以飛禽走獸為主要題材的動物畫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從藝術性論,這些作品不但別出心裁地反映了自然界的真趣,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形象中,往往寄託著深刻的人格化的意想。這和他主張著重表現人物內心情感與所思所想的創作思路是一致的。徐悲鴻的動物畫繼承了傳統動物畫的精神,著重表現動物的特殊性格和活躍的神氣,畫馬就要表現出奔馳千里的氣概,畫獅子就要表現出威鎮百獸的魄力,畫鷹鷲就著重刻劃它們桀驁不馴的性格。他很愛畫這一類威武雄健的動物,試圖通過它們來表現自己堅強的個性,抒發自己奔放的熱情,並感染觀者奮發有為。所以他筆下的馬大多鬃毛飛揚,筋骨強健,獅子動勢十足,鷹鷲則多是兩翅張開,目光炯炯、給人強烈有力的印象,主題十分明顯。本幅《松鷹圖》便是徐悲鴻動物畫中頗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圖中以杜甫《畫鶻行》中“長翮如刀劍,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崢嶸,粉墨且蕭瑟”之句為題,抒發了畫家憂時愛國、嫉惡如仇的情緒。

本幅圖畫上方寫一展翅雄鷹,下方則畫虯曲蒼松,整作筆墨精湛,造型準確。鷹眼目光如炬,側目之勢,益顯志翮凌雲的英姿,剛健有神,捷銳威猛。鷹的羽毛呈片狀,緊密光滑,用沒骨法寫之;下頜、胸、腹等呈毛狀,運用墨色濃淡乾溼,力透紙背;飛羽長而硬,能長時飛行;濃墨及焦墨並用,以顯其堅挺。鷹是天地間的強者,動可以遨遊天宇,靜可以棲居山林,是古往今來畫家的愛物之一,但是沒有多少畫家畫鷹能如悲鴻先生一般得鷹之神髓,非筆墨之無能,究其原因,是精神裡缺乏鷹的敏銳和霸氣。

徐悲鴻先生一向主張藝術家應具“寥廓胸襟”、“峻極至德”,他的藝術信仰與該作所散發出的藝術魅力完全吻合,古松為天地間長壽之樹種,蒼鷹為天地間強悍之物種,二者皆具霸氣,亦皆具美德。天地的衝融博大,造就強者,丹青的造化神奇,造就了悲鴻。觀《松鷹圖》,感受悲鴻先生在藝術界的寥廓胸襟,以及在藝術求索上的峻極至德,真人如其畫,畫應其人。

上款許雲樵(1905-1981年),新加坡著名南洋學家,原名許鈺,江蘇吳縣人。1931年到南洋。歷任《星洲日報》編輯、《南洋學報》主編,馬來亞少年報主編及南洋雜誌主編。1957-1961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學南洋學副教授。1961年創辦東南亞研究所並任所長。1970年南洋大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其代表作為《南洋史》、《北大年史》。許雲樵與韓槐準為知己好友,時常與郁達夫、徐悲鴻、劉海粟等好友相聚於韓宅“愚趣園”。

本幅作於1936年,後於南洋題贈許雲樵。

題識:長翮如刀劍,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崢嶸,粉墨且蕭瑟。丙子歲闌,悲鴻錄老杜句。芸樵先生雅正。悲鴻敬贈。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松鷹圖局部

作品資料

作者 徐悲鴻

尺寸 130.5×77.5cm

創作年代 丙子(1936年)作

估價 HKD 3,000,000-5,000,000

成交價 RMB 17,402,950 HKD 21,275,000

專場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拍賣時間 2012-10-07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國嘉德香港2012秋季拍賣會

鈐印:悲鴻之印、長顑頷亦何傷,徐悲鴻


中國畫名家畫鷹


徐悲鴻 英雄圖紙本設色北京匡時2011春拍成交價2530萬元

作品鑑賞

徐悲鴻對於猛禽題材的偏愛,不僅表現在《側目》中怒視的雄獅,亦在其俯瞰天下、蓄勢待飛的雄鷹中可見端倪。猛禽豐滿健碩的體格,犀利的眼神,象徵著高瞻遠矚、孔武有力的救世主。國難當前,民眾在水深火熱中沉浮,作為文化界的領軍人物,徐悲鴻心急如焚,振臂高呼有德有能的賢才出面力挽狂瀾,主持大局。這幅《英雄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構思形成了。

在《悲鴻課徒畫譜》內,徐悲鴻這樣示範畫鷹的步驟“飛鷹之態,須注意羽翅的結構。”本幅《英雄圖》將西畫透視和解剖學的敘事語言以及中國畫的筆墨線條結合在一起,蓬鬆的羽毛,栩栩如生的動態感,象徵著徐悲鴻創作中西合璧的又一高峰。

1921年起的兩年間,徐悲鴻在德國和法國動物園內刻苦寫生,那段忘我的經歷為他的動物畫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述學之一》中,他回憶起這段痴迷畫動物的往事:“既居德京,以其囿之佈置完善,飼獅虎時,且得入觀。而其欄式縮半圓形,俾人環睹,其動物奔騰坐臥之狀,尤得佇視詳覽無遺。故手一冊,日速寫之,積稿殆千百紙,而以猛獸為特多。後返法京,未易此嗜”。

正是這樣寒暑不輟、廢寢忘食的作畫,使得他的作品有了明確的風格性。畫面中層次分明的骨骼架構,焦墨染出一層層翅翼,每一筆都極為肯定和嫻熟。鐵鉤般的嘴喙和利爪,與蒼勁的松杆,劍拔弩張的松針,形成一個剛毅的輪廓。雄鷹始終處於動勢之中,雄踞一切,稍事休息,繼而一飛沖天。

1936年,徐悲鴻續任中央大學藝術科主任兼教授,本年元月與汪亞塵、顏文梁、陳抱一、來家修等發起組織默社。該會取“沉著忍默,實際工作,不尚空談”之意,目的在於通過嚴肅創作和宣傳,使藝壇風氣日益好轉。社員另有朱豈瞻、潘玉良、吳作人、呂斯百、滑田友等。對中國近代畫壇影響深遠。

徐悲鴻在南京丹鳳街的寓所,滿是藏書字畫的“應無庸議齋”是他創作與休憩的地方。房門口掛著他集泰山經石峪字親筆寫的“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橫額“應毋庸議”。這段時期他創作了大型油畫《徯我後》、《孫中山像》,中國畫《顢頇》、《松鷹圖》等,均是心繫家國天下的名作。彼時他與丹鳳街的“街坊”田漢、沙汀、王克純等走得很近。“田老大”的寓所,一度是左翼文化人的聚集地。

1936年以後,由於局勢緊張,徐悲鴻往桂林、重慶等地避難。然而他的凌雲壯志卻從來沒有熄滅過。本年元月在上海與汪亞塵、顏文梁、朱屺瞻、張充仁、陳抱一等發起組織西洋畫會“默社”取“沉著忍默,實際工作,不尚空談”之意;作中國畫《晨曲》、《逆風》等。拳拳愛國之心,都能從實際行動中找到映照。

此時作《英雄圖》充滿了對於國家奮起的希望和對於混亂局勢的憂心。然而,他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可以戰勝的。所以不吝以絕大的尺幅,描繪踞於松乾的雄鷹。表示對於眼前困難的蔑視,翱擊長空的希望。這是近年來市場所現同類題材中尺幅最大的徐悲鴻,博大胸襟令人歎為觀止。(沈瑋)

作品資料

作者 徐悲鴻

尺寸 175×91cm

創作年代 1936年作

估價 RMB 15,000,000-18,000,000

成交價 RMB 25,300,000

專場 海外迴流近現代書畫專場(一)

拍賣時間 2011-06-06

拍賣公司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出版:《中國近現代:十二大名家精品集》P122,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八大山人《松鷹圖》

中國畫名家畫鷹

清 八大山人 松鷹圖 中鴻信2015秋拍成交價4710.25萬元

作品鑑賞

朱耷(約1626—約1705年),即八大山人,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又入青雲譜為道。通常稱他為八大山人,但這個名字用的時間很短。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八大山人自我心態的寫照。八大山人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八大山人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八大山人花鳥畫傳世極多,成就更高.畫法受明代林良、陳淳、徐渭影響。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一花一葉,一鳥一石,結構奇特,生意盎然。在一幅畫上,他往往只畫一隻鳥,或者一朵花。他不只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佈置上的地位與氣勢。作畫如用兵,全軍出動是用兵之法,派幾個偵察兵出去也是用兵之法。有時幾個偵查兵所擔負的任務,關係整個戰局。所以用兵,有時不在多或少,而是在於是否用的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八大之畫,也就在這三者取勝。他在繪畫布局上,如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去補其意。八大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有的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便是藝術上的巧妙。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少,也許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而給讀者一個無限的思想空間,這是難有人作到的,八大卻具備瞭如上的要求,但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則越少越好,藝術又會走入另一條邪徑。首先是他在用筆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筆由方硬變圓潤,飽和墨汁與運筆的方法相結合,一下筆就給人以渾厚豐富之感。他是第一個充分主動利用生宣紙特性以加強藝術表現力的畫家。生宣紙的吸水能力強,容易使墨汁擴散(洇),這本來是缺點,而八大卻把它變為優點,不但為水墨寫意畫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且也創造了人們對水墨寫意畫的新觀念,其功不朽。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鳥造型,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所以我們在欣賞時,就不會感到單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佈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與此同時,並充分調動題跋、署款、印章在佈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畫家那樣,先畫好畫,然後在恰當的位置題款和押印,而是有總體的規劃設想,使每一點都在佈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節約。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其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本幅作品為晚期代表作、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為朴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於世,一一寄情於筆墨”。他在題黃公望山水詩中寫道:“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與宋山河。表現出他的民族意識。八大山人的繪畫,給予後人的影響較大。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不落常套,自有創造。他的大寫意,不同於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收。八大嚴整而能放。他的用墨,不同於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八大幹擦而能真滋潤明潔。所以在畫面上,同是“奔放”,八大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於前人,又於時人所不及,這就是難得。八大的繪畫藝術,他之所以受到後人較高的評價,道理就在這裡。

“何園”、“真賞”皆是八大山人69—79歲(1695—1705年)時的常用印。 “何園”印——齋名印,是他晚年常用的一方印,據段注《說文》記載:“何,欲為荷”。八大山人愛荷,畫荷,隱於荷園,刻用此印,以示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八大山人”印——在他的書畫作品中鈐用次數最多,其“八大”二字,來源於《八大人覺經》,其意為:“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以上證明此幅花鳥圖確定無疑是八大山人晚年精品。畫頭題簽:八大山人墨筆鷹圖真跡狄平子題於平等閣。狄楚青(1873~1941),初名葆賢、又名狄平子,別署平等閣主、慈石、楚卿、狄平、雅、高平子、六根清靜人。江蘇溧陽人。民國著名書畫家、鑑藏家、出版家,家富收藏,精鑑別。由本幅八大用筆的老辣、落款書跡的化境和印章使用的時間點上推,本幅完成的時間在其77歲之後的年紀(畫右下角的壓角“真賞”一印為八大1702年後的所用印,刻畫主題亦為在存世作品中覓不出第二張“鷹”的作品,曾出版於《八大山人書畫集》《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南畫大成》《中國名畫集》。由此可見本幅珍貴不二的程度。

款 識:八大山人寫。

作品資料

作者 八大山人

尺寸 143.34×69.98cm

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 創作年代 暫無

估價 諮 詢價

成交價 RMB 47,102,500

專場 饕餮—中國古代重要書畫專場

拍賣時間 2016-01-03

拍賣公司 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鴻信2015秋季拍賣會

出版:

1.《中國名畫集》(狄平子平等閣藏)

2.《南畫大成》(第六卷P108)

3.《八大山人書畫集》(第二集P287,人美1983版,汪子豆編)

4.《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中輯P61,人美2007版,齊淵編)

5,《八大山人書畫集》(下卷,天津人美)。

鈐印:八大山人(白文)、何園(朱文)『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第269頁,八大山人第40、42方印。』

華嵒《松鷹圖》

中國畫名家畫鷹

清 華嵒 松鷹圖 匡時2010春拍成交價246.4萬元

作品鑑賞

斂翅煙霞外,居高雙眼疾。超以象外 得其環中

——華喦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徐書城

華喦(1682-1756),字秋嶽,原名德嵩。福建汀州上杭縣人,因汀州有新羅山,遂自號新羅山人,又號白沙道人,離垢居士,東園生等。家貧,少年時曾為造紙作坊徒工,然自幼性喜作畫。後流寓杭州,與當時著名文士厲鶚等交往,遂大大提高了他的文藝修養,畫藝亦大進,山水、人物俱能,尤精於花鳥。公元1740年(乾隆5年)他又遷居到了當時經濟較為繁榮的揚州,以賣畫為生,直至1752年(乾隆17年)垂老時又到杭州舊居“能弢館”,少年後去世,享壽74歲。

華喦一生中較重要的時期應是在楊州度過的。揚州,古稱廣陵,地處運河入江口,為當時東西南北交通之樞紐,因之商賈雲集,其中尤以鹽商居多。乾隆年間,揚州地區的鹽商更有“豪侈甲天下”之稱。商人富裕了,便把目光關注到文學藝術方面;同時,一些文人墨客、畫家詩人亦紛紛來歸,故有“海內文士,半在淮揚”之說。當年在揚州興起的“揚州畫派”(或稱“揚州八怪”),便是在淮陽地區經濟高度繁榮的基礎之上形成的。華喦,便是“楊州八怪”其中的佼佼之一。

“揚州八怪”為俗稱,其實當時揚州的著名畫家不止八人,可多至十餘人,大致為:華喦、金農、鄭燮(板橋)、羅聘、汪士慎、李鱔、高鳳翰、黃慎、高翔、閔貞、邊壽民等。縱覽這些畫家的畫風,大致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較為粗放的所謂“潑墨”形式,如李鱔、高鳳翰、黃慎等;另一類則用筆稍為細謹一些,如華喦、羅聘、汪士慎等。但他們又有一個黃同的特點—均屬一種所謂“奇崛”的風格,以之與所謂“正統”得“文人畫”區別開來。這種藝術風格當與揚州本地的民俗審美趣味有關。前人曾貶稱揚州畫派的畫風為“俗”,這個“俗”字不妨可以說是一種平民意識。難怪鄭板橋曾說書畫之事“即是雅事又是俗事”。也許這還是揚州畫派的獨特性和優點——雅俗共賞——受到市井平民意識感染的一種新“文人畫”,華喦的畫藝亦可稱得是個典型。他的畫法可能受到比他稍早一些的惲壽平花鳥畫的影響,但他變革了惲氏畫的秀雅紊美為“縱逸駘宕”(清、秦祖永評語),因而創造了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本文介紹的這幅《松鷹圖》,雖無年款,但從其筆墨來看似位中年之後之作。詩塘中有清人褚德彝大段跋言及“超以象外”少篆字。出自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一書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一語。司空圖又曾說過:“梅止於酸,鹽入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其涵義是指藝術中描摹的自然物象彷彿鹽梅的“鹹酸”但其中包涵的藝術內容卻遠遠不止於“鹹酸”(“寫實”性的自然物象),其“美”遠遠超越出這些物“象”之外。花鳥畫不是動植物的自然科學掛圖,“筆情墨趣”才是它真正的藝術內容。褚德彝借用司空圖的這個觀點來闡釋華喦的繪畫藝術,雖稍嫌寬泛,但還是切中肯綮的。華喦的這幅《松鷹圖》曾刊載於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揚州畫派書畫全集—華喦》187頁;又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2冊,滬11-284。

刪繁就簡秋嶽筆 遺貌取神新羅花

—華嵒《松鷹圖》簡析

羅漢松

減筆之法,正如《登徒子好色賦》中所言“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儘管畫史上偶有所見,但得其精髓者絕少,至今不過數人,張大千曾說:“自來人物畫以減筆而有高逸之致。宋惟梁風子,明惟張大風,清惟新羅山人,其餘諸人皆不足論。若吳小仙、張平山直墮惡趣,何與風雅?”可為知言。不過,張氏所言乃在人物一門,不及山水、花鳥。事實上,歷代於人物、山水、花鳥皆能得減筆之妙者,迄今似乎只有華嵒一人。儘管倪瓚山水人稱“逸筆草草”,大概可稱減筆,但也僅此而已;而華嵒以揚州八怪之一,卻於人物、山水和花鳥俱得減筆之妙,堪為大家。山水不論,即此《松鷹圖》一幅,已可窺華嵒花鳥減筆之妙於一斑。

此幅《松鷹圖》正是“多一筆不成,少一筆不成”的減筆之法的完美詮釋。整個畫面僅以一枝折曲的松枝作對角構圖,一隻平睨畫外觀者的鷹高踞其上,鷹的身體以水墨寫出,或濃或淡,工整細緻,鷹翅欲合還張、鷹尾似剪還翕,似作勢欲飛,又似斜飛方至,將其處於欲動還靜的形態、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畫幅右下則以一枝松針與其呼應,松針極細,疏可備數,而指向各方,似有風習習而來,極靜中蘊蓄極動。整幅畫面中,欲動還靜的鷹與欲靜還動的松針形成鮮明的動靜對照,一簡一繁,充滿靈動之勢,不加渲染,神韻獨絕,極為賞心悅目。“斂翅煙霞外,居高雙眼疾”的題款,作一粗豎行,則正好平衡鷹與松針的動靜之勢,以使畫面更為協調。

華新羅以花鳥畫獨步天下,後人多以其與徐青藤、陳白陽並稱,但搜檢其傳世作品,能與此幅可堪比肩的則似不多見。以此,近代鑑藏大家褚德彝不僅篆“超以象外”,更盛讚此畫“不加渲染,神韻獨絕”,又說“昔年在寶華庵見宋崔白畫鷹,筆意與此幀相似,知山人之畫筆筆皆有來歷。黃小松謂山人之畫不為古法所困而能深得古人神髓。”其譽不可謂不高。

據其題簽、印款,可知此畫百年後為杭州高邕(1850-1921年)所得。高邕是近代知名的鑑藏家,尤用力於揚州八怪之作,所著《泰山殘石樓藏畫集》數卷於歷代大家之外,收八怪作品特多。隨後,在經過伯棠(疑為汪大燮,待考)等多位顯要、藏家之手後,此作被上海文物商店收藏,並被中國古代書畫領域最權威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收錄出版。

備註:

1、褚德彝題詩塘並題簽。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儀,字松窗、守隅等,號禮堂,又稱裡堂,別號漢威、舟枕山民等。浙江餘杭人。近代篆刻家、考古家。工書法,精篆刻。著有《松窗遺印》、《金石學續錄》、《竹人錄續》等。

2、高邕舊藏,後歸上海文物商店。

款識:斂翅煙霞外,居高雙眼疾。

題簽:華秋嶽《松鷹圖》真跡。師竹山房珍玩。甲子三月,松窗題。

作品資料

作者 華嵒

尺寸 畫心:54×55cm;詩塘:32×55cm

估價 RMB 1,800,000-2,200,000

成交價 RMB 2,464,000

專場 古代繪畫專場

拍賣時間 2010-06-05

拍賣公司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出版:

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P156,滬11-284,文物出版社,1993年。

2、《揚州畫派書畫全集·華嵒》P187,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3、《華嵒書畫集》P296,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年。

鈐印:華嵒

鑑藏印:仁和高邕、曾藏鄭曉山家

鈐印:德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