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这座小岛上竟有500多处基督徒墓葬,鲜明的中西文化交融特点

这座小岛上竟有500多处基督徒墓葬,鲜明的中西文化交融特点

鼓浪屿华人基督徒公墓是鼓浪屿申遗的53个核心要素之一,2017年5月份开始,由鼓浪屿管委会牵头,业主厦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厦门市基督教协会(通称厦门市基督教两会)支持,对整个墓园及周边地区进行修缮整理和史料的考证、梳理。

基督教会墓园靠近安献堂附近,东、南、北侧各有一处墓区,也被称为“番仔墓园”,至今保存完整。这里安息着数以百计的洋人,也有许多基督教信仰的知名人士、社会名流沉睡于此。通过实地发掘,结合史料的论证,可以确认在1842年传教士进入厦门后,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在这里去世,包括牧师或他们的妻子、孩子都埋葬在鼓浪屿的传教士公墓。 整个墓园由三块构成,中间隔着鸡山路。总共有500多处墓葬,其中有非常多的名人墓,由于墓园偏于一隅,多年来几乎无人问津。通过这次整理,将其蕴涵的深厚人文底蕴激活。在墓园修缮整理过程中,还发现了鲜明的中西文化交融特点。例如,有两座很典型的墓葬,外观是闽南传统墓葬形式,里面埋的却是基督徒,有很明显的十字架、楹联等信仰标识符号。

这座小岛上竟有500多处基督徒墓葬,鲜明的中西文化交融特点

另外,许多有基督教信仰的知名人士、社会名流沉睡于此,却鲜为人知。其中包括当年的同安启悟学校校长麦邦镇、鼓浪屿英华中学校长沈省愚,还有林语堂的岳父廖悦发、钟南山的外公廖超熙等,最为突出的则是“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卢戆章。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到新中国成立前后陆续安葬的,距今约有100年。 此次结合周边的名人墓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墓葬旁设置说明石,介绍墓主的生平经历与社会影响。同时规划参观路线,未来将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这座小岛上竟有500多处基督徒墓葬,鲜明的中西文化交融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