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军入关是不幸还是万幸?为何说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也难保?

静夜史


该观点纯属胡说八道,近代国家疆域之形成,其实并不是看法理继承,而是凭借国家的实力。要不然,满清也不会割让出那么多领土?而以满清之孱弱腐朽,若不是被推翻,还不知道领土又割到哪里?从奥匈帝国被阉割成奥地利、“西方病夫”奥斯曼帝国被锤扁成如今的土耳其就能看到满清统治的前景,又谈何奠定如今之疆域?

若不是一战后,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而击败了希腊的侵略与英法等国的武装干涉。土耳其现今的国家地位可能就跟保加利亚、叙利亚差不多,而不可能仍为中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强国。那能说是奥斯曼帝国奠定现今土耳其共和国的疆界吗?显然是荒唐的。

列强对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如此,又何能厚爱满清?而满清之所以没有像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那样被肢解,就在于随着民族主义的日益觉醒,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国家的主导民族并不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根本就不可能盘住局面。而我国的汉族人口,在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相对就比较容易稳住局面而已。

满清自其入关起,为长久维护其本族利益,而长期实施种族隔离政策。过去西方学者在介绍满清时,通常将清朝分为中国本部、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六大部分来介绍,我们认为这是西方国家为肢解中国而制造的图谋。但实际上,这就是清朝统治下实实在在的状况,很像英国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一样,彼此界限明确,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也都泾渭分明。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缺乏一个整体的国家认识,而更像一个联邦体,所以革命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之际还是以“铁血十八星旗”为旗帜,“十八星”也仅寓指当时的汉地十八省,并不包括整个大清疆域。至于蒙古、回疆、西藏,也都认为自己就该是一个个独立的主体。而满人更是视满洲为其根本,在其入关后不久,就将辽东汉人或屠杀或驱逐到关内,并且广植“柳条边”以防止汉人向满洲、蒙古移民,将其他区域视为其征服的战利品,就像一个蛋糕,在其有能力独享时就独享,在其无能力独享时,其也宁愿与列强分享。

因此,“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才不足为怪。对于满清贵族集团来说,问题不在于这个国家会变得如何如何地糜烂?如何如何地水生火热?而是深怕这个国家的任何变革或进步会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让自己失去了对这个国家的控制。故而,满清贵族集团就必然从中掣肘,阻碍中国的进步。正因为满清将满人的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极其害怕被汉化,其既得利益与整个中国的进步相背道。才决定了自满清入关之日起,这个王朝就必然成为我国进步与强大的阻碍。

沙俄能轻易攫取我国北方大片土地,就在于北方人口空虚。直至,满清统治衰落,“禁关令”所松弛。关内百姓为讨生活,纷纷向东北移民开垦,充实了边地,才渐渐迟缓住了沙俄的侵吞步伐。我们能有现今之疆域,乃是多番“战新疆”、“闯关东”、“走西口”等一系列苦心经营的结果,而这并非是满清的功绩。

假使满清(后金)没有入关,由于其人口过于稀少,社会结构简单,经济较为单一,文明程度也较低。其抵制风险的力量就很薄弱,其国家与部落就很容易分裂消亡。历史上好多强盛的游牧民族都是这样,风一般地来,却又迷一般地消失。而随之沙俄在北方的崛起,满清(后金)政权要不归顺于中原王朝,要不就如江东六十四屯居民那样,而被沙俄屠尽。

而对大明(汉族)来说,我们就不会有满清这个阻碍力,就不需要先要进行一番民族革命,而会更早地走上近代化(明朝虽然保守,但也比清朝要开放,也更愿意接受西方武器与科技等等),其能奠定的疆域局面也定然会比今天要更好一些。


有知社


客观事实没有必要否认。

清朝对我国疆域领土的历史贡献,是建国以来的领导人们广泛认可的。例如,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的青岛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到这点: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

如果没有清朝,我们的国土肯定是远远到不了960平方公里。

以这张《大明一统之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天下是非常狭窄的,东北只统治辽东地区,更远处标注为“女直”的所在地。

不仅如此,北方还有兀良哈、北狄(蒙古),西面的最远处是哈密(哈密卫后来撤销内徙),再西边的西域(新疆)以及西蕃(青藏高原)都不在统治范围内。

总而言之,没有清朝的300年经营,我们肯定是远远凑不够960万这个数字的。

如果没有清朝,我们能不能守住十八省的地盘呢?

十八省也就是指内地中原,包括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这个问题是无法假设,我只能说情况很危急。

譬如北方的俄罗斯,之所以在19世纪中期前无法侵略黑龙江流域,就是因为有清朝抵挡着。但如果没有清朝的武力,俄国出入东北恐怕就如无人之境,比历史提早两百年将势力渗透到东三省,下一步进军内地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17世纪初,新疆、蒙古和青藏高原都被各种各样的蒙古人占据。

像是准噶尔汗国这样的政权,会不会因为生存空间受到俄国挤压,而往内地大规模入侵,明朝能不能抵挡住,这也很难说。

当然,以上情况都不考虑其他西欧国家的影响因素。但是,即便如此,没有清朝想要保住十八省,其实也是十分困难的。


HuiNanHistory


这是屁话。

清军入关,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4朝的精心治理和与蒙、藏游牧民族的结盟,扩大了中国的地盘。

第一、这个历史事实,需要尊重。但反过来说,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关,一小撮主子统治几亿汉族,天然不信任人民,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图强,造成落后挨打,各地赔款。

第二、如果是汉族当政,自然不存此问题,肯定在曾国藩、李鸿章、张子洞等大臣的拥护下,实行君主立宪改革,中国就走向了日本的道路了。不但汉地十八省可以保住,而且还可以大肆扩展,不但什么新疆、西藏、内蒙,包括东北、外西伯利亚,甚至朝鲜也跑不掉。因为只要实行改革,进行工业革命,按照中国汉地十八省的体量,不知道强日本几十倍。

第三、汉地十八省是中国的核心,分析一下目前中国的GDP和人口结构,可以说,十八省只少了占据了80%以上。这是中国的根本,说实话,有了这个根本,就有了一切。

最后,可以得出结论,用地盘轮来说明清朝对中国有绝对贡献的,是站不住脚的。


任重雏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什么是汉地十八省。

明朝时期,全国一共设置了两京十三个布政使司,后来清政府将湖南和湖北从湖广承宣司分离出来,南直隶分为安微和江苏,陕西分离出甘肃,一共成为了十八个省。而这十八个省则是汉人的生活区。

回到题目,讨论清军入关是万幸还是不幸。

国人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虽然清军入关对汉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清朝所做出的两个贡献。

一、确定了中国现代的版图

满清政府在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超过了1300万平方公里,即便后期割让多处土地,但依旧保持了1000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实现了真正的名族大融合

清朝政府将各名族的融合达到了新的水平,尤其是边疆等各少数名族,中央对其加强了联系,我们现在的各名族在清朝时已基本形成。

再继续题目,为何没有清朝我们连十八省都保不住

在清军入关之前,中原被分成了三个政权,南明政权、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虽然农民军攻破京城,逼死崇祯帝。但南迁的明朝政府没有了关外的压力且盘踞在江南富裕之地,李自成不会那么容易攻破,按李自成的性格能和明朝分开治理土地,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张献忠,在四川站住了脚,基本上蜀地全在他的掌控之下,传统的汉地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这三股力量都没法打破其他两股势力,此刻的中原大地很快将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这看似互不伤害的三角关系,只要再过些年就会被洋人打破,因为洋人处理好了欧洲内部的战争,就会在1840年腾出手来攻打中国。

为什么洋人会在这一年侵略中国。

原因无他,洋人在19世纪才完善非洲、印度洋、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为以后大规模东进提供基地和补给。

但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对土地反而没什么野心,也没有那么好的胃口消化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所以英国在侵略中国后只要求中国让出点土地作为他们倾销产品的据点。

但不能因为英国没野心,就忽略了俄国。他们不同于英国只是为了销售商品获得利益,俄国是对土地充满了欲望,他们骨子里有着最为劣等的强盗基因。

贪婪的俄国

如果清军不入关,那么关外的满洲、喀尔喀蒙古、准噶尔汗国等这些小国,将被俄国各个击破吞并入俄国国土。以俄国人的贪婪,肯定会染指关内,历史上俄国干下三滥的事不是一件两件,他们对中国造成的损害比英美法等各国可是多的多。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和中国庞大的市场,对土地他们并不感冒。但如果俄国染指关内,肯定会掠夺土地,到时候英国必定不许俄国独吞中国市场。那时候就不会只有英国和俄国了,还会有法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等欧洲各国。那时中国的地盘必定会被瓜分的一干二净,这对汉人来说将是彻头彻尾的灭族灾难。

所以,清军如果不入关,就没有以后的开疆扩土;就没有今日的我国领土雏形;也没有内地和边疆的整合及各少数名族的融合。

因为大清打下来的地盘足够大,欧洲列强没有那么好的胃口吞并和消化,他们只能以殖民地为据点倾销商品,所以清军入关也算是一件幸事。

以上是红尘纯个人观点,如有不足之处还希望留下你的经常评论,我将改进。


历史红尘


这个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回答:清军入关对于我们领土和民族大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问题:前清的问题。

1、前清灭亡时,疆域面积仍有1135万平方公里。我国政府对外申明中,往往都有“自古以来‘’几个字,这不仅意味“自古”还要“一直以来”。对于前清以前的失地是很难再去找法理依据!

2、反对者有这么几个理由:那是祖先的,那是解放军浴血奋战而来的。这两个是事实,但不是否定前清的理由。阿三只有900亩地,自己没把祖先的土地开垦,甚至最后只有350亩地,但他反复强调阿四开垦的和阿四没关,都是祖先的,是前人的。当解放军真的收复失地的时候,却和前人一点关系没有???这种观点的人是选择性忽视。

3、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02年的面积是630万平方公里,最后只剩下七十几万,这个时间横跨明清两代的帝国,不能完全说明明朝延续300年会怎么样,但至少说明前清政府在最后的贡献!!!

4、有段历史不得不提一下,隆裕太后和溥仪,一个女流,一个童子,我们不得不庆幸。在最后的时间里,南方革命政府为什么要同意谈判,原因,而且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方还有资本,马云会和你谈判吗?假如遇到一个刚愎自用,不服气的,我可以说满清政府会输,但对双方来说就是一场惨烈的结局。不管满清政府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对我们的国家是件幸事。

第二个问题:汉人或明朝的问题。

铭记历史就是不背叛历史,就是尊重历史。喜欢明朝是个人的自由,但尊重历史就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我是汉人,我也喜欢明朝,但这不是明朝伟大的原因。

1、明朝的内阁和西方的内阁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的内阁权力来源议会,向议会负责。明朝的内阁向皇帝负责,是废除丞相后,对政治形式的一种补充,比唐宋的的丞相权力要小。只有票拟权,什么意思呢?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定好具体的处理方式,有时只是文字匠!拟定好之后,还要经过批红,也就是要皇帝修改或签字(最后要司礼监盖章),然后交付给六部执行。有张居正这样的人,皇帝小,有太后支持,还和司礼监关系好,所以权力很大。但大多数时候内阁首辅是比不上唐宋丞相的。因为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政府,说的更明白一点,在制度上,内阁不是六部的上级单位,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有网友认为明朝快要接近君主立宪了!

2、东西方比较上来看,明朝已经开始落后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的诞生,资本主义的革命都比明朝领先很多,而且基本上发生在明代这一个阶段。明成祖的神机营的火器原本是世界级别的,但明末的火器基本上都在澳门从荷兰葡萄牙人手里购得。这也可见一斑。

之所以说这两点,是因为封建制度已经进入了末期,而17世纪,明朝又进入了本身的周期末期。要一个快三百年的王朝中兴,这基本是不太可能。但纵观大明境内,没有一只新兴的,在政治文化上可以和大明媲美的汉族势力。

明朝之后,会发生什么,大家都不可以去假设。也许更好,也许更坏!但只有一个事实,前清在维护领土和民族统一上是有巨大贡献的。


zhuzhiyan614


清军入关,对汉民族来说,是一场空前大灾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残垣断壁,可谓血雨腥风,人间地狱。随后剃发易服,更让无数的抵抗者人头落地。可以这么说,汉民族的血性、骨气被彻底禁锢,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死寂局面,也是近代中国落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但清军入关,不能说是什么好事,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结束了群龙无首、各自为王的局面,从而避免了国家再次分裂,使中国又一次走上统一正轨。


至于说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声也难保,不免夸大其词,有为清朝歌功颂德之嫌。自秦朝以后,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汉人的血脉中,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汉隋唐明这些大一统王朝莫不是如此,就连最弱的宋朝,也为国家的统一奋斗过,只不过遇到了强大的契丹,不得不半途而废。但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旋律,即便没有清军入关,汉民族经过若干年的内斗,一定会再次出现像朱元璋一样的雄主,一统华夏。

对于阎崇年所谓东三省是清朝带来的嫁妆之说,真的不敢苟同。东北很早就有汉人活动,自汉朝以来,东北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中。特别是明朝,若非朱元璋、朱棣父子苦心经略东北,它很有可能被朝鲜吞并,岂能有努尔哈赤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机会?


中国今天有如此广袤的领土,清朝的贡献不可埋没。但这也几千年来,华夏祖先奋斗的结果。


洛水清风


为何说??谁说的?我没听过这种扯淡的说法,赤裸裸的清粉、清吹言论,说轻点这是“无耻”,说重点这是一种恶意的民族“挑衅”!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无耻言论欲想拔高满清对中国的疆域贡献值,贬低汉人能力和成就,目的显而易见是想为满清入关所犯之罪和近代屈辱史进行漂白、覆盖、粉饰,然而这种贬汉扬满的挑衅行为只会更加招人厌恶甚至撕、怼!满清两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中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在没有满清之前,中国从来都是个世界级政治领土大国!


诚然,满清对明亡之后的中国有统一和巩固疆域的重大贡献,这是公认的。但没有满清,汉人就做不到吗?无知扯淡也要有个限度,以前汉人做得到,后面怎会做不到?!或许再一个汉人王朝领土可能的确没有满清这么大,但重新统一汉地、适度拓展和加强军事羁靡区的能力是不容许某些人怀疑的!更不能容忍恶意的贬低!

更何况,一个王朝的优劣不是只看疆域大小,更重要的是看民生,首要的从来都是国泰民安、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只谈满清疆域而回避清初的入关大肆屠杀、强制剃发易服、毁人衣冠等罪行和近代屈辱史及其长期不良影响是避重就轻、选择性讲历史!说实话,尽管满清于中国现代疆域有所贡献,但总的来说,对中国整体发展态势、文化民生与近代传承过渡而言,我认为清军入关是不幸的,弊大于利!这话可能会让满族人不舒服。至于没有清军入关会如何?


之前有看到某些人说,“没有清朝,中国就只有明末大小,没有西藏新疆内蒙东北”,这种观点已是浅薄无知,无视中国及汉族过往历史成就,更无视了之后200年的所有历史发展可能性,简直是十足的胡说八道、智商可议。而这里又冒出一个“若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都难保”的言论就更是可恶的挑衅,更加吹捧满清作用不可或缺,否则连明末都不如的丑恶用心、无耻至极,让人听了愤怒难抑,直想骂人。这两种无耻丑恶言论尽管纯属扯淡,本不值一驳,但我仍然要压制这些无耻之人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也有长期关注网上这类历史争论,这些人的论据或潜台词,我将之和在一起归纳,无外乎两点:1、汉人扩张欲不如游牧民族,看不上这些贫瘠之地,再换新王朝也必定只死守汉地18省不扩张。2、当时沙俄已经到达贝加尔湖和黑龙江流域,若不赶紧统一结束内乱、大面积开疆拓土,沙俄必定吞并我东北、蒙古甚至提早进犯瓜分长城以南,而除了满清有能力统一和抵御外,汉人做不到……
我们先冷静,先来粉碎第一点。说汉人扩张欲不如游牧民族,我不否认,但这不代表汉人没有扩张性。中国祖先最初从黄河流域那点地扩张到后来汉唐那么大能叫没有扩张性吗?尤其适合耕种的土地已完全被汉族牢牢控制掌握,虽然确实看不上18省之外相对贫瘠的土地,但是,历史王朝都有兴衰,每一个新兴中原王朝都会扩张、控制、设立一些外围羁靡区和军事机构那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一直都是如此,一样会称霸、争夺、延续到近代。每一个朝代兴起之初都会有扩张开拓行为,连狭小懦弱、重文轻武的宋朝也不例外,北宋末期还能努力开拓出一个“陇右都护府”来,是不是很打某些人的脸?退一万步讲,就算新王朝不想扩张,那收回故土、恢复前朝旧有疆域总算合情合理吧?明朝鼎盛时据有青藏、东北和部分新疆内蒙地区,约1000万平方公里,也不比今天少,中国人向来有故土情节,有追求统一、恢复前朝疆域的基因和传统,新王朝恢复到前朝明初版图、重纳羁靡部属、重塑宗藩体系之理由可还够充分?可还合理?何来汉人后一朝代只守汉地18省的无脑言论??
再看第二点,当时沙俄已经抵达贝加尔湖和黑龙江流域,中国若不迅速统一,恐怎样怎样,真是如此吗?

这一点分两部分来分析反驳,先说沙俄当时有没有能力吞并东北、蒙古,答案是没有!17世纪时,西方列强火器军备还不比中国先进多少,没有绝对战场优势,明末能打败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清初两次雅克萨之战能打败沙俄就是证明。而且当时的沙俄远东势力薄弱,还仅限于几百人的探险队来开拓发现建立据点的阶段,占领一些人烟稀少无人管制的西伯利亚等地盘尚可,但想侵犯人口众多、有强大政权和正规军队的中国东北及蒙古复地那是痴人说梦,就算用人海战术也能堆赢当时的沙俄和西方国家,明末清初的几场胜利就是这样打赢的,如此,更遑论进犯长城以南?



表面看似强大的沙俄,那时即使在对后来才出现的准格尔汗国和哈萨克汗国都尚且动不了!这还是距离他们老家最近的中亚!而哈萨克被灭已经是19世纪中期的事了,这中间近200年的时间沙俄还没有能力吞并任何一个东方中大型国家或政权(包括未入关的后金),为何?因为工业革命之前,东方国家的火器还算比较先进,西方人的火器并不领先东方多少!工业革命之后,军备技术差距才拉大,英国才敢打东方巨无霸清帝国、沙俄才完成吞并哈萨克等汗国。所以在此之前的十七八世纪,而且是军力薄弱的远东,又何来“汉地18省都难保”的狗P言论?
再谈汉人自己能否迅速统一和恢复实力的部分,我们拿历史来说话。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不少,最长的是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前后约300年的分裂期,第二长的是金宋对峙与元灭宋间的150多年(也有人认为唐亡之后至元统一之间都应算分裂,这也算另一种角度的分裂吧,但古代的中国统一基准都以秦朝疆域为参照,北宋大体上算基本统一了传统汉地是公认的说法,所以勉强算个“小”统一阶段),第三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72年,第四,是三国时期约60年。注意,前两个都有游民民族政权参与,而纯汉人间的分裂统一进程是没有超过五代十国的72年的,大部分时候都像楚汉争霸、隋唐交替、元末明初混战等等只有几年十几年的分裂。
像这样短则几年长则六七十年的分裂间隙沙俄有办法趁虚而入吗?恐怕做不到!几率渺茫!正如我前面所说,沙俄连第一关的准格尔、哈萨克、后金等国都打不赢,遑论吞并他们进犯长城关内?而即使最差情况下新王朝花了六七十年才统一中国、恢复实力,也才刚18世纪初(相当于康熙末年),工业革命也还尚未发生,沙俄又有什么能力和余力来侵略和应对远东之地兴起的强盛中国?呃?汉人新朝廷何时纳入了东北、蒙古了?我上面说了,辽东乃至东北作为明朝故土,该不该收复?收复时难保不会再次灭亡后金重新纳入版图?参考历史强国高句丽对上同样新兴不久的唐朝。而被沙俄压制南逼的蒙古诸部除了投靠还有点历史从属关系的中原王朝之外还有其他退路吗?所以了,历史机缘格局大体上与清初相似,那时或许不是沙俄吞并东北瓜分汉地,而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国反倒把沙俄完全驱逐出黑龙江贝加尔湖流域,甚至迫使沙俄吐出东部西伯利亚也不无可能,毕竟早期的殖民地争夺并不需要死磕,当时的沙俄也没有能力在远东与稍大的东方强国死磕!如此,又何来“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都不保”的弱智结论??我这分析可还有理有据?可还心服口服?

综上所述,若没有满清,后一个王朝会如何表现,疆域有多大,其实没有人会知道!可能性将会有很多,历史发展轨迹充满变数,而唯独题目所称的那个无知扯淡的可能性最渺茫和微乎其微!

中国现代疆域是几千年来各朝各代共同努力开拓、维护和演化的结果,满清的既有历史疆域贡献固然值得肯定,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奠定了现代中国基础轮廓,但某些人想拿满清的贡献来贬低、抹黑汉人能力和成就,抹杀掩饰其他所有”历史发展可能性”,盖过其他时期中国人的贡献与努力,以拔高漂白满清历史功过的行为实是枉做小人、故意引战,且令人不快!


龙拳舞秀


不邀自答,自说自话。清朝入关,李自成张献中吴三桂是帮了大忙的。入关后满人也不知这么顺风顺水,心虚地不开发东北,以为龙兴之地,想有朝一日不能搞掂汉人就回东北老家去。于是启用汉人,以汉制汉。到头来还是自掘坟墓,后来溥仪真灰溜溜回东北老家去了。不过好景也不长。毕竟山沟沟里出来,像陈焕生上城一样有些适应不过来。可气的是最后连老巢也被强大的华夏文明和谐掉了。明朝如果不被满清折腾,几百年后,是个资本主义国家,只少海军会比北洋水师强。只于领土,想必也会和谐一些会来的。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只是针对假设说了这么多。


虫二回头


不邀自答。

答案很明显,要是没有大清别说十八省,不用等到鸦片战争就被洋人瓜分成殖民地了。所以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大清不入关,中国变斯坦。

先说一下洋人为什么会在1840年那会儿侵华,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直到19世纪洋人才完善其在非洲、印度洋、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殖民据点,为其日后大规模东进提供了前进基地以及补给基地。比如英国就利用印度的物力和人力来为其侵华服务。

另外,欧洲内部还经常打的不可开交。远的不说,三十年战争、反法同盟等就打了几十年,而且英国佬还先后打了两次英美战争,一直到鸦片战争前才基本消停,此时才能腾出手来侵略中国。
三十年战争

但是就英国来说,其本身对中国本土没什么野心,而且也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去消化、改造,毕竟消化一个印度就让英国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所以历史上英国侵略中国,从来都是要求中国让出一块土地作为英国倾销商品的据点,比如说香港以及公共租界。毕竟以若干个殖民据点以点带面的去影响中国部分地区、扶植利益代理人才是最划算的手段,至于完全吞掉并消化中国,英国佬还没有那个牙口,毕竟中国比印度大多了。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俄国。不同于英国以倾销商品和方便投资等目的,俄国则是对土地充满了野心,即便是今天骨子里也是劣等的强盗基因。
所以,如果大清不入关的话,那么关外就是小国寡民的满洲以及四分五裂的喀尔喀蒙古,还有那个新兴的准噶尔汗国,这样的话俄国会轻易将其各个击破,并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并强迫满洲人、蒙古人俄国化。而以俄国人对土地的贪婪,其必然会继续染指关内。俄国人不像英国那样讲究盗亦有道,还知道改造殖民地使其更好的为其服务,以俄国人强盗的本性,则不会像英国人那么讲究,而且历史上俄国下三滥的事干的一样不少,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比英美多的多。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列强,其以商业立国,重视的是市场,而非一味的掠夺土地。如果俄国染指关内,英国绝不会坐视这个庞大的市场被俄国独吞,必然要横插一脚进来。那时候来华的可能就不是英国了,还有法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那样的话中国的土地绝对会被瓜分干净,那对于我等汉族人来说将会是亡国灭种的灾难。
所以,如果清朝不入关,就没有日后清朝大规模开疆拓土;如果没有清朝大规模开疆拓土,就没有今日至中国。清朝入关除了缔造现代中国的雏形之外,更是极大的拓展了古典中国的边界,并整合了内地和边疆为内地留下了足够的缓冲区。

正因为大清的地盘足够大,所以洋鬼子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去给吞掉,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去消化,只能姨殖民据点、扶植利益代理人这种方式。所以正如我所说的那样,大清不入关,中国变斯坦。大清能够入关,简直是中国之大幸。

而我们后人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角色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可替代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试想一下,缺失了任何一个朝代,中国历史就成了“断代史”,除了这一个确定的朝代以外,你很难想象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牛头马面”来接替清朝,演完这一段时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很多人对清朝的不满来源主要就是集中在晚清,其实在清朝前期来说,清朝的几任皇帝简直都是文治武功,比他们前面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达到的高度不低,在中华文化圈的发展和延伸以及领土范围的扩张方面,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当然,说到领土好多人又要恨得牙痒痒了,晚清总得算下来丢掉的领土面积在两百万平方公里上下,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打了一场又一场一败再败的仗,输不可怕也不可耻,但无谓的输无谓的战败无底线的妥协,那就让人不能理解不能原谅了,清朝几乎是花式丧权辱国丢失领土。


但是,不论把清朝骂到多惨,你不得不承认清朝的领土面积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事实,这里的“数一数二”是直接对接的,没有“数三”的说法,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领土面积在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只比领土面积冠绝古今的元朝小,比中国历史上的盛唐的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都要大。

即使晚清政府割让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了民国也还有一千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留下,现在有多少就不需要多说了吧,其实清朝的民族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领土面积的扩大固然以军事力量为前提,但军事之后的手段则会把军事不能触及的地方延伸。

当然边疆领土面积的扩大,自然会成为汉地18省的天然屏障,当然,这样说很自私,因为不管是边疆地区还是中原地区,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谁是谁的屏障谁主谁次的说法,清军入关,在不幸之中有万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