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坐马扎,听故事】北洋舰队与李鸿章

说起北洋舰队,不能不提到李鸿章。北洋舰队是李鸿章一手筹办起来的。从北洋舰队的建立到它的最后覆灭,李鸿章一直是它的最高领导者。

北洋舰队的兴建,正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的时刻,“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外警之迭起环生者,几于无岁无之。” 当时一些清朝官员认为办海军就可以制止外国的侵略,如说:“方今外洋环伺,迭起衅端”,“彼所以肆意要挟者,亦以我之海军未立也” ;“挫外夷之凶焰而折其谋,而其端则必自海军始”。因此,当时筹建北洋海军完全是根据防范外国侵略的需要,是符合我国的民族利益的。

早在一八七零年(同治九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就提出了“整顿海防”的建议。这个建议的目的,正如他后来在《筹议海防折》中所说:“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第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预,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李鸿章对日本侵略的估计是错误的,但他整顿海防是针对日本的侵略扩张,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办海军需要大量船只,这些船只从哪里来呢?到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为止,中国自造的船只共二十艘,分拨于沿海各省,天津只分到一艘镇海,这显然是无济于事的。于是,李鸿章提出:“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在他的主持下,北洋舰队的舰艇主要购自于外国。

在北洋舰队初建之际,从国外购进舰只,这本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李鸿章却把发展海军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买船上,而不是像日本那样,买船与造船并重,并以发展自造为主。一八七八年(光绪四年)以前,日本的造船水平还落后于福州船政局,而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前后,就和福州船政局大体相当了。

到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日本的造船能力,已远远超过了福州船政局,可以自造三千吨级的巡洋舰(如秋津洲)和四千吨级的主力舰(如桥立)了。后来,北洋舰队因无力更新而出现“后难为继”的情况,便是李鸿章这一方针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筹建舰队的同时,李鸿章还聘用了一些洋员。他们主要担任教习、管驾、管轮和管炮。一般地说,聘用一定数量的洋员做技术工作,这是必要的。何况舰队上的洋员数量并不多,而且逐渐减少。但是北洋舰队的总教习一职,李鸿章始终用洋员充当。李鸿章聘用洋人总教习,一方面是由于需要他们担任训练工作,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时,往往借助于洋人总教习的身份。例如,

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李鸿章派超勇、扬威二舰去上海,就是由德人式百龄统带的。一八九零年(光绪十六年)以后,北洋舰队有四年多的时间没设总教习。可是,甲午战争刚爆发,李鸿章就迫不及待地要聘请总教习。汉纳是德国陆军军官,马格禄乃是英国拖船的船长,皆非海军军官出身,对于海上作战茫然无知,李鸿章偏要聘请他们充当总教习,显然不是指望他们帮助训练,而是要借用他们的洋人身份。在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面前,李鸿章是个软骨头,这只不过是表现出其一个侧面罢了。

另外,李鸿章也常有盲目相信而滥用洋员的情形。例如,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十二月,美国人晏汝德,浩威“挟奇技来投效”,“其术近于作雾”,据称能够运兵登岸,活捉敌船,使雷艇靠近敌战船,而“敌不能看见”。这分明是一个骗局,而李鸿章却认为“留之必有用处”。其他滥用洋员的情况,也是不少的。但是,对于某些妄图攫取舰队指挥权的洋员,李鸿章却是抵制的。有人说,北洋舰队的指挥权一直严密控制和掌握在外国侵略者手中,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李鸿章作为北洋舰队的最高领导者,不仅掌握了舰队的指挥权,而且掌握了舰队的人事权。清

政府最高当局对北洋舰队的一切命令,只有通过李鸿章才能发生效力。当时即有人指出:李鸿章“拥兵自卫,不权缓急,专以保护畿辅为名,虑朝廷亦无以夺之,则是水师者非中国沿海之水师,乃直隶天津之水师;非海军事务衙门之水师,乃李鸿章之水师也。”这还是道出了一些实情的。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制约等原因,北洋舰队成军后便处于停滞状态,这不能完全归咎于李鸿章。但李鸿章所搞的任人唯亲这套做法,却给北洋舰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例如,关于拆除威海南帮龙庙嘴炮台的问题,丁汝昌与驻威海陆军将领刘超佩等的意见有分歧,而李鸿章却支持刘超佩等的错误意见,严厉批评丁汝昌,无非是因为刘超佩是他的至亲。再如,在黄海海战中,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同样是临阵逃跑,而事后方伯谦在旅顺被斩头,吴敬荣却以“人尚明白可造”而逍遥法外,无非是因为吴敬荣是他的乡亲。因为李鸿章搞的是任人唯亲,必然要是非不明,赏罚不公,这就促成了北洋舰队内部的派系斗争和某些腐败现象的发展。对此,李鸿章是不能辞其咎的。

尤为重要的是,在外国侵略日益加紧的情况下,李鸿章不是把北洋舰队当作一支打击侵略者的军事力量,而是把它视为维持个人权势的政治资本,顶多对外起到一点威慑的作用。对于北洋舰队的作用,李鸿章就公开说过:“亦不过聊壮声威,未敢遽云御大敌也”。所以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根据李鸿章本人的政治外交上的需要,在军事上始终推行了一条“避战保船”的方针。

李鸿章从来没有让北洋舰队主动进攻和打击敌人。丰岛海战是在日舰偷袭的情况下发生的;黄海海战是一场遭遇战,主动进攻的仍是日本舰队。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深缩威海港内,“有警时,丁提督应率船出,傍台炮线内合击,不得出大洋浪战”,坚决实行“避战保船”的方针。直到日本侵略军进攻威海之际,李鸿章还口口声声“铁舰能设法保全尤妙”。这样,就使北洋舰队在战争中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无法有效地打击敌人。

总之,北洋舰队是李鸿章创建起来的,最后又毁灭在他自己手里。成由其人,败亦由其人。应该说,北洋舰队是李鸿章平生的得意之作。但在他领导下,在抵御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李鸿章是逃脱不了罪责的。至于对北洋舰队广大将士的评价,则要同李鸿章分开。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不能因为否定了李鸿章,就连整个北洋舰队及其广大将士都否定了。

【坐马扎,听故事】北洋舰队与李鸿章

审稿:杨强 于智超

校对:王玲

【坐马扎,听故事】北洋舰队与李鸿章

刘公岛客运中心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爱来刘公岛:wh-lgdgw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