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可喜可賀!揚州入圍30強

11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發佈“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19)”

。據悉,該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是第5次對外發布。

從指數研究報告看,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中,上海連續五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揚州位列第25位,江蘇省第8位。

可喜可賀!揚州入圍30強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19)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指數是自2015年以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產業司(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社科司、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國智庫CTTI)、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曾剛工作室(中國智庫CTTI)、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組建了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研製組,連續五年發佈了《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研究》報告。

據悉,該指數通過經驗借鑑、邏輯推導、實地調研、定量模擬、專家座談等多種方式,對長江經濟帶110座地級及以上城市協同發展的科學基礎、評價指標與方法、能力與水平、提升思路與舉措進行了系統研究。

前十位次有變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19)表明,協同發展能力前20強城市依次為:上海、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重慶、蘇州、長沙、無錫、寧波、合肥、昆明、常州、溫州、鎮江、徐州、金華、南通、紹興、貴陽。



與2018年前十強相比,TOP10城市均榜上有名,但位次發生了變動。

其中杭州在2019年的排行榜當中提升1位,位居第3名,而蘇州則跌出了前三甲的行列,在排行榜中下落4位,僅位居第7名。

武漢、成都、重慶分別在2019年的排行榜當中提升1位。

6等級橄欖型結構特徵

指數研製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長江經濟帶城市之間存在顯著的等級差異,110座地級及以上城市呈現出6等級橄欖型結構特徵:

上海是龍頭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在長江經濟帶排名首位;

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重慶、蘇州、長沙、無錫、寧波、合肥、昆明和常州12座城市是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高級區域中心城市;

溫州、徐州、貴陽、南昌、宜昌等33座城市是在個別領域表現突出的一般區域中心城市;

九江、黃山、湘潭、荊州、曲靖等22座城市是區域重要城市,往往地處較為重要的區位或由於某方面獨特的自然稟賦,對鄰近區域有一定的帶動能力;

永州、安慶、吉安、咸寧、張家界、宜賓等25座城市是輻射帶動能力有限、但存在提升空間的地方重要城市;

亳州、麗江、雅安等17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務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近5年來總體格局變動不大

指數報告顯示,近5年來,總體格局變動不大。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雖逐漸增強,但整體水平仍比較低;

經濟帶內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始終保持“東-中-西”階梯式遞減的空間格局;

雖然經濟、科技和基礎設施發展與生態保護間始終未形成良性互動關係,但是科技進步、環保投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推動經濟帶協同能力提高的重要力量。

為進一步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曾剛建議,

重點汙染企業管控為抓手,打造生態大保護協同網絡;

重大科學設施、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共享為抓手,打造協同創新網絡;

自主可控國內價值鏈培育為抓手,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協同網絡;

全方位聯動開放為抓手,打造自貿區協同網絡;

核心發達城市與邊緣落後城市互動為抓手,打造各種類型城市共同發展網絡。

這十個市能力指數提升最快

此外,今年的研究首次通過對比2015年和2019年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的排名變化,揭示其動態發展進程。

研究結果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9年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能力提升最快的前十名城市分別是畢節市、宿州市、內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六安市、遵義市、南充市、宜春市和郴州市。

整體來看,進步明顯的城市集中在長江經濟帶中西部區域,多分佈於貴州、安徽、四川和江西四省,在交通和生態環境領域提升迅速。這是由於中西部很多城市雖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但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後發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