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报道|以金融活水灌溉绿水青山

报道|以金融活水灌溉绿水青山

文 | 《中国金融》记者 贾瑛瑛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浙江湖州发展绿色金融具有天然的土壤,特别是自2017年6月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绿色金融更是成为湖州的一张标志性名片。近期,本刊记者在湖州调研时了解到,在统一绿色企业项目标准、搭建绿色银企对接平台及出台激励约束监管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当地金融机构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华夏银行湖州分行在绿色金融业务运行、组织架构、产品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深化绿色银行建设,为市场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

创新模式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湖州市和孚镇有一座颇为壮观的帆船型建筑,四周绿树成荫,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一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据记者了解,这家名为旺能环境的企业隶属于美欣达集团,该集团从纺织印染起步,近年来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向环保产业方向深度发展。目前,美欣达集团整体定位为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服务商、“无废城市”建设全牌照的企业集团,绿色产业业务范围涵盖垃圾发电、生物废弃物处理、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清洁能源生产等。从2006年投资兴建第一家生活垃圾焚烧电厂至今,在浙江、广东、福建、河南、四川、安徽、湖北、广西、贵州9个省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达30余个,其中已经运行的项目有14个,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0多吨。而这样的项目往往存在前期投入大、成本收回慢的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从2012年开始,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一直为美欣达集团提供着及时、稳定的资金支持。美欣达集团副总裁方明康对华夏银行的金融服务给予高度评价,他对记者表示,华夏银行为环保项目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贷款多为中长期,较好地满足了这类项目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上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很多在异地进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很难从当地获得贷款,而华夏银行的总部授信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鉴于节能服务以及环保领域借款人可能同时存在几个项目融资需求,华夏银行创新性地推出了绿色项目集合融资产品,将同一借款人两至三个同类或关联的绿色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笔授信业务进行统一申报审批,这一模式大幅提高了绿色项目审批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

作为华夏银行总行级创新试点行,湖州分行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其中,除了上述信贷业务和流程的创新,“绿水青山专项基金”也充分发挥了推进绿色重点项目和绿色实体经济的引擎作用。2016年在华夏银行总行的大力支持下,湖州分行在已发行的金融债券中切出100亿元资金额度,专项用于湖州绿水青山项目,强化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能源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的投入,重点对接绿色项目储备库,支持绿色发展基金做大做强。至今年9月末,已完成审批项目60个,授信净额88.61亿元,实现投放60.92亿元。同时,积极拓宽绿色金融资金来源,2018年10月落地浙江省内首笔800万美元“35MW农光互补项目”世界银行转贷业务。此外,依托总行资产管理部作为境内首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机构成员,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抓住了绿色债券主动投资新契机,落地湖州分行首笔理财资金绿色债券投资业务。至今年9月末,共办理绿色债券投资业务3笔,投资金额共计7.05亿元。

经过近年来不断的创新发展,华夏银行湖州分行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今年9月末,湖州分行绿色信贷余额50.2亿元,表内外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达79.2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占比34.96%,高于全市平均20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未发生绿色信贷项目贷款逾期欠息,保持零不良和零逾欠。

报道|以金融活水灌溉绿水青山

专业机制支撑业务高效运行

高效的金融服务离不开机制的有力支撑,而顶层布局、自上而下的推动正是华夏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华夏银行在《2017~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推进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列为六项战略重点工作之一,并将提升全行业务的绿色含量、实现全行绿色资产占比位居同业前列作为量化目标。采取“总行中心推动,分行边缘革命”的方式,在总行层面设立绿色金融中心,组建专业化的业务团队,负责全面推动业务发展。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作为一级分行,全面梳理了浙江省各地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明确细分行业领域、目标客户和具体举措,形成有效指引,以“五专”模式保障业务高效稳健运行。一是成立专营机构。2018年7月湖州分行获批成为首家总行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分行,同年11月辖内安吉支行获批成为系统内首家绿色支行。在信贷资源配置、资金价格、创新产品试点、审批权限、绿色金融产品经理配备、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开辟专用审批通道,设有绿色金融业务专职审批人,明确规定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反馈审批意见,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核定专项规模,从新增信贷规模中切出30%的额度专门用于绿色项目的投放。四是实施专项考核,将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纳入对经营单位班子成员奖金的考核,逐户对经营单位核增考核利润激发营销积极性。五是推广运用专业化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将绿色项目的识别前置到授信预审环节并贯穿授信全部流程。

其中,绿色项目的精准识别是绿色金融业务做大做强的基础和前提。杭州分行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将绿色项目的精准识别置于授信预审环节之前,并将其贯穿授信申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全流程,同时明确了客户经理、绿色金融产品经理、授信审查岗、授信审批岗、授信运行统计岗等各个岗位在绿色项目专业化识别体系中的职责,制定了具体业务流程、操作要求以及节能减排12大类、战略性新兴3大类的具体认定标准。目前杭州分行已累计完成256个授信项目的绿色化识别,其中有87个新项目被认定为绿色金融项目,授信净额累计116.21亿元。

从湖州分行层面来看,分行专门成立绿色金融部,承担绿色信贷政策制度制定和传导、绿色产品创新、绿色行业调研等工作,为整个分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中后台信贷支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发展推动领导小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小组的推动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深化绿色金融跨部门联动机制。例如,与风险合规管理部共同研究信贷投融资政策,下发营销提示,推动绿色金融专业审批;与国际业务部做好转贷款配套服务,帮助客户控制汇率风险;与投行部门持续推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与个人业务部、小微企业金融部做好绿色支付、普惠金融、普惠理财等。此外,湖州分行将绿色金融的主要指标纳入全行综合经营管理条线考核,从源头和基层提升全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

探索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道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2018年,全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该报告提出,我国绿色金融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为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标准体系、完善制度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夏银行也正在加大研究力度,创新性地实践、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

据介绍,目前湖州正在以南太湖新区为试点,开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试点的工作。华夏银行湖州分行将在政策引导之下,创新绿色金融支持方式,探索在项目授信、融资成本、首付比例、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给予差别化的金融支持,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同时,今年湖州还将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交易等环境权益资源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创新。湖州分行将按照从环保部门取得的排污权客户名单,进行名单制营销,创新金融产品,在湖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的基础上,推动排污权金融化。

此外,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已承接世界银行的课题,围绕绿色金融领域的理论实践研究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绿色票据”课题旨在破题国内缺少绿色票据业务标准的现状,以绿色商业承兑汇票为切入点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该研究成果得到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湖州市中心支行等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将对认定的绿色票据给予再贴现专项规模支持,近期首笔业务将实现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