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成長期,做父母的怎樣縮小與孩子的代溝?

數中取樂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隨著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不斷改變與他們的相處模式。

1、0-6歲階段要多一些親密接觸,讓孩子對你產生依賴感,和孩子多一些悄悄話,這個階段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些。

2、6-12歲的小學階段,要學會和孩子分享一些小秘密,你的或者孩子的,培養孩子對你的信任感,當然還要給孩子一些獨立空間,不要想著掌控他的所有,放手讓他獨立的去做一些事情,然後可以多給他建議,現在年齡的孩子你多嘮叨,他都不會去怪你厭煩你。無論他做成什麼樣,都不要去責怪他,這是培養你對他的信任感。

3、12-18歲,孩子成長的青春期,也是家長成長的關鍵期,此階段家長一定一定要學會閉嘴!!!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需要父母的指導了,甚至會認為自己懂的你父母還多,所以此時少說!少說!少說!

平常時候看不慣的要點到為止,說一句他們就能聽進去了,不要強逼著他回應你。就像有時候他做錯了,你給他講清楚他心裡明白了是非,但是他開始要面子,所以不一定非要讓他認錯。

你能做的就是他求教時給予他建議,或者明顯看到他遇到困難又不想求教於你時,你可以與別人談話然後讓他“不經意”的聽到一些建議。這個年齡你們之間的談心基本上沒有了,如果你的文筆還可以的話,可以通過寫信來表達。

這個年齡階段和他交流,不要拿他當你的孩子,最好拿他當你的同事,是不是很特別,因為同事還區別於朋友,你和同事之間好多事情都是點到為止。最好你可以去了解並接受一下他當下接觸的一些新鮮事物和觀點,當然這對於你的與時俱進也是很有幫助的。若能向他“不恥下問”一下就更好了,這又是一個你和他交流的時機,也讓他和你待在一起有一種自豪感,就會願意更多的和你交流,你若聰明一點,就能從他的隻言片語當中瞭解很多關於他的信息。

如果你能順利的度過這個階段,忍住自己對他這個年齡層的人的不滿,那麼你以後對他的人生影響將是很大的。

淺談就這麼多,很長,望見諒。

覺得還行的條友給豆包一個讚唄[呲牙]


青青豆包


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是孩子心目中的大樹,靠山,這時候家長與孩子之間談不上代溝,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事物的層面不同,產生的影響不同,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慢慢加大,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會由大樹變成了小草。那麼怎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呢?

一,與孩子同步成長。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孩子長大不只是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同步成長,這裡指的不是身體上的成長,是思想上的成長。比如,從小陪伴孩子一起看動畫片,陪孩子一起做遊戲,與孩子共同探討問題,瞭解孩子的喜好等等。孩子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快,如果家長不同步學習,就會跟孩子產生距離,沒有了共同語言,慢慢就有了代溝。

二,與孩子真心交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依賴家長,慢慢有了自己想法,自己的小秘密,喜歡有自己的空間,家長要跟隨孩子的這些變化而轉變自己的身份,由原來的家長身份轉變為好朋友身份,和孩子交心。比如孩子有什麼問題了,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去斥責。這個尺度很難拿捏,我的經驗是先順後議,也就是遇到問題先順著孩子角度發表意見,然後再分析對與否,這樣容易讓孩子信服。

三,家長要以身作則。這一點是你在孩子心目中形象的打分點,你自己都做不到,怎麼讓孩子信服?我想我們身邊都碰到過這樣的家庭:家長各忙各的,對孩子的事從不過問,家庭大戰孩子經常會說:“你有什麼資格教訓我”?這裡的對與錯大家自有公論。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位家長,我闡述的多是我工作、生活中的經驗、看法,希望有不同意見的關注交流。


讓心歸零微笑前行666


作為一個4歲孩子的父親,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認真傾聽 無論何時,不要以自己的方法去束縛孩子,孩子不管大小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先認真傾聽他/她內心真實的想法,讓他/她帶著你去怎麼做。

2,蹲下來 如果想要和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那麼請蹲下來,和孩子的頭保持同一高度,眼睛看著孩子,這樣會拉近很大的距離。

3,陪孩子做假“遊戲” 孩子因為對外界事物的新奇,往往會在腦袋裡產生一些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往往都會沉靜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他/她渴望有人認可他的想法,比如假裝爸爸照顧媽媽,必須假裝自己是奧特曼來拯救地球。

4,開一場家庭會議 做好事先準備,明確你們開會要達到的目的,以及你想在會上講那些內容,包括:對電子產品使用的規定,包括作息時間調整等等。

5,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 如果你想多和孩子拉近距離,那麼多多陪伴孩子一定是最能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孩子會更願意跟你講話,在對話溝通中也能找到更好的代溝點,哪怕是有爭執,我想結果肯定會比不陪伴好太多。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或者不正確歡迎指正[呲牙]





南京小露


要縮小與孩子的代溝,

首先,要想孩子之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要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為孩子想一想,不是你覺得對孩子好,就是真的對孩子好的!

然後,和孩子做朋友,不要以家長的身份,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流。讓孩子覺得和你很親近,什麼話都願意告訴你,這樣不僅瞭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了解你的想法,這樣就能拉進你們之間的距離!!

最後,代溝不是說縮小就能一下子縮小的,一定要有耐心,在孩子鬧脾氣,犯錯誤時,一定不要訓斥,責罵。要先了解清楚,再告訴他該怎麼做!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和孩子愉快,和平的相處!!!




蘑菇貓仔仔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你的孩子變得不願跟父母說話,拒絕和家人溝通;跟他說話,問他什麼也不回答;父母跟孩子說話,孩子不贊同甚至非常反感;跟他說話他就不耐煩,做什麼事好像都要跟你唱反調,實在令人頭疼。那麼父母怎樣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

1、父母要尊重孩子,他雖然是孩子,但也是個獨立平等的個體,要尊重他的想法,可以不同意他的想法,但是不能強加自己的想法或橫加指責。

2、父母總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問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跟父母有代溝,所以面對事情父母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要多為孩子想想。

3、父母要多陪伴、多溝通。抽時間與孩子一起參加戶外活動或者做做家務,既鍛鍊身體又培養能力,給雙方提供了交流的素材,通過這樣一些活動,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會更加親近,代溝也會慢慢縮小。

4、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工作不管多忙,把都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傾聽孩子的心聲,絕對不能打罵孩子,長期打罵孩子只能是孩子更仇視父母,更擴大代溝。只有父母傾聽孩子的訴說,孩子才會明白父母多麼重視自己,是縮小與孩子代購最重要的辦法

5、總的來說,孩子跟父母有代溝,父母要尊重孩子,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訴說,多跟陪伴孩子,才能縮小代溝,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淄博平ge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什麼是代溝呢?

通俗一些說,就是兩代人之間說的、做的、想的不一樣。也就是通常說的:一輩人有一輩人的活法。

按專家的說法:

代溝是指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對立和衝突。

為什麼會形成代溝呢?

代溝的形成,主要源於接受的思想教育有差異,生活的社會環境有差別。追求的社會價值有出入。

那麼,在孩子成長期,父母怎樣做才能縮小與孩子的代溝呢?

第一,善於接受新生事物。

新生事物是社會發展變化的風向標,也是孩子追逐的目標、喜歡的對象。

成年人由於已經形成了價值觀,所以,常常對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新生事物嗤之以鼻,採用隔離或者排斥的方式對待新生事物。這樣,就容易和孩子發生思想上的衝突,總以看不慣來訓戒孩子,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行為對抗。

所以,做父母的就要打破自己的思想堡壘,善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樣做,和孩子之間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做。代溝也就自然縮小了,甚至會沒有代溝。

做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父母,對自己、對孩子都是善莫大焉!

第二,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換位思考是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矛盾、衝突的最有效方法。因為,當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判斷他(她)的行為時,你就能體會到他(她)的喜怒哀樂。推人及己,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問題是,道理好講,行為上卻難於落實。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場上來評判孩子的行為,總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說教時,總是把自己的做事標準和行為原則強加給孩子,總是一大堆沒有實際意義的空話,像領導講話一樣。

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不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誨”,懂事一點的孩子是表面應付,背地裡仍然做他(她)想做的事情;不懂事的孩子,就會產生逆反,會和父母頂嘴,會便本加利地與父母對著幹。

所以,父母一定要多想想自己的童年、少年時,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做事標準和行為原則強加給孩子,這樣,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才能不斷縮小。

第三,與孩子做“朋友”,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

怎麼能和孩子做“朋友”呢?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裡話。

其實,和孩子做“朋友”,不是做成人眼中的那種朋友,而是做思想上的朋友。

當父母成為孩子思想上的朋友時,你就能和孩子無障礙地交流,就能及時、準確地瞭解、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教育時,才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你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父母一定要摒棄“父父子子”的陳舊觀念,在思想上要和孩子接近,力爭做孩子思想上的朋友。唯如此,才能縮小與孩子的代溝,才能使教育有實際效果。

總之,要讓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就要努力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使教育變得“潤物細無聲”。


張旭語文


我是EDU小週週,下面我談一下我對這問題的看法。一個成功的父母跟孩子之間是無話不談的,像好朋友一樣,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爭辯,然後達成一致。父母不會以長輩的身份命令孩子要按照父母的思想去為人處世,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言論自由。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要扮演導師,朋友,知己的身份,融合在孩子的世界,要跟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接受新的事物,這樣才能保持與孩子同步,以免面對孩子的話題啞口無言,一問三不知,孩子就沒有興趣跟你聊天了。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甚至嘗試喜歡孩子所愛,這樣你們的共同話題就多了,孩子也願意跟你分享他們的愛好興趣。切忌不要總是對孩子發脾氣,對他們的過錯簡單粗暴處理。好的父母從溝通,理解,包容開始,祝願天下家家幸福和諧!





EDU小週週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我總結以下幾點,第一條,我認為父母應該和孩子之間。不能產生過大的階級觀念。產生過大的階級觀念之後就會導致我們與孩子代溝進一步的加大。第二條,我們做父母的與孩子之間的相處要像朋友一樣。但是,也要注意我們並不是像普通朋友一樣,除了朋友關係之外,我們還稍微要注意一下,父母應該有父母的尊嚴,孩子也應該有孩子的尊嚴,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也要讓孩子尊重父母。這一條和第一條也是相對應的。這一條就說明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相處叫做有一定階級的朋友。第三條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生長的環境。和孩子生長的環境是不同的,不同的環境。我們所處的時代也與孩子相差了,有二十年。所以我們的觀點比較與孩子之間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我遇到問題是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然後再反過來。我想我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第四條。孩子。有的時候會被寵壞。我雖然不。不贊同棍棒出孝子。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讓他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第五條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要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自身的案例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做的都不對,反而教育他就失去了我們的權威性。希望我的分析對您有所幫助!





啊豆哥


父母與孩子有代溝是正常的,因為時代在進步思想也在進步,父母跟不上孩子的潮流是可能的

比如說有些孩子的穿衣打扮父母可能接受不了,但是在他的那個年紀的孩子都這麼穿,我們再以我們眼光去衡量孩子的世界也是不對的,那麼怎麼樣才能縮小這種代溝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與孩子多溝通,瞭解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瞭解他那個年齡段的孩子都需要些什麼?對孩子的一些正確的行為要表示認同,有時候父母不喜歡的東西也不想表現得特別嫌棄,舉個例子,像我十幾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吃涼皮,但當我每次買回家去吃的時候,我媽就特別嫌棄,還說一些不好聽的話,比如太難吃,給我我都不吃,看著就噁心之類的,從那一次後我就再也沒買過回家了,因為我媽愛嘮叨,所以我有些事也不會跟她說,就感覺其實我們代溝挺大的

所以要想縮小與孩子的代溝,父母應該先認可孩子如果孩子確實有過分的行為,父母也不要衝動打罵,因為在成長期的孩子還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可能有不對的地方,父母要循序漸進的引導。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歡迎補充





一一和諾諾


雖然暫時還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因為孩子尚小,但是曾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有點擔心萬一將來孩子進入叛逆期後不好溝通。但是再多擔心都不如真的遇到時好好應對。在我看來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平時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多一些關注,關注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孩子興趣愛好,防止和孩子代溝太深,適時去網上搜索一些和孩子興趣愛好相關信息,這樣和孩子交流溝通時也會更有共同話題。如果對於孩子興趣愛好並不是很認同時,先不要武斷的阻止,一定要和孩子耐心的交心,瞭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父母也都是從孩子時代過來的,回想一下自己那個時候是不是也是渴望被父母理解。共情是和孩子相處的要點,推薦一本美國暢銷的育兒書,怎麼說孩子才會聽,裡面有一些實踐操作還是值得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