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文|趙曉璃

一、

2020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我花了兩個小時認真地看完了羅振宇的跨年演講。

我知道,時下很多人對羅振宇這個人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我看來,羅振宇本人確實屬於一步步走的非常踏實的人。

從他2008年離開央視,到2012年與合夥人做自媒體,再到2014年自立門戶,再到2015年上線得到,直到2019年10月中旬,北京證監局發佈消息稱,“邏輯思維”開始上市輔導,輔導期為9月到12月。

或許,正應了“人紅是非多”這句俗話,對於羅振宇的評論,有著涇渭分明的兩派陣營,即擁護方和反對方。

  • 有人喜歡羅振宇,他們喜歡“邏輯思維”、用“得到”收聽節目、喜歡聽羅振宇跨年演講,覺得羅振宇給他們帶來了新的視角和啟發;
  • 有人討厭羅振宇,他們認為他是個騙子,總在割韭菜,他們諷刺羅振宇是“中年人的保健品”,看似高大上,實則沒什麼卵用。

在我看來,這實在很正常,因為羅振宇也多次強調,他本質上就是個商人,並且我們從結果來看,這些年來,他也確實賺到了“時間的紅利”。

我無意討論羅振宇這個人,這些年來,我一直主張和踐行一點,那就是,只要他人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我們就去學習去提升,至於這個人究竟怎麼樣,實則與我們想要的成長沒有太大的關係。

  • 如果你本人十分討厭羅振宇,乃至討厭他的一切,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的權利,你可以直接忽略這篇文章;
  • 但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要汲取可以學習的地方為己所用,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二、


羅胖今年的跨年演講中,提到一類人,叫“做事的人”。

什麼是“做事的人”?

用他的話說,就是這些人不是在解決一個個想象中的問題,而是在回應一個個真實世界的挑戰。

應該如何去做事?羅振宇提到了曾國藩所說的“躬身入局”,“直面挑戰,躬身入局,這是我們應該做事的方式”。

“容易賺的錢沒了,往後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羅振宇引用了阿里曾鳴今年的感言。

羅振宇還提及

“苟且紅利”。所謂苟且紅利,是指在他人苟且之時,自己稍微不苟且,“你就贏了”。

  • 整場演講聽下來,無非四個字——幹就對了;
  • 如果再進一步把做事進行分解,在我看來莫過於:人要狠,事要穩

什麼樣的人不是做事的人?

什麼樣的人是羅胖口中“苟且”的人?

事實上,“苟且”的人最大的問題,在於認識不到自己的“苟且”,因為他們和做事的人完全相反,這些人最擅長的事情,不是應對現實的挑戰,而是忙著解決想象中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人們往往用一個詞形容這種人,稱為“內心戲十足”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從我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大約50%左右的職業定位問題,實則是“職場適應不良”導致的;而“職場適應不良”的人各有不同,但毫無例外地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由於缺乏目標導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工作,對於真正需要關注的事情反而沒有意識,對於細枝末節的東西總是給予過分的揣測和關注,滿腦子都是“假想敵”,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來訪者小敏(化名)就是這樣的人。

通過諮詢我們發現,小敏表面上是希望尋找職業方向,實質上根本問題源於她在適應階段出現了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

有那麼一回,一位已經離職的前同事小紅(化名)和小敏說,如今自己在這家公司上班感覺還不錯,就問小敏要不要也來試試看,沒想到這句話就讓小敏回去浮想聯翩。

小敏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她覺得小紅讓自己去他們公司,莫非是這邊領導對自己不滿意?讓小紅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傳達“辭退”的信號?再或者是,有人故意讓小紅向自己探口風,試探自己的衷心?

反覆思忖之下,小敏心事重重,深陷困擾,覺得自己需要重新探索職業方向了,便前來向我們這邊的王老師求助。

王老師運用認知療法對她進行了療愈,她漸漸認識到,原來,公司是否要開除她問題或許並不是真的存在,有可能只是前同事小紅的隨口一問,因為即便公司想要遞話給她,也犯不著讓已經離職的員工傳話呀?

可想而知,按照小敏這樣的腦補,她的精力和時間都耗在了或許並不存在的“假想問題”中,而不去面對工作中真正需要提升的能力及業務部分,這樣即便工作了5年10年,哪裡會有實質性的提升呢?

  • 再深挖一步,小敏的這種思維方式,源於強烈的不自信:因為不自信,就會把希望放在外界環境中;一旦環境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她異常敏感;由於異常敏感,使得她無法專心工作或學習——長此以往,她只會感覺越來越不適應,而領導也會對她越來越不滿意。

因此,如果小敏想要真正改善這種境遇,就需要真正地投入工作當中,用行動去消除內心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寄託於外部環境,去真正思考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方向,否則,如果繼續這樣的思維模式,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心力交瘁,並且於事無補。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三、

那麼,對於絕大多數職場人而言,如何才能做到“人狠”呢?

這裡的“狠”,並非針對他人,指的是我們要對自我有要求,需要在開始一份工作之前想清楚一些問題;


例如:

  • 我看中了什麼,才決定留在這裡工作?
  • 我打算在這裡做多久?
  • 離職之前,我打算做到怎樣的職位?
  • 我打算重點提升哪些能力?

......

而當你決定離職之前,你也需要反思這些問題,如:

  • 我曾經看中的要素,如今發生變化了嗎?(是公司不再有了,還是自己的需求變了?)
  • 我做到期待的職位了嗎?
  • 我提升了想要的能力嗎?
  • 我現在離職,比之前會有更多或者更好的選擇嗎?

......

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任何職業選擇之前,都要具備這樣的思維,叫做“目標/結果導向”。

現實中往往有這樣一類人,就是因為缺乏這樣的目標或結果導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者不如己意的事情時,就會做出冒失衝動的決策,從而抱憾終生。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來訪者曼麗(化名)就是如此。

曼麗的第一份工作可以說佔盡了很多“天時”優勢:平臺好、晉升空間足、公開的競爭氛圍、不錯的薪資待遇......美中不足在於,領導較為強勢,這讓曼麗倍感壓抑。

一次衝突之後,曼麗感覺實在受不了了,就遞交了辭職申請。

她對於下一份工作的期待,就是找到和善的領導。

結果現實給了她一記沉重的耳光。

原本以為,和善的領導比犀利的領導好相處,後來才明白,原來有一種“和善”叫“偽善”,有一種“批評”叫做“為你好”。

從我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很多人都把人際關係擺在了重要的職業訴求上,但實際上,與其指望碰到友善的同事和領導,倒不如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更為靠譜和妥當。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情緒穩定,做什麼能成什麼?


而有的人情緒波動較大,往往半途而廢?

通過曼麗的案例,想必聰明的你不難明白,如果一個人做事沒有目標導向,就會放大過程中的感受,可能一丁點兒的事情就會讓TA的內心風起雲湧,只要過程中感覺不舒服了,再加上理性思維匱乏,難免覺得全世界都與自己為敵,便會表現出“放縱自我”,做決策往往顯得衝動冒失,做事對自己根本沒有要求,也不存在去改變自我,結果錯失了一個又一個的好機會。


——試想下,這種人把精力和時間都耗在了想象的問題中,卻從來沒有觸碰過現實,又能從哪兒去獲得真正的提升呢?

所以你發現沒有?

“人狠”的背後,是一個人具備起碼的目標思維,唯有這種思維,才能幫你克服過程中的千難萬阻,才是一個人成事的重要根基。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四、

再說說“事穩”。

我們常常將能力分為三大模塊,分別是——

  • 知識(你懂的)、技能(你會做的)、才幹(持續優秀的表現)。

唯有一個人的能力能夠達到才幹的程度,才足以支撐這個人在某個領域具備持續優秀的表現。

這就像考試一樣。

有的來訪者在諮詢過程中,總是對於自己發揮失常的某個重大考試耿耿於懷,覺得如果能夠正常發揮,今天就不至於落到如此困境了。

事實上,根本沒有“發揮失常”這一說,嚴格意義上,“發揮失常”的背後,就是你的能力沒有達到才幹的程度和水平,也就是能力不足。

一個真正的學霸是怎樣的?

  • 那是TA的學習及考試能力足夠優秀,並且這種優秀漸趨穩定,達到了“才幹”的程度——面對任何考試任何科目,真正的學霸都是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取得驕人的成績。

一個專業的寫手是怎樣的?

  • 那是TA的寫作能力足夠優秀,並且這種優秀漸趨穩定,達到了“才幹”的程度——只要是TA寫作領域中的任何熱點或者話題,TA都具備及時寫出一篇好文的能力。

所以,永遠不要小看了職場中做事穩的人,通常說來,他們對於自己領域的知識或能力早已熟練於心,甚至達到了“才幹”的程度。

而如果一個人做事不夠穩,那就意味著,TA的某些能力還有待錘鍊,並沒有達到“才幹”的程度。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從結果上考量,一個做事又快又能及時達成預期效果的人,就是職場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多數人就是因為“人不狠,做事不穩”,往往在過程中欠缺成就感,便採取“消極心態”,一天天地混日子,成為了“苟且”的人。

  • 而恰恰是“苟且”的人比較多,所以,只要我們比他們多做一點點,再做好那麼一點點,你就會迎來更多的機會,就會迎來不可思議的成長,直到把他們遠遠地甩在身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你就能收穫屬於自己的紅利。

——這很殘酷,但也很酷,不是麼?


羅胖跨年演講:人狠事穩,才能賺取“時間的紅利”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