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內家拳的要領,“遇中即止”,看看你做到沒有

山高路遠,一身昂然。練功就是這樣,過程中干擾很多,問題接踵而來,不要氣餒,這就是規律,不可能一帆風順,要有恆心。遇到好老師,是莫大福分,少走很多彎路。三分師授,三分精進,三分悟性。根器不高,但肯努力,能彌補回來。我的接受能力差,屬於慢熱型,師兄弟很快做到的,我還在揣摩,師父對我非常耐心,我於是加倍努力。傳統的東西,都需要悟。反覆之中,有東西產生,成了意象化。高階之後,進步會慢下來,人都有一個定數。還想提高,就要往意識層面修。武人對於自身感觸知覺,尤其要留意,這很珍貴。拳這個東西,有時候是反的,感覺自己越練越空,其實是通了,觸上力,騰的一下,不知哪裡迸發的力,嚇自己一跳。意識上,總有個落差感,看似靜在那裡沒動,念頭一轉,體內氣血奔流,渾身蟻走,有物流動。神經是寶貴的,練意就是練神經。運動神經敏感,來自於放鬆提神。有時要輕快,有時要沉穩,勁不止一種,拳需要全面。寶劍尋英雄。一物配一物。練完拳,站一會兒,集中精力,輕安心情,能培氣血。

內家拳的要領,“遇中即止”,看看你做到沒有


風過疏竹,白駒過隙。太極拳有個閃勁。閃,瞬間速合。怎麼做呢,丹田疾縮,胸部速合,肩軸飛快轉動,帶動手臂或展或收。丹田一蹦,肋骨連同肩一起動,非常輕快,開合順暢,卻有力度,體腔與關節,都要打開了,完成鬆緊過程。放鬆是手段,目的是迅速。有句諺語,站如熊,蹲似虎。站立時,側腰撐開了,好似輪胎打氣。老虎沒真正蹲過,都是虛襠等著,一有動靜,就竄出去了。練完拳,獨處一會兒,有個警醒狀態,不要懈怠慵懶,要神志清明,虛虛觀照。兩個搭手,誰走頭裡誰贏?不見得。功力大,慢半拍沒啥,功力小,勁吃不進去,又被送回來。二人半斤八兩,就懸了,分毫都不能差,所以都等著,沒人願意先動,怕自己出破綻。練拳就是改習慣,人習慣了先用梢節,於是根勁弱了。想拿東西就伸手,想走路就抬腿,於是主體退化了。搭過手的人知道,別人也不是白給的,手上使勁沒用,進不去。能吃進去的,必要內勁催根節,送出去,就擋不住了。能動人根的,都是內勁。丹田突然啟動,蹬地撐髖,脊柱一領,啟動肩胛,內勁就過去了。作用力沒在手上,在腔子裡頭,手上沒有阻攔,裡頭蹦出勁來,反作用力來不及生成。

內家拳的要領,“遇中即止”,看看你做到沒有


外掤內塌,遇中即止。中是什麼?中心,四周到中點距離相等。時刻中正,前提是擴撐飽滿。沒外就沒裡,外圈無掤,人沒勢力範圍,別人隨時入侵。內裡沒核心,功勁不整,渙散不凝聚。軟力無法走化,掤勁有支撐,使自身穩固。無掤勁擴張,重心早晚不保。遇中即止,建立丹田核心力,時刻守住這個中點,並培養源動力。建立矛盾,三維支撐,外掤功架,內密丹田,運動內壓,增強腔體密度。中就是核心,首先要有中心點,丹田凝聚,動力源頭,這個不成,難窺內家壺奧。丹田並非勁大,關鍵是,它可激發整體效應。還有就是擴張,沒有四面八方掤勁,中點在縝密,也不出功,因為沒有矛盾空間。拳勢即是空間。拳勢怎麼來的,四個字,外掤內塌。中的狀態,是一個大球,裡頭有個核心。有了空間,於是有了中線,自下而上,從腳到頭,中勁貫穿。中勁就是軸力。盆腔圍繞丹田運動,這是活胯目的。換軸守中,就是遇中即止。不偏不倚,永不失中。根勁就在中線,拔根,軸力被人吃住了,好似卡住齒輪,不讓轉動,若強行轉動,根就被拔了。若掤不住人,勁癟了,中軸就危了。無論什麼勁,中正,擴張,塌縮,開合,螺旋,這五個事是根本要領。矛盾對正,筋骨開合,培養丹田之力,即得中勁。恰到好處即是拳,貪勁就過了,欠勁就軟了,貴在合適,合適就是中。拳不過界,駕馭平衡。太極乃平衡之道,調配陰陽,遇中即止。

內家拳的要領,“遇中即止”,看看你做到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