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公元14年8月19日,执掌罗马大权长达41年的奥古斯都与世长辞,如果从17岁开始意外地登上历史舞台算起,他的政治生涯则有长达60年之久。在奥古斯都之后提比略继承了皇位,成为了罗马帝国第二任皇帝。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王朝,起于奥古斯都,终于尼禄,共有五任皇帝,历经95年。

奥古斯都在自己执政的中后期发动了日耳曼战争,经过20多年的战斗,证实了征服日耳曼是件不现实的事情。提比略时代,罗马全面放弃了对日耳曼的征服,全军退守莱茵河防线,但是罗马人的性格就是有仇必报,公元9年的条顿堡森林战役,是罗马史上最大的一场惨剧,造成这场惨剧的是日耳曼部族首领阿尔米纽斯,他也因此成为了罗马的敌人。提比略在成为罗马皇帝之后,主要精力在于帝国国政,而向阿尔米纽斯复仇的任务,就交到了新任日耳曼战区总司令日耳曼尼库斯的身上了。

士兵的哗变

提比略刚上任不久,罗马军队就发生了大规模哗变,首先是潘诺尼亚地区的3个军团,而后又扩展到了莱茵河地区的8个军团,总共有11个军团参与了这次哗变。

哗变的第一个原因在于当时罗马士兵的工资普遍不高,士兵们的退休金也经常没有及时发放到位,士兵们想乘着提比略继位之初地位不稳的时候发动哗变以提高待遇。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罗马近卫军团和军团士兵待遇情况

按照士兵们的想法,他们宣誓效忠提比略,并热情拥护提比略,然后提出涨工资的要求提比略自然会接受,因为提比略也需要他们的支持。但这些士兵们还是想错了,提比略实际上并不会提高他们的待遇。士兵当时的工资是按照罗马帝国的财政状况来的,此前经过了奥古斯都的军事和财政改革,罗马的军队规模与其财政状况是相配套的。如果每次换皇帝都要提高一次士兵的工资,那么久而久之帝国财政必然会承受不住,那么帝国就只能增加税收,而增加税收必然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尤其在一些行省地区则很容易引发叛乱。为了平叛就要招募更多的军队,招募更多的军队又要更多的财政投入,更多的财政投入就意味着要征收更高的税额,如此将会恶性循环,提比略不想开这个先河。

哗变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当时罗马军队也存在腐败的情况,尤其是基层的百人队长,经常会盘剥士兵。如果士兵愿意“孝敬”百人队长,那么在分配工作任务的时候就会分得轻松的工作。对于那些没有“孝敬”的士兵,百人队长通常会让他们去从事架桥、修路等重体力工作,总之就是不会让你好过。在这种氛围下,士兵们本身就不高的工资还被盘剥了一遍,时间长了自然心生不满。

士兵们的哗变很快演变成了地方骚乱,不少士兵走出了军营,在附近的城镇抢劫了起来。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哗变的士兵到处抢掠,给地方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提比略听说这一情况后马上派了自己的儿子杜路苏斯前往潘诺尼亚平息哗变。杜路苏斯在2000名近卫军和日耳曼骑兵的护送下来到了潘诺尼亚的军营,面对着到来的长官,士兵们没有站队迎接,他们一个个衣冠不整、态度骄横,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是士兵,而是一群暴徒了。

杜路苏斯走到军营中的讲台向士兵们表示,他们的诉求会转达给皇帝提比略和元老院,但他并没有马上答应士兵们的诉求。对此提比略心里很清楚,一旦答应了这3个军团1.8万名士兵的诉求,那么接下来全体罗马军团15万人的薪水都要往上加,这不单纯是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了。

听了杜路苏斯的回答,士兵们非常不满意,纷纷表示罢兵,杜路苏斯在士兵的喧哗声中走下了讲台。

正当杜路苏斯为平息哗变而苦恼不已的时候,当晚却发生了奇怪的事情,月全食。古罗马人非常迷信,当月食发生的时候,人们一般会认为是自己的罪孽造成了天灾异象。杜路苏斯马上利用这一天象,召集了有声望的百人队长。士兵们眼见月食越来越大,他们都跪在地上祈祷,恐惧与不安在士兵们中间蔓延,当月食到达最大的时候,恐惧也到了极点。百人队长们纷纷走到士兵中间,大声说道“你们还要软禁皇子到什么时候?你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吗?”哗变的士兵们马上动摇了,老兵立马与新兵分开,新兵与鼓动哗变的士兵分开,军团重新恢复了秩序,月食也慢慢消失,回复到了正常。

借着这次月食制造的机会,杜路苏斯很快就平息了哗变,在处决了2名主犯后,军团逐步恢复了正常。潘诺尼亚的士兵哗变平息后,最为关键的就在于莱茵河沿岸的8个军团士兵的哗变事件了,杜路苏斯面对的是3个军团1.8万名士兵,而负责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尼库斯面对的则是8个军团4.8万名士兵。

在杜路苏斯前往潘诺尼亚的同时,日耳曼尼库斯也赶往了莱茵河畔的罗马军团驻地。这里士兵的叛乱也是由新兵挑起的,与潘诺尼亚士兵哗变不同,这里的士兵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全力支持日耳曼尼库斯继承皇位,然后才提出改善待遇的要求。其实他们做的很聪明,自认为如果日耳曼尼库斯得到了他们8个军团的鼎力相助,心中必然暗自欢喜。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日尔曼尼库斯

然而士兵们想错了,日耳曼尼库斯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带头对皇帝提比略宣誓效忠,然后要士兵们也宣誓效忠。由于日耳曼尼库斯自公元13年开始代替提比略成为了这支军队的统帅,对自己的部下也非常地熟络,不像杜路苏斯,与士兵们还没什么交情。

日耳曼尼库斯以荣誉感为题向士兵们发表了演讲,在充分听取了士兵们的意见后,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服役满20年的可以马上退役;二是服役16年转预备役,除非遇到敌军袭击,其余情况免除兵役;三是先皇的遗赠加倍。

然而哗变的士兵们并不相信这些承诺,他们要求马上兑现,于是日耳曼尼库斯对符合退役和转预备役条件的士兵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召集自己的幕僚,大家拿出自己的家财才凑齐了士兵们的先皇遗产赠金。经过一番周折,日耳曼尼库斯也总算平息了莱茵河地区的军队哗变问题。

内政方针

55岁才成为“第一公民”的提比略,接手了一项宏伟的工程,罗马帝国。凯撒绘制了这个工程的蓝图,奥古斯都按照蓝图建设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继承这个事业的必须是对蓝图的意图完全了解的人来操作,如果不能完全理解意图,那么往往就会添加一些不该存在的东西,使这个建筑变得异样。

这份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所谓的罗马的和平,不止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更多的是内部的长治久安。提比略上台后大力推行的政策就是提升罗马本土的治安水平。为此他将9000人的近卫队迁出了罗马城中心,屯兵在了罗马东北部的常驻基地。罗马近卫军团的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概念上的警察。

罗马人热衷于公共建设,如道路、桥梁、剧院、神殿等,这些建筑的修建往往是高层的义务。为了笼络民心,奥古斯都建设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在他的《功业录》中,他毫不夸张地说道“留给我的是一个满是砖瓦的罗马,我身后却是一个大理石的罗马。”当然,大量的公共建设就意味着大量的财力投入,当提比略成为罗马皇帝的时候,他的任务并不是继续这些大型公共建设,而是尽量减少公共建设,因为财政已经无法支撑更多的公共建设了。在提比略时期,只推动了两项公共建设,一是奥古斯都神殿,二是庞培剧场的修缮。虽然提比略对本土的公共建设不那么热衷,行省上的公共建设却如火如荼,主要是当地的道路和桥梁建设,相对于神殿、剧院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公共建设来说,提比略更热衷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经济,税收就会自然增加了。

为了取悦人民,奥古斯都还举行了不少大型的公众表演活动,在《功业录》中记载的项目有:角斗士比赛8次,全国各地竞技者比赛3次,战车比赛7次,献给战神马尔斯的竞技角斗1次,非洲野兽狩猎表演26次,模拟海战1次。

这些是奥古斯都时期40年的比赛总和。而在提比略时代,这样的表演活动则是少之又少。当然凯撒和奥古斯都热衷于这些活动并不是因为他们本人爱好这些,而是为了迎合大众罢了,迎合了大众就能得到他们的投票。

复仇之战

奥古斯都发动的日耳曼战争始于公元前12年,直到奥古斯都去世的公元14年战争仍在继续,持续了26年的战争并没有实现其最初的战略目标——将帝国边界防线从莱茵河推进到易北河。

至于当时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不能征服日耳曼民族,我已在之前的《罗马的和平,奥古斯都时代的结束》一文中有过详细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提比略在公元4年重新回到了日耳曼战场,并在此奋战了8年,直到公元13年被奥古斯都召回罗马准备继承帝国大统。提比略之后成为日耳曼战区司令官的是日耳曼尼库斯,他在公元13年接手了日耳曼的战事,在平息了士兵哗变事件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公元15年罗马军进军路线

公元15年春天,日耳曼尼库斯带领大军越过莱茵河,兵分两路,一路从美因茨出发,由他亲自带领,共计4个军团2.4万名士兵及1万名行省民兵;另一路从下游的克桑腾冬营地出发,由凯奇纳带领,共计4个军团2万名士兵及5000名新兵。他们从南面和西面夹击日耳曼人,成功地瓦解了阿尔米纽斯的日耳曼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次的军事行动非常成功,他们夺回了被阿尔米纽斯歼灭罗马3个军团时夺走的其中一面军团旗,第十九军团的银鹫旗。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从奥古斯都时代开始,罗马人与日耳曼人战斗了30年

这一年的进攻声势浩大,但是当冬季来临的时机,两路人马在撤回冬营地的途中遭到了日耳曼人的强势反击,日耳曼尼库斯和凯奇纳也是历经千难万险才各自回到了冬营地,据说此次归营途中的损失比战争时期折损的人员还要多。

当年罗马为庆祝这一年在日耳曼战场上的胜利,为日耳曼尼库斯举办了凯旋仪式。

公元16年,日耳曼尼库斯获得了补充新兵的8个军团共8万大军,沿着莱茵河北上,穿过北海,逆埃姆斯河而上,向日耳曼人的腹地发动了进攻。对于罗马人的进攻,阿尔米纽斯也首次以会战的形式迎击罗马军团,于是著名的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便由此展开了。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公元16年罗马军进军路线

双方大军相遇于安格里瓦尔瓦,沿着威悉河摆开了阵势。会战是日耳曼尼库斯所期盼的,他希望能够通过一场大战消灭阿尔米纽斯的主力,而且击败阿尔米纽斯对于罗马人来说就意味着他们一举报了条顿堡森林惨败之仇。

两军对峙不久日耳曼尼库斯便发动大军展开了渡河行动,他命令士兵在河流多处架桥,为了掩护步兵的行动,他出动骑兵多处出击,以牵制日耳曼人的行动。辅助罗马军参战的巴塔维人在河流最湍急的地方渡河并发动了进攻。阿尔米纽斯命令部队诈败,将其引入了一处平地,这里四面森林环绕,阿尔米纽斯的部队就埋伏在这四周的森林里。等到巴塔维人进入伏击圈后,阿尔米纽斯的部队立马一拥而上,将巴塔维人包围了起来。战斗进行地异常激烈,巴塔维人损失惨重,包括部族首领卡利奥瓦尔达等多名贵族阵亡,幸亏罗马人的骑兵赶到才得以保全。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安格里瓦尔瓦战役渡河阶段

虽然巴塔维人损失惨重,但也换来了罗马人的顺利渡河。罗马人渡河后便迅速修建营垒,为下一步的作战做好了准备。阿尔米纽斯为阻止罗马人筑营,于当天夜里发动了袭击,被防守严密的罗马人击退。

第二天双方摆开了决战的阵势。阿尔米纽斯将部队主力驻扎在山头上,企图利用地势居高临下发动攻击。罗马军则排着整齐的队列攻向日耳曼人占据的山头。在罗马军团行进的过程中,突然有八只鹰从罗马军团的头顶飞过,日耳曼尼库斯赶忙喊道“前进!跟着这些罗马的鹰!他们是我们的保护神!“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安格里瓦尔瓦战役决战阶段

听得此话的罗马军士气大振,在罗马军步骑配合的进攻下,阿尔米纽斯的部队很快就被包围了起来,并陷入了苦战。为扭转战局,阿尔米纽斯亲率少量的精锐部队向罗马军正面发动了突击,企图冲破罗马军的防线。但在罗马军严密的防线面前,阿尔米纽斯始终不能完成对罗马军的突破。战役最终朝着罗马人一边倒去,最终阿尔米纽斯的大军被击溃,阿尔米纽斯也只得带领少数亲兵逃离了战场。在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阿尔米纽斯惨败。

这一战的胜利是罗马人的复仇之战,战后日耳曼尼库斯用缴获敌军的武器在战役发生地铸造了纪念碑,上面铭刻着这样的铭文:荡平莱茵河与易北河间的日耳曼人的我皇提比略大军军威浩荡,将此战之胜利献给伟大的神袛朱庇特、战神马尔斯及神君奥古斯都。

同年,罗马军团又从敌军手中成功夺回瓦鲁斯战败时被夺走三面军旗中的第二面军旗。

此战获胜之后,罗马军团在日耳曼地区便再也没了威胁,在来年也就是公元17年的战斗中,日耳曼尼库斯的战斗非常地顺利,一举实现了对易北河的称霸大业。虽然罗马军团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提比略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从日耳曼地区撤军的决定他始终没有改变。

公元17年5月26日,在首都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凯奇纳及其他3位将军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象征着罗马人的胜利,载有阿尔米纽斯妻儿的马车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高潮部分是驾着4匹白马拉的战车,31岁的总司令日耳曼尼库斯的登场,马车上还载着阿尔米纽斯的3个儿子和2个女儿。日耳曼尼库斯的妻子阿格里皮娜也与丈夫一同出席了凯旋仪式,在公开场合,日耳曼尼库斯与现今欧美领导人非常相似,经常有妻子陪伴左右,或许西方人的这个习惯也是从古罗马时代开始的吧。欧美领导人带着妻子出席公开活动,是在向人们表示自己是一个家庭和睦的领导人。展现家庭的温馨,更能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相对于那些显得神神秘秘,高高在上的领导人来说则更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

在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败北的阿尔米纽斯自此之后再也没能重振雄风,毕竟他不是高卢大起义中维钦托利那般的领导人,维钦托利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即便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化失败的负能量为正能量,团结起分散的高卢人形成对罗马人强有力的威慑力。而阿尔米纽斯即便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大胜罗马人,也不能将这种胜利化为整个日耳曼民族对罗马人的信心,缺乏领导能力的阿尔米纽斯最终在公元19年被日耳曼其他部落的首领暗杀身亡。

对于提比略来说,重大战役的胜利并不是其征服日耳曼的跳板,而是实现从日耳曼地区全面撤军的契机,他将防线从易北河又撤回到了莱茵河,修正了奥古斯都企图征服日耳曼的战略失误。与奥古斯都时期不同之处在于,提比略的莱茵河防线部队更为分散,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旦哗变而出现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的复仇

提比略时期罗马军团分布情况

凯旋仪式之后,提比略将日耳曼尼库斯从日耳曼战场调离,但他也没有设置新的日耳曼战区的司令官,而是废除了这一战区的司令官职务,由此可以看出,提比略已经不想和日耳曼人作战了。日耳曼尼库斯新的任务,是去帝国的东部,解决那里出现的复杂多变的边境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