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奇怪河南博物院沒有‘省’這個字,而且是院不是“館”,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明一點,“院”比“館”的更有文化底蘊。
其實“河南省博物館”98年改叫“河南博物院”,如果從潛意識中分析,“館”強調建築環境,“院”強調整體環境,這和近年來博物館認識到要從“館舍天地”到“大千世界”的意識有關係。
在實際操作上,有的博物館在由“博物館”改名“博物院”的同時,行政等級也隨著提高了。國內大多都是博物館,博物院只有很少的幾家,凡稱得上博物院的,都很有名,比如: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創建於1952年上海博物館,也僅僅只能成為“博物館”,而不能稱為“博物院”。因為也只有河南這麼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才能稱得上“博物院”,而且把“省”字去掉更是凸顯對河南的歷史文化中的重要表示一種尊重!
河南博物院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在馮玉祥主導下,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舊址位於開封市龍亭區三勝街31號。館址幾經變更,1961年遷至鄭州,新館於1998年5月1日落成開放。
河南博物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因為它是國家級的博物院,大陸除“故宮博物院”之外最大的一個博物院。
館藏文物十幾萬件,有十大鎮館之寶,是全國第一批及文物保存、研究、展覽、文史教育為一體的重要文化場所。河南博物院展館面積1萬餘平方米,館藏文物14萬件。館藏文物多來自於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餘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貴文物幾經輾轉最終被珍藏在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的歷史應該追溯到1927年,當時中原大旱,民不聊生,在河南的新鄭,有一個小地主—一李銳,在打井取水之時,突然打出一個鄭國大墓,發現了一大批青銅器,發現了一百多件的文物,當然這個數字是有出入的,有人說是九十多件,有人說是一百多件,也有人說是二百多件,大概數字就是一百多件。
當時因出土文物有所流失,時任河南省政府督軍的馮玉樣,在河南省會開封得知此事,命令手下將這批文物收繳上來其中便有赫赫有名的蓮鶴方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蓮鶴方壺),為保護這批文物,遂在開封建立河南省民俗博物館。因此有人說,先有蓮鶴方壺,再有河南博物院。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發佈你的看法,你的觀點珍貴無比!
歡迎關注:豫世界,每天為你帶來河南本地最熱門的資訊信息!全新視角,全面開啟!
閱讀更多 豫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