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消极厌世的少年天子福临,竟敢在遗诏中列举自己的罪状,前无古人

清王朝的帝王,真的个个都充满了话题性,怪不得现在的影视剧在选题材时,总会优先选择清朝。清朝的第三位君主——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也一样的惹人注目。

福临6岁就登基了,当时皇太极还没有定下一个继承者,就驾崩了,本来身为第九子的福临是没有机会的,因为皇位之争愈演愈烈,多尔衮一个灵光,拉过6岁的福临,多票通过,小皇帝就这样诞生了,这一年是1643年。

有部剧叫《少年天子》,是说顺治年幼登基,也是说他年纪轻轻就去世的悲剧,当了18年皇帝,谁曾想他死的时候只有24岁。

消极厌世的少年天子福临,竟敢在遗诏中列举自己的罪状,前无古人

19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当时福临13岁,他马上就跃跃欲试着要亲政了,虽说他年少,但在满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福临身上也有着一股好胜和天然的优越感,从小就接触到皇家帝王教育,这种骄傲自然要使他异于寻常孩子。

福临亲政后,也曾一度表现得雄心勃勃,但这种殷切的希冀在现实的敲打之下,往往会衍生出更大的绝望。

福临倚重汉官,重视整顿吏治,注意与民休息。但同时,他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脾气也变得急躁易怒,他心爱的董鄂妃还没去世之前,他就表现出消极厌世的态度。他曾对弘觉道忞禅师说:“老和尚在朕三十岁的时候来为朕祝寿,也许可以等到。玉林琇说来给朕祝四十大寿,朕绝不会等到了。”

消极厌世的少年天子福临,竟敢在遗诏中列举自己的罪状,前无古人

别人为了多当几年皇帝执着地追求长生不老,福临倒好,直接给自己下预判,认为自己身虚体弱,已经没多少力量支撑了,大概勉强可以活到30吧。

他预想的也没错,甚至连三十都没能活到,董鄂妃死后,福临的厌世情绪开始爆发,他企图通过遁入空门的方式来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不到半年,他更是染上了天花,就此英年早逝,留下了让人唏嘘不已的一生经历。

去世前,福临在遗诏中给自己罗列了十四条罪过。翻开中国古代史书,历代历朝,无论哪一个皇帝,不管他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罪过,都是绝不会承认自己的罪的,有的甚至还要史官多给他美化美化,身为帝王的高傲绝不允许他们低头,即使自己确实做过什么错事,不认就是不认。

消极厌世的少年天子福临,竟敢在遗诏中列举自己的罪状,前无古人

福临的这个举动,确实少见,他在遗诏中深刻追悔,自责十四罪,条条都是原则问题。举例其中几条,说自己未能遵照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导致朝廷内汉族官员多于满族官员;没有对皇太后尽孝道,即“子道不终,诚悃未遂”;说自己奢侈浪费,“国用浩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说自己“性耽闲静,常图安逸”,没有做到纳谏如流等等。

这十四大罪状,应该是足够全面、深刻了,历史上能够进行如此彻底的自我批判的帝王,福临真算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了。

消极厌世的少年天子福临,竟敢在遗诏中列举自己的罪状,前无古人

此外,福临还定下了下任继承人——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帝,玄烨的情况和当时福临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年幼继位,需要有人来辅佐,为了不让玄烨和自己一样,因为受挟导致有名无权,福临还特地给玄烨找了四位异姓大臣来辅政。

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些人都不是宗室国戚,这样选择,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日后能少些后顾之忧,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了。

消极厌世的少年天子福临,竟敢在遗诏中列举自己的罪状,前无古人

顺治帝少年登基,亲政十年,当普通人还在开心地玩耍度过童年时,他就已经要摆着皇帝的架子,学习处理天下事了。他这短短的一生也算是勤勉政事,爱护百姓,虽说政绩不为显著,但能在遗诏中自认罪过,也算是位有为之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