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平凡的世界》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o丶柒言


我的家鄉在黃土高原上的甘肅平涼,這裡距離路遙《平凡的世界》的寫作地很近,我是初中開始讀到這本書,書中的生活和我所在的平涼極其相似,我的生活的軌跡也是受到這本書很大的影響,接下來談談我的一點想法——《平凡的世界》記錄、見證和影響了一代代鄉村人的青春。

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好的十年,是八十年代。那是真正青春的中國,經濟的開放,引發了強烈的人文“地震”。表現在文學上,就有兩個我們非常熟知的派別:先鋒文學和朦朧詩。正是在這樣一個社會大環境下,路遙創作了他的不朽史詩鉅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第一、二卷,集中展現的是文革末期的社會;三、四卷則是80年代初,農村社會自身的抉擇; 五、六卷,則夾雜了農村向城市突圍的夢想,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在文革末期到改革初期的這段歷史中,整個社會環境風雲突變,田二這個瘋瘋癲癲的人,經常說的“世事要變了”就是這個故事發展的基調。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的命運是很難自己把控的。書中有個小角色,曾任職柳岔公社主任的周文龍,是文化大革命的偏執擁護者,後來社會風向大調整,他向田福軍請求去黨校學習,學習完之後,履職原西縣縣長,不被信任,遭到田福軍曾經的好友張有智的各種制約。另一個書中的重要人物田福堂,和周文龍的遭遇非常相似。集體時代,“運籌帷幄”不可一世,後來經過土地承包責任制,頃刻間就垮了下來,最終尷尬寂寥地落幕。

這本小說的背景是非常殘酷的,但體現的人所噴薄出的“力量感”躍然紙上。在書的最後一卷中,這樣寫道:

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緊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個挫折就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致人於死命。人啊,忍、韌、仁.....

這句話是對孫少安、孫少平兩個人一生的概括。兄弟兩人,走的路不同,少安堅持在農村,少平被打破頭都要回到城市,但兩個人的秉性是非常相似的。讀完《平凡的世界》,會發現,兩個人如果處在對方的環境,作出的選擇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不同。假設少平待在農村,以他的眼界和魄力,成為孫少安、金俊武、田福堂這樣的“強人”沒有任何難度。又假如,少安能夠讀完高中,他的視野就不會困在了雙水村。整部《平凡的世界》人物非常多,但兩個主角在性格特點上的相似,也說明了,在中國,無論社會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最值得被人肯定的性格特質就是:忍、韌、仁。

與孫少平相比,路遙的另一名著《人生》中的主角高加林就不同,他在城市和農村裡不斷的徘徊抉擇。《人生》發表於1982年《收穫》雜誌,《平凡的世界》於1986年第二稿修改完畢。從創作年份和主人公的命運可以看出來,雖然經過了短短的四五年,反映在路遙的作品中,農村人在對待“進軍”城市的態度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高加林是徘徊猶豫,孫少平是毅然決然,時間僅僅前進了四年,農村在城市面前就全面潰敗,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抬起頭。

時代的特殊性,路遙筆下的人和農村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知名作家同樣如此)。在《平凡的世界》裡,真正的“城市人”,都是重要性不足的配角,比如:暗戀孫少平的侯玉英,和郝紅梅、金蘭秀談過戀愛的顧養民,孫蘭香的戀人吳仲平.....那些閃亮的主角:孫少安、孫少平兄弟二人,田潤葉、田曉霞姊妹,田福堂、田福軍兄弟,孫玉厚、孫玉亭兄弟,則是“徹徹底底”的農村人。即使身份已到省會所在地市長兼省委副書記的田福軍,其根性還是農民的。

《平凡的世界》所構建的“雙水村”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可以說,它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農村社區模型。這個模型適用的時間也不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這個小說裡的時代,而是到今天都可以。至少,我仍然能夠通過《平凡的世界》看到我所身處的農村的樣子:有強人,有二貨,有傳統,有迷信,有族姓間的鬥爭,有鄰里間的幫扶,有陰謀,有情慾。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對土地無限的崇拜。

在社會學的範疇裡,緊密的族群關係往往被標成農村社群的第一特徵。這一點在這本小說裡也能夠明顯看到:金俊斌死後,媳婦王彩娥和孫玉亭“吃腥”,被侄子金富、金強兩人圍住,后王姓後生傾巢而出,先“幹掉”了金姓的幾戶人,再直接去了田福堂家。基於農村道德的這種暴力,恰好我小的時候就經歷過。

在我們當地,將這種暴力形式稱之為“打人民”。大概在我念初中的時候,鎮上出了個偷豬賊,到外地去偷豬,被人當場抓住,在寒冷的冬天被剝掉了衣服,綁在樹上一晚上凍死了。這下,我們作為鎮上的大姓,後生們群情激奮,組織了上百人,拿著傢伙什就浩浩蕩蕩地去了那個小村莊。後來我爸告訴我,對方的陣營由於人少,直接派人去了縣城求救,但援兵還沒到,已經被“我方”殺死了三四個人。這事兒後來是這麼解決的:殺人的幾個後生,賠了些錢,關了兩三年,就放了出來。其他人,什麼事兒都沒有。幾個被關的後生回到鎮上後,還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款待。

以上我所說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農村族群關係。在《平凡的世界》裡,這種特徵被刻意弱化了。首先,雙水村不止一個姓氏,有田、金、孫三大姓,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不是純粹的族群關係了:孫少安磚廠搞砸了,孫玉亭反而雪上加霜向他要工資,無怪乎,孫少安感嘆“狗屁親戚”。其次,集體運動再次將這種關係弱化,政治意識形態凌駕於農村傳統之上;最後就是城市的深刻影響,孫玉厚的四個子女:蘭花一輩子在農村窮苦,少安在農村致富,少平在城市窮苦,蘭香如無意外將在城市致富,這四個人的命運就是農村人世代進軍城市的路線圖。人要進入城市,但在城市裡族群不再是第一元素,人只有靠自己。

孫玉厚的四個子女,勤勞堅毅長得也不賴,就是家裡窮。瞧不起這樣的人,就足夠證明自己的鼠目寸光了。

先說蘭花吧,在農村娶媳婦,這種女人是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她和少安的老婆秀蓮有一種農村婦女最樸素的品德:唯夫是從。試想一下,王滿銀這種二流子,愛上蘭花,有哪點說不通呢,更何況,蘭花這種女人還對他死心塌地:不做事都行,只要晚上能和他睡在一個炕頭。王滿銀這種女人都看不上,那隻能是腦子都問題了(雖然他腦子確實有那麼點“問題”)。

然後是孫少安,先後愛上他的有田潤葉和秀蓮,兩段情都是悲劇。與田潤葉的愛情最讓人動心不忍。分明是兩個彼此傾心的人,卻礙於身份沒有走到一起。這種理想的愛情挫敗於現實之間的例子太多了,這也再一次反映出了集體運動的形式主義本質。

與其嘆息田潤葉和孫少安的悲劇,還不如欣賞秀蓮的可愛。農村姑娘的愛情,就是非常俗氣的嗎?路遙是這麼回應的:

有文化的城裡人,往往不能想象農村姑娘的愛情生活。在他們看來,也許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頭腦;沒有頭腦就不懂得多少感情。可是實際也許和這種偏見恰恰相反。真的,正是由於他們見識不多,精神不會太分散,對於兩性之間的感情非常專注,所以這種感情實際上更豐富、更強烈。

上面也說到了,秀蓮和蘭花非常相像,和我們大多數人所理解的農村婦女形象一樣。秀蓮是非常有主見的一個人,所以當初看不上很多當地的男人,反而慧眼識珠一下子看上了孫少安。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人的未來是可以通過長相管窺出來的。孫少安所展現的出來的體魄和氣質,就吸引到了秀蓮。而秀蓮吸引孫少安的核心一點就是:不要彩禮。所以說,他們的最初結合不是愛情導向,而是經濟導向。書中說到兩人的夫妻生活,有一段非常幽默:

當我們懷著如此莊嚴地心情談論少安和秀蓮在痛苦中這美好感情的時候,不得不尷尬地宣佈:由於他們頻繁的兩性生活使秀蓮的節孕環出了點問題,結果讓她懷上了娃娃。

雖說,兩人的結合經濟的動因更多,可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他們也產生了忠貞的愛情。這種基於生活的愛情,才是最真實的。最後說說帥哥孫少平。喜歡過他的一共有四個人:郝紅梅、侯玉英、田曉霞和惠英(推測)。侯玉英是一廂情願,郝紅梅是“棄暗投明”。真正在孫少平生命中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田曉霞。這段悲劇愛情和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如出一轍,都是貧男富女。大概是礙於故事雷同,所以田曉霞死了,而田潤葉和李向前走到了一起。(故事和人物形象的部分雷同,是《平凡的世界》存在的一個問題。路遙也曾說過,他並不認為《平凡的世界》是他的成熟作品,他還有其他的創作計劃,可惜.....)

田曉霞和孫少平的愛情故事源於惺惺相惜,更像是革命愛情,所以他們的愛情存在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聯想起時代背景,就會產生鮮明的對比:在窮困的時候,社會充滿了夢想;富足之後,連愛情都折翼了。路遙的這部現實主義鉅作,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像對當今時代的諷刺小品。正如有評論說:

這個時代喜歡輕鬆和美好,這個時代不喜歡艱深的路遙。


走筆平城




平淡一生趙姐


我正在看山西電視臺播的《平凡的世界》,電視己經是第3遍了,原著我含著淚讀了5遍。通過這本書偉大的作家路遙告訴我們,平凡的人生活不易,低層的老百姓是更是一路艱辛,人生是不完美的,總有一些遺憾,但我們還會一如既往的拼搏下去,戰勝命運改變命運,大家有時間看看原著,那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收藏小齊哥


這個平凡的世界,只有經過那個年代的人,才有感授,才去看,才為他們也為自己流淚。現在的年輕人,不理解那個年代,也靜不下心來去觀看,他們活在抖音的世界裡,有一棵浮躁的心。那個年代不屬於他們!


風清雲淡197665133


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忘了本……不是嗎?有人奢侈,有人浪費,有人已經忘了本……

《平凡的世界》,一部現實主義的勵志教課書,它生動再現了1975年前後的中國陝北農村農民的精神風貌和生活狀況,以及他們的生存奮鬥史。

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淚眼朦朧,一部農民的命運抗爭史,一部農民走向富足幸福的奮鬥史,很值得一讀。


毛毛1763559814629


現在生活在平凡世界中的人們,活的還平凡嗎?平凡人中艱難奮鬥史,為了吃飽穿暖,為了兒孫後代!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